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偉 趙美華


【摘要】目的:探究放射CT于肺段隔離癥應用診斷價值分析。方法:選取我院放射科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疑似肺段隔離癥患者為探查對象,共計86例,分別予以肺部X線平掃、放射CT診斷。結果:放射CT檢查假陽性1例,假陰性2例,低于肺部X線平掃(P<0.05);反射CT診斷特異性、敏感性、精準性高于肺部X線平掃(P<0.05)。結論: 放射CT可為肺段隔離癥診斷提供精準、客觀數據支持,診斷價值高。
【關鍵詞】放射CT;肺段隔離癥;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563;R816.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2.122
肺段隔離癥為先天性肺部畸形疾病,該類患者機體免疫力較低,易誘發肺部感染,以反復咳嗽咳痰為主,疾病進展易誘發咳血,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對患者遠期肺功能發育具有嚴重影響,開展有效的診斷及治療對策具有重要課題探討價值。肺段隔離癥患者病情較為危重,對臨床治療時機要求較高,若延誤治療時機,具有較高病死率,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為主,明確臨床診斷手段,為疾病早期診療開展熱點探究課題[1]。近年隨著影像學診斷技術不斷完善,放射CT診斷于肺部疾病診斷應用中取得較好應用反饋,經由放射CT診斷,可有效評估病灶情況,為疾病診療工作開展提供精準數據參照?,F本研究筆者特針對放射CT與肺部X線平掃于肺段隔離癥診斷價值進行比對,旨在為臨床診療開展提供經驗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放射科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疑似肺段隔離癥患者為探查對象,共計86例,其中涉及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41例,年齡區間23-59歲,均值(36.82±1.77)歲,分別予以肺部X線平掃、放射CT診斷。
1.2方法
肺部X線平掃,要求患者檢查之前摘除金屬物品,給予患者相關過敏檢測,待無過敏情況后給予患者X線平掃,主要部位包括大血管、縱隔等,借助多方位成像,可立體觀測病灶情況,指導患者進行體位前后位、側位或旋位的檢測。
放射CT診斷,借助美國GE公司提供128層螺旋CT檢驗儀進行肺部平掃,指導患者呈仰臥位,檢查部位于肺尖至腰部,可進行1-2次平掃,要求患者于屏氣狀況下進行檢測,設置CT層厚為7.5mm,螺距為1.0mm,電流量為200mA,電壓參數120KV,設置矩陣為512×512,待平掃完成后,給予患者CT增強掃描,借助非離子型碘海醇造影劑進行注射,成年人注射劑量為80-100毫升,兒童注射劑量為2ml/kg,要求注射速率為2.5ml/s,注射完成后30秒內進行掃描。
1.3評價標準
以患者手術病理診斷作為金標準,比對肺部X線平掃、放射CT診斷假陽性、假陰性;依據肺部X線平掃、放射CT診斷結果計算特異性、敏感性及精準性[2]。
1.4統計學分析
統計校驗采用SPSS24.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用(%)描述,配對卡方檢驗,將P<0.05設為統計學差異標準值。
2 ?結果
2.1 ?2組診斷結果統計
放射CT檢查假陽性1例,假陰性2例,低于肺部X線平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2組診斷特異性、敏感性及精準性比對
反射CT診斷特異性、敏感性、精準性高于肺部X線平掃,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 ?討論
肺段隔離癥主要是指先天性肺部發育畸形誘發的局部病變,以肺血運障礙為主,導致肺部結構功能障礙,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經流行病學研究數據顯示,肺段隔離癥以20-40歲中青年患者為主,男性發病率略高于女性,多見于肺葉外型,病因病機較為復雜,易導致反復感染,誘發并發癥,增加臨床治療難度,對疾病診斷時機具有高度關聯,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為主[3]?,F代學者針對肺段隔離癥多以影像學檢驗為主,以X線平掃、放射CT進行診斷,經本研究診斷結果顯示,放射CT診斷敏感性、特異性及精準性顯著高于X線平掃,考慮放射CT高清分辨率,可客觀清晰反饋支氣管、血管結構,有效檢出病灶情況,同時分析病灶與周圍組織的關聯,進行肺隔離癥的鑒別診斷[4];臨床應用操作簡單無創,可由常規平掃基礎上聯合使用增強掃描,有效明確病灶位置、數量、形態等,可為疾病早期診療提供精準數據參照,同時CT掃描特異性較高,不受周圍組織迎干擾,臨床診斷敏感性及特異性較高[5]。本研究經比對2種診斷結果可知,放射CT檢查假陽性1例,假陰性2例,低于肺部X線平掃(P<0.05);反射CT診斷特異性、敏感性、精準性高于肺部X線平掃(P<0.05),放射CT臨床應用價值更高。
綜上,放射CT可為肺段隔離癥診斷提供精準、客觀數據支持,診斷價值高。
參考文獻:
[1]武建平.多層螺旋CT技術在肺段隔離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19):118-119.
[2]Wang Qian. Explore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value of radiography and CT in pulmonary segment isolation disease [J].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2018,24(4):128-129.
[3]朱曉龍,劉慶嘯,鄒殿俊,等.肺隔離癥術前320排容積CT增強與術后病理對比分析[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20,48(7):832-834.
[4]閆金柱.多層螺旋CT常規掃描及后處理技術在肺隔離癥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36):375.
[5]梁艷山. 多層螺旋CT常規掃描及后處理技術在肺隔離癥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 中國CT和MRI雜志,2019,17(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