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子君 程桂蓮 吳偉 徐龍江 朱建偉 危少華 胡端敏
1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消化內科,蘇州 215004;2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病理科,蘇州 215004;3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肝膽外科,蘇州 215004
【提要】 報道一例胰腺纖毛前腸囊腫患者?;颊邿o臨床癥狀,血清腫瘤標志物在正常范圍,超聲內鏡下表現酷似胰腺黏液性囊腺瘤,但囊腫穿刺液檢查示囊液淀粉酶及CEA、CA125水平顯著升高,后經手術切除,腫瘤組織術后病理檢查見纖毛柱狀上皮及豐富的平滑肌結構,局部間質有少量炎性細胞,最終確診為胰腺纖毛前腸囊腫。
患者女性,32歲。因“體檢發現胰尾占位性病變近2個月”入院?;颊咦杂X無不適感,無特殊病史及不良嗜好,否認家族性遺傳病,入院前肝膽胰超聲示胰尾囊性占位,考慮胰腺囊腫可能。入院后體檢未見異常,血清腫瘤標志物均在正常范圍內。腹部CT增強掃描示肝胃間隙囊性占位,考慮良性病變(圖1A);膽囊炎,膽囊周圍炎;左肺下葉粗大血管伴局限性氣腫可能。排除禁忌證后行Linear 7.5 MHz EUS檢查,見胰尾部一無回聲病灶,邊界清楚,病灶管壁較厚,內有分隔,病灶內未見血管(圖1B),考慮黏液性囊腺瘤可能。即刻在EUS引導下行細針穿刺抽吸囊液。生物化學檢測示囊液淀粉酶44 900 U/L,CEA>1 000 U/ml,CA125 3013.00 U/ml,CA19-9正常;囊液涂片細胞學檢查見囊液及少許上皮細胞,未見惡性腫瘤細胞。經與患者充分溝通并同意后轉肝膽外科手術治療。手術切除2 cm×2 cm×1 cm囊腫一枚,壁厚3 mm。手術標本病理檢查見囊壁為纖毛柱狀上皮,周圍可見豐富的平滑肌組織,伴黏液樣變性,局部間質有少量炎性細胞(圖1C),診斷為胰腺纖毛前腸囊腫。術后患者恢復良好,出院后復查至今未見腫瘤復發或轉移。

圖1 CT增強掃描圖(1A),EUS征象(1B)及病理組織學改變(1C,HE染色 ×10)
討論纖毛前腸囊腫是一種囊壁內襯纖毛柱狀上皮的先天性異常,是胚胎早期原始前腸的異常發育導致的一種良性先天畸形,在胰腺中較為罕見[1-2]。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氣管、支氣管樹、食管、胃腸道、胰腺和肝臟等均由原始前腸轉化而來,因而顯微鏡下可見與這些器官一致的上皮成分。
因患者缺乏特殊癥狀,影像學特征也與其他囊腫相類似,所以鑒別前腸囊腫與其他囊性疾病具有一定的難度。文獻報道[3]囊液CEA水平能夠區分黏液性囊腫與非黏液性囊腫,前者往往伴有囊液CEA升高,囊液內的CEA水平在110~200 ng/ml時黏液性囊腫的診斷準確率約為80%。前腸囊腫也可表現為囊液CEA及CA125升高,且與黏液性囊腺瘤的影像表現相似,兩者的鑒別需要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前腸囊腫通常缺乏真皮附件結構,且雙層平滑肌結構完好,這是前腸囊腫與成熟囊性畸胎瘤的重要區別[1]。也有學者認為,鏡下見到纖毛上皮的存在即可診斷纖毛前腸囊腫[4]。目前文獻中尚未發現胰腺前腸囊腫惡變的報道,但已觀察到肝臟前腸囊腫惡變和遠處轉移的病例,且惡變的風險與囊腫大小高度相關[1]。有研究建議對于長徑>4~5 cm,有癥狀或間歇性生長及無癥狀而具有潛在風險的影像表現(例如囊壁異常及分隔增厚等)的病灶,應積極考慮手術治療[4]。
本例患者提示,對于無癥狀的胰腺腫瘤應予充分重視,當血清腫瘤標志物正常,囊液CEA及CA125水平顯著升高且影像學檢查難以確診時,需要依靠細胞學手段進一步鑒定。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