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與農戶經濟效益*

2021-10-26 09:51:42程景民
社會科學 2021年8期
關鍵詞:農業生產

王 月 程景民

一、引 言

隨著數字技術發展及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在農業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互聯網作為一種“新農具”不僅嵌入到農業生產過程中,而且逐步融入到農業經營全過程,形成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的發展趨勢。

當前中國正處于農業數字化發展的關鍵期。“十二五”時期編制了第一個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五年規劃,“十三五”時期提出推動信息技術向農業農村滲透融合。在2020年“十三五”收官之年,中國超過一半的農戶已經接入互聯網。《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進一步提出促進互聯網與農業深度融合,將農村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運用確定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過程中,實現生產經營數字化轉型是農業發展的必然。關于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對農戶經濟效益產生的影響、變化規律研究不僅具有學術的價值,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以互聯網為依托的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如何促進農業生產和經營管理的變革成為當前學術界關注的重點。在農業生產領域,互聯網發展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生產效益,(1)李欠男、李谷成:《互聯網發展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影響》,《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4期;高楊、牛子恒:《農業信息化、空間溢出效應與農業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基于SBM-ML指數法和空間杜賓模型》,《統計與信息論壇》2018年第10期。促進農村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并帶動整個農業生產發展。(2)Kaila, H., F.Tarp, “Can the Internet Improv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vidence from Viet Nam”,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9, pp.675-691; Chu, R., G.Tang, “Internet+ Agriculture: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net Effect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 (ICEECA 2020).在農業經營領域,互聯網廣泛而深入的應用引起了經營的變革。農村電商在產業鏈和價值鏈中去中介和再中介作用明顯,(3)葛繼紅、周曙東、王文昊:《互聯網時代農產品運銷再造——來自“褚橙”的例證》,《農業經濟問題》2016年第10期;王磊、但斌、王釗:《“互聯網+”環境下生鮮超市創新銷售模式研究》,《農業經濟問題》2017年第9期。小農戶降低交易成本,(4)曾億武、郭紅東、金松青:《電子商務有益于農民增收嗎——來自江蘇沐陽的證據》,《中國農村經濟》2018年第2期;劉根榮:《以平臺經濟建設推動農產品流通業高質量發展》,《經濟研究參考》2019年第10期。但小農戶網店的經營越發困難。(5)邵占鵬:《規則與資本的邏輯:淘寶村中農民網店的型塑機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4期;聶召英、王伊歡:《鏈接與斷裂:小農戶與互聯網市場銜接機制研究——以農村電商的生產經營實踐為例》,《農業經濟問題》2021年第1期。

農產生產經營數字化是互聯網時代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必由之路。本文將重點關注互聯網在農業生產經營中的實際應用,揭示互聯網與農業生產經營各個環節的理論關系、作用機制,利用實證方法研究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發展不同階段對農戶經濟效益的影響。在全球農業信息化發展的趨勢下,特別在中國農業轉型發展和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重要時期,思考數字化發展可能引起的新的社會問題。

二、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與農戶經濟效益的相關性:理論解釋

互聯網具有開放、協作、共享、連接等特性,已成為農業生產新的生產要素。(6)Czernich, N., O.Falck, T.Kretschmer, L.Woessmann, “Broadband Infra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Economic Journal, 552(121), 2011, pp.505-523.互聯網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農業經濟活動,改善和促進信息、知識的流動。(7)Asaba, J.F., R.Musebe, M.Kimani, R.Day, M.Nkonu, A.Mukhebi, A.Wesonga, R.Mbula, P.Balaba, A.Nakagwa, “Bridging the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Communities through Rural Knowledge Centre: Case Studies from Kenya and Uganda”,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pecialists (IAALD) Quarterly Bulletin, 51, 2006, pp.3-4.互聯網通過連通性和共享性,降低信息搜集、內部協調和時間傳遞等機會成本,(8)江小涓:《高度聯通社會中的資源重組與服務業增長》,《經濟研究》2017年第3期。優化和改善傳統業務流程和中間環節。(9)王可、李連燕:《“互聯網+”對中國制造業發展影響的實證研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2018年第6期。本文從農業經濟活動的采購、生產、經營、營銷等環節出發,分析互聯網在各個環節的作用效果,提出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與農戶經濟效益理論關系,機理如圖1:

