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興玲

【摘要】目的:評價子宮內膜息肉開展宮腔鏡電切術的臨床療效。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宮內膜息肉患者84例進行分組研究,參照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的患者為42例,手術方式分別為傳統刮宮術、宮腔鏡電切術,組間進行手術指標、術后并發癥的評比。結果:兩組予以比較,治療組手術時間、月經恢復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以上各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宮腔鏡電切術進行子宮內膜息肉的治療具有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恢復快、并發癥發生率低等優勢,具有臨床優先選擇的價值。
【關鍵詞】子宮內膜息肉;宮腔鏡電切術;傳統刮宮術
【中圖分類號】R737.3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2.126
子宮內膜息肉在臨床婦科中屬于常見病之一,子宮內膜局部增生是導致本病的主要原因,患者的癥狀表現為腹痛、子宮不規則出血、月經過多、淋漓不凈、不孕等,部分病例缺乏典型癥狀表現,往往需要超聲診斷后才能確定,本病以良性為主,癌變概率低[1]。傳統刮宮術治療方法因為是盲目性操作,所以會造成較大的損傷,術后很容易發生并發癥。宮腔鏡的發展與應用,其為多種宮內病變提供了選擇。本文收集2018年7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宮內膜息肉患者84例進行分組研究,詳細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8年7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宮內膜息肉患者84例進行分組研究,參照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的患者為42例。對照組年齡在37-52歲的范圍內,平均(42.5±2.6)歲;病程在1-4個月范圍內,平均(2.2±0.3)個月;治療組年齡在38-51歲的范圍內,平均(42.6±2.5)歲;病程在1-5個月范圍內,平均(2.3±0.2)個月。組間予以臨床資料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公平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刮宮術:手術時間選在結束月經后的3-7d間,選擇截石位,常規進行消毒鋪巾操作后通過局部麻醉棒麻醉,借助超聲對息肉位置進行確定,探入刮匙將息肉刮除,同時對四壁進行環刮,術后連續服用黃體酮3個月經周期,并進行為期1年的跟蹤隨訪。
治療組宮腔鏡電切術:選擇手術的時間范圍與對照組相同,術前將相應準備和檢查工作做好,常規進行消毒鋪巾操作,選擇截石位,予以靜脈麻醉,以宮頸鉗將宮頸前唇夾住后,通過探針對宮腔深度與方向進行確定,通過擴宮棒進行擴張,直至9.5號。將光學鏡間空氣排空后,將宮腔鏡置入,再將光源打開,以5%甘露醇液膨宮,將膨宮壓力控制在13-15kPa范圍內,凝固電極調整至50-60W的標準,通過轉動宮腔鏡的方式對宮腔每個位置進行檢查,明確息肉數目、位置、大小等,以具體情況將息肉逐步切除,創面需要進行電凝止血。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個組別的手術情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月經恢復時間、住院時間;術后記錄子宮穿孔、宮腔感染、陰道出血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4統計學評析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處理所得數據,計量資料行表示需用到(x±s),對比需用t檢驗,計數資料行表示需用到(%)表示,對比需用x2檢驗,P<0.05視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手術情況
治療組同比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月經恢復時間短,組間各項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2.2 對比兩組術后并發癥
治療組術后僅出現1例陰道出血,并發癥發生率為2.38%;對照組術后出現陰道出血5例,宮腔感染3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9.05%,組間相比,x2=6.0978,P=0.013。
3 ?討論
子宮內膜息肉可謂是育齡期女性常見且多發的一種婦科疾病,以良性居多,病情嚴重者會導致不孕的后果,極大的影響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2]。以往臨床治療本病主要選擇刮宮手術,盡管可有效切除息肉,但因為誤診率高的問題,實際操作時存在盲目性,病情容易反復發作,難以保證達到預期的臨床療效[3]。
宮腔鏡電切術即在宮腔鏡全程輔助下實施的一種電切手術,是傳導技術、光源技術、成像技術三者的結合,其在子宮內膜息肉治療中的應用,宮腔鏡能夠全面觀察到宮腔情況,將宮腔內息肉大小、位置、數量清晰的反映出來,方便醫生逐一且有效的切除子宮內膜中存在的息肉[4]。宮腔鏡治療可避免盲目操作,屬于微創技術,可充分暴露視野,于直觀狀態下對手術操作進行開展,其不僅可顯著提高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治療效果和安全性,還可以有效避免病情復發,同時避免對子宮內膜造成破壞,減少創傷,術后恢復速度快[5]。
由本次試驗結果可知:相較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月經恢復時間明顯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并發癥發生率更低,以上各項數據具有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從而表明,宮腔鏡電切術進行子宮內膜息肉的治療具有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恢復快、并發癥發生率低等優勢,具有臨床優先選擇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方萍,陳國英,王麗丹.宮腔鏡電切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療效探討[J].浙江創傷外科,2021,26(01):142-144.
[2]李玉明.探討宮腔鏡電切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J].中國農村衛生,2020,12(17):80+79.
[3]姜沖.宮腔鏡電切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療效觀察[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08):79+202.
[4]胡翠.宮腔鏡電切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療效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74):10-11.
[5] 鄧麗娜.宮腔鏡電切術與刮宮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療效對比[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9,25(11):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