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艷

【摘要】目的:探究少腹逐瘀湯對氣滯血瘀型盆腔炎患者血清炎癥因子及盆腔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方法:針對院內2019年1月-2020年1月治療的80例氣滯血瘀型盆腔炎病患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劃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40例。參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研究組在此前提下給予少腹逐瘀湯治療。治療14天后,比較兩組血清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IL-4、IL-6、IL-8、IL-10)。結果:治療完成后,兩組血清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IL-4、IL-6、IL-8、IL-10)均優(yōu)于治療前,且研究組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常規(guī)治療前提下聯合少腹逐瘀湯治療氣滯血瘀型盆腔炎,病患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一常規(guī)治療,癥狀改善更加有效,更加有助于改善病患的血清炎癥因子水準。
【關鍵詞】少腹逐瘀湯;氣滯血瘀型盆腔炎患者;血清驗證因子;盆腔血流動力學
【中圖分類號】R271.9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2.158
前言
盆腔炎現階段還沒有根治的辦法,現代醫(yī)學認為盆腔炎因為宮腔內手術操作感染、產后感染所造成的,西醫(yī)治療以抗感染為主。西醫(yī)治療盆腔炎主要使用抗生素,常規(guī)藥物包括替硝銼、克林霉素等等,療效明確,短時間內能夠控制炎癥,改善病患癥狀[1]。可是,伴隨著致病菌譜出現改變,病患很容易產生耐藥,病情復發(fā),乃至于造成病情更加嚴重。在婦科領域,中醫(yī)藥的研究在不斷深入,關于治療婦科炎癥病變有一定成效[2]。研究顯示,在西醫(yī)治療前提下聯合中藥治療,能夠提高治療效果。針對于此,本探究以氣滯血瘀型盆腔炎病患為例,剖析少腹琢瘀湯對病患血清炎癥因子、盆腔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希望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盆腔炎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針對院內2019年1月-2020年1月治療的80例氣滯血瘀型盆腔炎病患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劃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40例。研究組年紀22-40歲,平均年紀(32.34±3.54)歲,體質指數18.35-24.35kg/m2。參照組年紀21-40歲,平均年紀(32.46±3.44)歲,體質指數18.24-24.75kg/m2。兩組病患一般資料比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備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參照組給予常規(guī)西藥治療、替硝銼葡萄糖注射液(輔仁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407140,規(guī)格:100ml含替硝銼0.4g、葡萄糖5g)靜脈滴注200ml,qd,持續(xù)治療14天。研究組在參照組前提下給予少腹逐瘀湯治療。少腹逐瘀湯(出自《醫(yī)林改錯》):當歸15g、延胡索15g、肉桂10g、川芎12g、沒藥10g、赤芍9g、蒲黃10g、五靈脂9g、小茴香10g、炮姜6g。腰部酸痛者,加杜仲15g、續(xù)斷15g; 實寒者,加姜半夏10g; 虛寒者,加吳茱萸10g、砂仁5g。每日1劑,水煎2次,共煎至300ml,早晚2次分服,持續(xù)治療14天。
1.3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病患血清炎癥因子水準。在治療前與治療完成后,搜集病患空腹靜脈血5ml,3000r/min轉速離心15min,分離留取血清,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兩組血清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IL-4、IL-6、IL-8、IL-10)水平。
1.4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25.0統計學軟件開展統計剖析。計量資料通過均數±標準差(x±s)呈現,通過t檢驗,計數資料通過百分比(%)呈現,通過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病患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病患血清炎癥因子水平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完成后,兩組病患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均優(yōu)于治療前,且研究組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中醫(yī)學認為,盆腔炎屬于“癥瘕”“腹痛”“帶下病”范圍。現階段盆腔炎辨證分型還不統一,但是都認為主要病機為素體正虛、外熱侵襲、致氣運不暢、脈絡損傷,引起濕熱瘀結于胞宮,累及血脈,日久發(fā)病。以治“癥瘕”應以活血化瘀、清熱利濕為主。少腹逐瘀湯出自《醫(yī)林改錯》,主治血瘀有寒婦科病癥,藥方當中包括當歸、延胡索、肉桂等等,具備活血化瘀、清熱利濕之功效,達理氣活血、溫經止痛之效。炎癥反應參與盆腔炎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炎癥因子水平的改善對盆腔炎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3]。
lL-6、lL-8是常見的促炎因子,能夠刺激細菌感染標志物C反應蛋白的分泌,加重炎癥反應,lL-6、lL-8水平升高對盆腔炎病患病情非常沒有幫助。lL-4、lL-10屬于抗炎因子,能夠預制炎癥細胞的過度激活,對機體炎癥反應擁有一定的抑制作用,lL-4、lL-10水平升高說明機體炎癥反應得到了負反饋調節(jié)。
綜上所述,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的前提下聯合少腹逐瘀湯治療氣滯血瘀型盆腔炎,治療效果得到了提高,病患各主要癥狀得到了更好更快的改善,血清炎癥因子與盆腔血流動學得到了有效的調整,并且不會遞增不良反應,安全性較好。
參考文獻:
[1]陳燕榮, 武明娟, 王家俊. 裸花紫珠片治療慢性盆腔炎臨床效果及對患者血清炎癥因子的影響[J]. 臨床輸血與檢驗, 2019(3).
[2]王慶慧. 少腹逐瘀湯治療寒濕凝滯型慢性盆腔炎的臨床分析[J]. 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20(2):206-207.
[3]沈玉蓮, 劉春麗. 針灸配合少腹逐瘀湯治療寒濕凝滯型盆腔炎癥疾病臨床觀察[J].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9(4):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