圖1 互聯網應用與農業生產的關系

1.采購環節。農業經濟活動中需要采購的生產資料較多,采購環節易出現較高的中間費用。一方面農業生產者之間因經營規模、價值取向、管理方式等存在較大差別,面對供應商提供的大量產品,選擇時具有一定比較難度;(10)Gloy, B.A., T.J.Akridge, “Segmenting the Commercial Producer Marketplace for Agricultural Inputs”, Food and Agribusiness Manage, (2), 1999, pp.145-163.另一方面農業生產地域分布相對廣泛,經銷、分銷的鏈條較長,中間環節存在“項目利潤”或“黑箱付款”。同時,農業生產易受天氣、病蟲害等自然因素的影響,不同地區經銷商之間有橫向交易侵害。(11)Barton, B., “The Internet’s Impact on Agricultural Input Distribution Channels”,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5(1), 2003, pp.14-21.農業采購數字化能夠增加市場透明度,減弱信息不對稱性,有利于采購方提高議價能力,減少購買生產資料的費用,降低交易成本。

2.生產環節。物聯網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新一代信息網絡,使用傳感器與其他設備互聯,將農業生產中的土壤指標、作物狀況、環境條件等元素轉化為數據。通過物聯網搜集和傳播信息,農業生產者作為農作物生長管理者的同時也是監督者。(12)Saiz-Rubio, V., F.Rovira-Más, “From Smart Farming Towards Agriculture 5.0: A Review on Crop Data Management”, Agronomty, 207(10), 2020, pp.1-21.農業生產環節數字化,利于降低物化成本和人工成本,相同投入下獲得更多產出。

3.經營環節。互聯網嵌入農業經營環節,可以簡化農業生產者與外部的業務關系,(13)Akridge, T.J., “E-Business in the Agricultural Input Industries”,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5(1), 2003, pp.3-13.有利于生產者根據各個環節的進展及時調整生產計劃和生產措施。在互聯網的協助下,農業生產者將更加精準捕捉到新的市場信息,及時調整資源配置,滿足客戶的需求。農業經營環節數字化有利于降低農業生產者決策成本,提高管理能力,提升管理效率。

4.營銷環節。傳統模式下農民與終端消費者距離遠,傳統農產品銷售渠道鏈條較長,從農業生產者到產地中間商,再到市場批發商,甚至經過多個市場中間商,農產品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消費者支付的產品價格與農戶銷售農產品價格之間有較大差距。互聯網嵌入營銷環節,易于構建網上直銷通道,減少銷售環節和費用,便于供給與消費的有效銜接,提高農業經濟活動效益。

綜上,從采購、生產、經營、營銷等各環節的分析可以看出,農業數字化對農業經濟活動的影響主要是降低交易費用,具體包括搜索成本、信息成本、決策成本和約束成本等。

三、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與農戶經濟效益:實證分析

(一)樣本選擇

中國和美國是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代表,在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中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是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與農戶經濟效益關系中最典型的樣本國家。

中國網絡扶貧暨數字鄉村發展工作現場推進會數據顯示,2020年,光纖、寬帶基本覆蓋全部村莊,達到98%。當前,中國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已現雛形,中國農民上網數量穩步增加。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從2017年的34.0%增長到2020年的52.3%,其中2017-2018年,增幅為1.5%,2018-2019年,增幅為3.3%,2019-2020年,增幅在13.5%。截至2020年6月,中國農村網民規模為2.85億,占網民整體的30.4%。

