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虹 李宣 張瑩 熊鳳 袁文茜 歐陽星瑋
【摘要】目的:分析小針刀微創松解技術治療兒童痙攣型腦性癱瘓的臨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兒童痙攣型腦性癱瘓患者中隨機抽取76例進行,按照患者就診的時間均分,兩組各38例。其中,通過常規療法進行治療的為參照組,添加小針刀微創松解技術治療的為研究組,比較治療的效果。結果:治療前對比兩組患兒生活質量評分無差異(P>0.05),治療后均上升,且研究組更高,結果有顯著差異(P<0.05)。對比兩組治療的有效率,研究組明顯更高,結果有顯著差異(P<0.05)。 結論:小針刀微創松解技術治療兒童痙攣型腦性癱瘓,能夠較好的改善患兒的癥狀表現,調整患兒的認知和關節活動性,有應用價值。
【關鍵詞】小針刀;微創松解技術;兒童痙攣型腦性癱瘓
【中圖分類號】R742.3;R49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2.136
痙攣性腦癱是兒童出生前后的一段時間內常發生的疾病,主要病因是妊娠期及產后各階段由于多種因素引發的感染、缺氧及創傷等導致的,患兒大腦受損后會對其自身的運動能力造成較大的影響,并有很大的幾率導致患兒殘疾,如癲癇、智力障礙、視聽障礙等。兒童痙攣型腦性癱瘓是一種不可根治的疾病,但可以采取有效的手段對患兒的障礙程度進行減輕,促進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提高患兒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1]。鑒于此,本次研究即分析小針刀微創松解技術治療兒童痙攣型腦性癱瘓的臨床效果,內容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兒童痙攣型腦性癱瘓患者中隨機抽取76例進行,按照患者就診的時間均分,兩組各38例。其中參照組男女比例為21:17,患者年齡在2-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2±1.35)歲。研究組男女比例為22:16,患者年齡在3-1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25±1.62)歲。兩組在患者性別年齡等資料的對比上未呈現出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比較價值。
1.2方法
1.2.1參照組
參照組對患兒進行常規治療,主要對其體位變換、翻身、行走等各方面進行訓練。
1.2.2研究組
研究組對患兒進行小針刀微創松懈治療。于患兒后頸部使用直型針刀和弧形針刀行“T形”針刀松懈術,于患兒脊柱、胸段軟組織、腰部、跟腱、踝關節、比目魚肌、腓腸肌、髖關節軟組織、髂脛束及股薄肌行整體針刀松懈術。患兒每周治療一次。術后對患兒關節進行相關鍛煉。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患兒的生活質量評分,并統計患兒治療的有效性。
判別標準:使用生活質量評分表在治療前后對患者進行評估,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患兒治療后各關節曲度得到明顯糾正,可獨立或在他人監護下行走50米的為顯效;患兒治療后各關節曲度有所改變,可在他人幫助下行走12.5米以上的為有效;患兒治療后未達到上述效果則為無效。顯效及有效患者占比為有效性。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0.0軟件對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t和x2進行檢驗,(x±s)作為計量資料,對比有顯著差異時(P<0.05)。
2 ?結果
2.1對比兩組治療前后患兒的生活質量
治療前對比兩組患兒生活質量評分無差異(P>0.05),治療后均上升,且研究組更高,結果有顯著差異(P<0.05)。如下表1所示。
2.2對比兩組治療的有效性
研究組治療顯效及有效共35例,有效率92.11%,參照組27例,有效率71.05%。對比兩組治療的有效率,研究組明顯更高,對比有顯著差異(x2=5.604,P=0.018)。
3 ?討論
在患兒出生前后,可能由于各種因素導致其發生感染、創傷或缺氧等,對其大腦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兒童患病之后可能存在肌肉痙攣及運動功能的障礙,并出現視聽障礙、智力障礙、表達障礙、癲癇等,對于患兒的正常發育非常不利[2]。兒童痙攣型腦性癱瘓對于患兒的身心健康有嚴重的不良影響,但目前尚無法對該病進行根治,只能通過藥物、手術、康復治療等方式改善患兒的肌力、關節情況,糾正其畸形癥狀,以此促進患兒活動能力的恢復,減輕家長的負擔。
針刀療法是一種以激發患者自我修復能力為主的治療方法,和西醫手術療法不同的是,小針刀治療過程中不需要對患兒的組織進行破壞和切除,所以在治療的應用上,適用范圍更廣。而針對針刀理論進行分析,患兒的腦癱發作是由于韌帶、肌肉、筋膜等軟組織和其關節弓弦出現粘連導致的,這種粘連會導致人體平衡被打破,機體無法完成這樣大程度的自我修復,進而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3]。而針刀微創松懈術就是將這種粘連導致的力學失衡打破,讓兒童在發育的過程中能夠自主的進行軟組織和肢體的生長選擇,恢復相應的平衡性。同時,在針刀治療過程中,能夠對畸形及粘連等地區的供血障礙進行調整,促進血液的循環功能,提高患兒的代謝能力,提高患兒的治療效果。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對比兩組患兒生活質量評分無差異(P>0.05),治療后均上升,且研究組更高,結果有顯著差異(P<0.05)。對比兩組治療的有效率,研究組明顯更高,結果有顯著差異(P<0.05)。表明小針刀微創松懈技術,能夠對兒童痙攣性腦型癱瘓起到比較好的改善和調節作用,患兒在治療后各方面都獲得了一定的進步,這對于促進患兒的正常發育,提高其生活質量有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小針刀微創松解技術治療兒童痙攣型腦性癱瘓,能夠較好的改善患兒的癥狀表現,調整患兒的認知和關節活動性,有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詹琪佳,呂志寶等."三分法"單椎板切開SDR術治療兒童痙攣型腦癱的療效分析[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19,40(10):886-892.
[2]李召輝,郝萬平等.階梯化治療模式治療痙攣型腦性癱瘓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32):56-58.
[3]劉忠躍,周南.小針刀松解術治療神經卡壓性跟痛癥的臨床效果[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v.29;No.245(16):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