美國從20世紀90年代就已進入以互聯網促進農業變革的新階段,21世紀以來的美國農場互聯網發展情況見表1。2001年農場電腦的擁有率為60%,入網比例為43%。在農業生產經營活動中,互聯網主要用來處理農場事務,比例達到30%,在采購、營銷等環節應用較小,比例僅為6%。經過20余年的發展,2019年農場電腦的擁有率為73%,入網比例大幅增到75%。在農業生產經營活動中,互聯網仍是主要用來處理農場事務,比例達到49%,同時,在采購、營銷等環節應用比例提高,在農場采購中的應用比例為24%,在農場營銷中的應用比例為19%。

表1美國農場互聯網擁有及使用比例

總體看,中國重視農村互聯網的發展,不斷加強農村地區的互聯網基礎設施投入,大多數農村已完成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農村互聯網接入比例快速增長,大部分農戶已經熟悉互聯網,成為互聯網使用者,但生產經營數字化對農業現代化促進作用尚未充分顯現,僅有較小比例的農戶開始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用互聯網,處于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的初級階段。美國較早完成農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實現互聯網全部接入,并且農場主已成為互聯網的使用者,將互聯網應用到生產經營活動中,基于美國基本實現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事實,我們認為美國處于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的深入階段。以中國和美國為典型樣本,不但可以用于分析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與農戶經濟效益的關系,也可以揭示在互聯網生產經營數字化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對農戶經濟效益影響的變化規律。

(二)評價標準

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的評價方法借鑒“數字鴻溝”的二階段理論。Attewell(14)Attewell, P., “The First and Second Digital Divides”,Sociology of Education, 74, 2001, pp.252-259.將“數字鴻溝”分為“第一數字鴻溝”和“第二數字鴻溝”。DiMaggio稱其稱為接入性機會導致的“數字鴻溝”和使用性差異產生的“數字鴻溝”。(15)DiMaggio P.et al., From Unequal Access to Differentiated Use: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Agenda for Research on Digital Inequality, Working Paper 29,Princeton University, 2003.邱澤奇等將“數字鴻溝”的發展進程總結為用戶因互聯網接入供給差異而產生的不平等和用戶因互聯網技術應用差異而產生的不平等兩個階段(16)邱澤奇、張榭沁、劉世定:《從數字鴻溝到紅利差異——互聯網資本的視角》,《中國社會科學》 2016年第10期。。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水平不僅要反映互聯網接入性水平,還要反映互聯網使用性水平,通過建立指標體系進行相對準確的衡量。選擇農場擁有或租賃計算機比例和接入互聯網比例兩個因素來衡量互聯網接入差異;選擇經營環節農場事務應用比例、采購環節互聯網購買農業投入品比例和營銷環節互聯網進行農業營銷活動比例三個因素來衡量互聯網使用差異,評價指標體系見表2。

表2農業數字化水平評價體系

采用熵值法對多項指標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確定各指標的權重,綜合評價數字化水平。在熵值法測算中,設有n個評價指標,m個年份樣本,m*n的決策矩陣X為:

(1)

計算第j項指標下第i年份指標值的比重Pij:

(2)

用ej表示xj貢獻總量:

(3)

由于ej的計算結果為負值,加絕對值使其調整為非負值,也記為|ej|:

(4)

根據每個指標的信息熵,得到每個指標所占權重:

(5)

對所有指標進行加權再求和,得到第i個樣本綜合評價:

(6)

INTi=∑xiSi

(7)

評價中發現,中國國家統計局僅統計全國各地區農村寬帶接入用戶數量,相當于互聯網接入水平數據。由于其他數據缺失,僅能使用接入互聯網比例代表中國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水平。按照二階段理論,中國樣本數據僅能反映互聯網接入階段農業生產數字化水平對農戶經濟效益的影響。

美國從2001年開始統計各州農場互聯網應用的數據。從美國農業部數據庫獲取了各州農場的農場擁有電腦比例、農場接入互聯網比例、互聯網在農場采購中應用比例、農場營銷應用比例、農場事務管理應用比例等數據,采用熵值法得到變量評價指標的權重,并獲得數字化水平的綜合評價結果。按照二階段理論,美國樣本數據能夠反映互聯網使用階段農業生產數字化水平對農戶經濟效益的影響。結果顯示,互聯網接入性指標的權重遠小于互聯網使用性指標的權重。其中,擁有電腦比例和接入互聯網比例的權重僅為0.03和0.08,互聯網在農場采購中應用比例、農場營銷應用比例、農場事務管理應用比例,權重分別為0.49、0.32和0.08。

(三)模型建立及數據來源

構建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對農業經濟活動影響程度的分析模型:

lnOutputit=β0+β1lnINTit+lnf(Xit,βi)+εit

(8)

式中:Outputit表示i地區t年份的農業產出,INTit表示i地區t年份的農業數字化水平,Xit表示i地區t年份的其他影響因素,εit表示隨機誤差項。互聯網對農業經濟活動的影響是長期的,農戶需要時間學習掌握互聯網技術,且熟練掌握也需要一個過程,也就是說互聯網對農戶經濟效益的影響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全顯現,數字化水平對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具有滯后性,模型修正為:

lnOutputit=β0+β1lnINTit-1+lnf(Xit,βi)+εit

(9)

在其他控制因素的選擇中,借鑒Rozelle et al.、(17)Rozelle, S., J.E.Taylor, A.Debrauw, “Migration, Remittance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 Chin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 1999, pp.287-291.Ahmed、(18)Ahmed, E.M., “Human Capital and ICT Per Capital Contribution to East Asian Productivity Growth”,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Review, 85(1), 2010, pp.40-55.郭家堂和駱品亮、(19)郭家堂、駱品亮:《互聯網對中國全要素生產率有促進作用嗎? 》,《管理世界》2016年第10期。肖利平(20)肖利平:《“互聯網+”提升了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全要素生產率嗎? 》,《經濟學家》2018年第12期。等相關研究,力爭覆蓋自然稟賦、社會活動以及技術水平等多個方面。在自然稟賦中,選用農業面積指標;在社會活動中,考慮政府對農業的支持,考慮人力活動對農業發展的作用;在技術水平中,考慮農業機械投入的影響。

在中國樣本的分析中,采用中國國家統計局2014-2017年全國各地區農村寬帶接入用戶數量,(21)由DataV官方號整理,統計數據是以舊口徑鄉村用戶為標準,以農村地區4口人為一戶的平均情況換算,得到全國各地區農村寬帶接入比例。其中統計年份大于3年的省份有18個。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工資性純收入的數據僅更新到2012年,與互聯網數據年份無交叉,故不考慮人力投入。其他控制指標具體為有效灌溉面積、地方財政農林水事務支出、農業機械總動力,均來源于中國國家統計局。模型修正為:

lnOutputit=β0+β1lnSizeit+β2lnGoverit+β3lnMechit+β4lnINTit-1+εit

(10)

式中:Outputit為i地區t年份經濟效益,Sizeit表示i地區t年份的土地自然稟賦,Goverit表示i地區t年份的政府投入,Mechit表示i地區t年份的機械化發展,INTit-1表示i地區t-1年份的數字化水平,εit表示隨機誤差項。主要研究變量的基本信息統計特征見表3。

表3中國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在美國樣本的分析中,根據數據可獲得性,控制指標分別為農場面積、農場獲得政府直接補貼、單位面積的農場機械投入、單位面積的農場人力投入和互聯網水平。農場產出數據來自美國農業部經濟研究局,農場土地規模數據來自美國農業部,農場機械投入、政府直接補貼、農場人力投入以及農場總投入等數據均來自美國農業部經濟研究局。鑒于美國各州農場互聯網情況調查為兩年一次,奇數年份發布,調查范圍不包括阿拉斯加州(Alaska)和夏威夷州(Hawaii),且多個州有合并報告的情況。(22)互聯網統計中的亞利桑那州(Arizona)包括亞利桑那州(Arizona)和內華達州(Nevada);馬里蘭州(Maryland)包括特拉華(Delaware)、馬里蘭州(Maryland);新罕布什爾州(New Hampshire)包括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緬因州(Maine)、馬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新罕布什爾州(New Hampshire)、羅德島(Rhode Island)、佛蒙特州(Vermont)。為提高數據的統一性,選擇美國38個州2001-2017年奇數年份的數據,互聯網滯后項需要滯后2年,模型形式為:模型修正為:

lnOutputit=β0+β1lnSizeit+β2lnGoverit+β3lnMechit+β4lnHumanit+β5lnINTit-1+εit

(11)

式中:Outputit為i地區t年份經濟效益,Sizeit表示i地區t年份的土地自然稟賦,Goverit表示i地區t年份的政府投入,Mechit表示i地區t年份的機械化發展,Humanit表示i地區t年份的人力投入,INTit-1表示i地區t-1年份的數字化水平,εit表示隨機誤差項。主要研究變量的基本信息統計特征見表4。

表4美國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四)測算結果

中國的面板數據進行單位根檢驗與協整檢驗。(23)采用Kao協整檢驗,匯報了 5 種不同的檢驗統計量,其對應的 p 值有3個小于 0.01,認為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土地規模、政府投資、機械化水平、數字化水平四個解釋變量均可與被解釋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在確定模型形式后,進一步考慮模型的設置。通過F檢驗、LM檢驗和Hausman檢驗比較固定效應模型、隨機效應模型與混合OLS模型,固定效應模型具有一定的估算優越性。進一步考慮隨機誤差項εit的異方差、序列相關和截面相關等特性,得到穩健的回歸結果見表5:

表5中國樣本回歸結果

測算結果顯示,土地規模的回歸系數為-0.098,在10%的置信區間負相關,土地規模已經不是提升農業生產效益的主要因素。政府投資的回歸系數為0.806,機械化水平的回歸系數為0.383,均在1%的置信區間顯著正相關,政府農林水事務的投資和機械化水平的提高能夠持續提升農戶經濟效益。數字化水平的回歸系數為0.027,互聯網對農戶經濟效益有正影響,但顯著性并不穩定,在一般固定效應模型估算中,在5%的置信區間內兩者顯著相關,在考慮隨機誤差項特性修正后,顯著性降低,說明兩者之間的關聯性不明顯。

美國的面板數據進行單位根檢驗與協整檢驗。農場面積變量的檢驗結果顯示包含單位根,可能產生虛假回歸,模型中需忽略農場面積變量。農場人力投入與被解釋變量農場產出之間不存在明顯的協整關系,模型中需忽略農場面積變量。在單位根和面板協整檢驗后,僅有政府直接補貼、單位面積的農場機械投入、農場數字化水平三個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農場產出可以進行回歸分析。檢驗過程同上,得到穩健的回歸結果,見表6:

測算結果顯示,政府直接補貼的回歸系數為-0.074,在1%的置信區間顯著負相關,政府直接補貼不能持續提高農戶生產效益。機械投入的回歸系數為0.073,系數為正,推動機械化有助于農戶生產效益的提高,但機械投入對農業產出影響的顯著性并不穩定,綜合考慮可能是機械投入對產出的影響不是遞增關系,前期機械投入能夠較大促進產出,隨著機械使用率達到一定水平,額外的機械投入對產出的促進作用不明顯。美國互聯網水平的回歸系數為0.027,對經濟效益有顯著正影響,不論采用隨機或是固定效應估算方法,在1%的置信區間內均顯著相關。

表6美國樣本模型回歸結果

四、主要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的作用

本文從數字技術及數字經濟角度系統闡釋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發展的特征,并以中國和美國為樣本,量化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對農戶經濟效益的影響,揭示變化規律,得到如下主要結論:

其一,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對農戶經濟效益的提高具有積極促進作用。中國大多數農村已完成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農村互聯網接入比例快速增長。2014-2017年中國18個省樣本數據的實證結果顯示,互聯網接入水平對農戶經濟效益具有正向影響,但兩者之間的顯著性不穩定。美國已完成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75%的農場實現互聯網接入,50%的農場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用互聯網,互聯網與生產經營活動實現了融合,信息化已經對農業現代化起到明顯的推動作用。2001-2017年美國有38個州樣本數據顯示,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水平對農戶經濟效益具有顯著正向影響。比較中美兩國實證結果,可以看出隨著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的加深,對農戶經濟效益的影響越發明顯,互聯網在農業生產經營中的廣泛應用是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重要渠道,也是推動農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其二,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降低了農戶的交易成本。在信息化時代, 互聯網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和大容量等特征,能夠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在農業經濟活動的采購環節,數字化主要降低信息成本,解決農業生產者因主觀需求個性化以及客觀居住分散化產生的中間環節暗箱利潤;在生產環節,通過物聯網接入和使用,數字化主要降低信息搜尋成本,全面提高生產效率;在經營環節,數字化主要降低決策成本,理順生產管理流程,擴大管理者能力;在營銷環節,數字化主要降低搜尋成本與約束成本,增加農業生產者參與營銷活動的機會,縮小消費者支付的產品費用與農業生產收益之間的差距。

其三,使用性差異是決定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的重要因素。在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深入階段,以美國為代表的實證數據表明,接入性差異指標權重很小,使用性差異指標權重大。在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初級階段,基礎設施建設、互聯網接入是決定性因素;進入到深入階段,互聯網的使用、與生產經營活動融合是關鍵性因素。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提高農戶經濟效益主要是農戶使用互聯網進行采購、經營和營銷的比例大大增加。

其四,政府投資效果優于政府補貼效果。在中國樣本的研究中,政府農林水事務的投資能持續提高農戶生產效益,但在美國樣本的研究中,政府直接補貼的形式并沒有取得促進的效果。比較中美兩國實證結果,發現政府對農村地區基礎設施長期投資要優于政府對農戶的短期補貼。

(二)推動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的政策建議

中國農村大部分地區已經解決互聯網接入難題,可以預計未來互聯網與農戶生產經營活動的結合將更加緊密,農業生產經營網絡化的發展趨勢更加明顯。文中的實證研究,對中國政府制定政策、調整投資方向提供了借鑒。

其一,加強農業農村信息化服務水平。目前,中國農村地區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已普遍使用,互聯網接入問題基本解決。下一步需要解決的是信息相互傳輸,拓寬信息傳播渠道等問題。信息傳播渠道,既包含官方或非官方網站,也包括微信、抖音等互動性較強的社交媒體,既要打通農業技術研究、農業技術推廣與用戶之間的阻斷,也要大幅度提高新技術、新知識或實用信息的傳播效率,以不斷滿足農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和要求。另外,手機視頻是當前農戶接受度較高的傳播方式,建議將其列為農業信息傳播的重要途徑。同時建議完善農業互聯網知識服務平臺,為廣大農戶提供更加全面的農業信息以及技術咨詢服務。

其二,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水平。從互聯網融合農業生產經營的初級階段向深化階段發展過程中,農戶不再滿足于獲取信息服務,而是需要解決一系列生產經營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如何將互聯網與生產經營活動相結合,提高生產效率和效益。由于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對農戶的技能和管理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建議各級政府通過宣傳引導和技術培訓,不斷增強農民使用互聯網的自主意識與自主能力,讓農民主動將互聯網融入生產經營活動中。

其三,減少政府直接補貼增加政府投資。政府直接補貼的方式,短期能夠增加農戶勞動力、生產資料等方面的投入。長期看無法對農戶收入、生產效益帶來實質性影響。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建議各級政府強化投資導向,繼續加大對互聯網、機械化等技術領域的投資,指導農戶合理安排生產,改善耕作方式,用技術引領農業的發展。

(三)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帶來的返貧效應

2020年,是中國脫貧攻堅戰決勝之年,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24)《習近平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重要講話》,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nzzt/139/,2021-02-25。由于貧困具有動態性和相對性,農村的相對貧困還會繼續存在。在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發展的趨勢下,在“防止返貧”的目標下,政府需要特別關注深度貧困地區面臨的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困境。

當前,中國貧困地區的互聯網硬件建設已經取得明顯成效。全國貧困村通光纖比例從2017年的不足70%提升至98%,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村通寬帶比例從25%提升至98%。(25)《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網信網,http://www.cac.gov.cn/2020-09/29/c_1602939918747816.htm,2020-09-29。當前中國超過一半的農戶接入互聯網,部分地區解決了互聯網接入難題,隨著無線網絡的覆蓋以及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應用,中國農村的互聯網接入性問題容易解決。在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浪潮下,從初級階段向深入階段的發展過程中,由重點解決接入性差異向解決使用性差異轉變,由填補“接入性數字鴻溝”向填補“使用性數字鴻溝”轉變。提高互聯網接入比例相對較為容易,提高互聯網在生產經營中的使用比例相對較難。容易產生不均衡問題,造成農戶使用性差異,特別對深度貧困農民來說更容易陷入數字鴻溝,處理不好繼而引起返貧。

其一,從中國來看,隨著物價水平逐年提高,中國現行脫貧標準也不斷提高。2010年的貧困線標準是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為2300元,2020年為人均純收入4000元。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提高農戶收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帶動物價水平逐年提高,從而將推高現行脫貧標準。這可能會造成部分剛剛脫貧的農民返貧。

其二,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對農民的知識和能力的要求比較高。部分內生動力不足、自我發展能力不強的脫貧農民很難享受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紅利,難以跨越“使用數字鴻溝”。另外,使用成本也是跨越“數字鴻溝”的一大障礙。近些年來,中國政府持續推進互聯網絡提速降費,2020年移動流量平均資費較2015年底下降95%。盡管如此,當前的資費對于貧困農民而言仍是較大的負擔。貧困人員的人均收入為4000元,平均每月為334元,2019年中國移動通信資費約合人民幣80元,若接入互聯網,則意味著移動資費占到了農民收入的近1/4。不論是主觀還是客觀原因,人均可支配收入低的貧困農戶因難以適應數字化轉型,無法享受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的紅利,即使暫時脫離貧困線,也不具有持續發展能力。

其三,信息技術“馬太效應”將放大“數字鴻溝”。生活富裕者優先享受信息化社會成果,而低收入者往往被信息技術拋棄。一些脫貧農民在不斷累加的數字化挑戰中容易陷入負面循環,會越來越局促并難以突破。如果不加以調節,信息技術創造的價值就會向少數人群聚集,不利于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社會的和諧,進一步加劇貧富分化的后果就是造成深度貧困的用戶返貧。

在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的浪潮下,要防止出現因無法跨越“使用數字鴻溝”造成的返貧現象。建議通過組織開展青年人互聯網技術和手機使用技術培訓,以青年人帶動老年人,以家庭為單位突破互聯網使用瓶頸,推動跨越“使用數字鴻溝”,實現互聯網在生產經營環節全面使用。

猜你喜歡
農業生產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今日農業(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新農業 從“看天吃飯”到“看數吃飯”
今日農業(2021年13期)2021-08-14 01:38:18
歐盟發布短期農業展望
今日農業(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用舊的生產新的!
“三夏”生產 如火如荼
S-76D在華首架機實現生產交付
中國軍轉民(2017年6期)2018-01-31 02:22:28
安全生產重于泰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在线天堂|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亚洲免费三区| 国产丝袜91|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色综合婷婷|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毛片| 国产网站免费| 国产在线小视频|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精品偷拍一区二区|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激情视频综合网|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亚洲婷婷丁香|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91视频免费观看|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 欧美第一页在线| 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免费一极毛片|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热久久综合这里只有精品电影| 国产好痛疼轻点好爽的视频| 亚洲伊人电影|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青青热久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91亚洲精选| 亚洲香蕉伊综合在人在线| 国产精品第一区|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97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深爱在线|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午夜天堂视频| 国产免费a级片|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99视频|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网|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50|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久久久黄色片|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91精品国产一区| 深爱婷婷激情网| 精品福利视频网|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亚洲成人高清无码| 天天色综网| 国产一级小视频| 最新加勒比隔壁人妻| 毛片卡一卡二| 91精品网站| 亚洲中文无码h在线观看|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午夜毛片免费看|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 91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的|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