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霞



【摘要】目的:探討針對心內科展開護理教學時,應用臨床路徑教學法價值及可行性。方法:選取2020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內心科實習的護生90名,采用數字表抽取法隨機分組,即觀察組(應用臨床路徑教學模式)和對照組(應用常規教學模式)各45名。對比兩組理論、技能考核成績,核心能力評分、教學滿意度。結果:經評估,觀察組護生理論、技能考核成績分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核心能力評定中,管理能力、溝通能力、專業發展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臨床實踐能力評分經評測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提高協作能力、培養團隊意識、端正學習態度、提升技能水平教學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心內科展開護理教學時,應用臨床路徑教學法,可增強理論及技能掌握水平,幫助改善核心能力;且可獲得較高的教學滿意度,開展價值顯著。
【關鍵詞】心內科;護理教學;臨床路徑教學法;核心能力
【中圖分類號】R47-4;G642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2.194
在各級醫院中,心內科均為重點科室,具實踐性較強特征。護生除需對理論知識進行有效掌握外,還需結合真實案例,對實踐技能加強鍛煉。但心內科護生在實習時,因所安排的時間短,任務繁重,較難有效將基礎知識與臨床實踐內容有效銜接,故易有緊張、挫敗感等負性情緒產生,對實習效果產生不良影響[1]。常規護理教學僅重視依據考試經驗、學生需求來展開,教學過程缺乏科學性,系統性,教學目標不明,學生吸收度有限,主觀能動性不足,故對更為科學、合理的新型教學模式進行選擇,是相關部分關注的重點[2-3]。臨床路徑教學法經對處于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內容制定,使流程得以規范,可為教學質量提供保障。本研究對心內科護生選取,就應用臨床路徑教學法效果展開探討,現總結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內心科實習的護生90名,采用數字表抽取法隨機分組。觀察組45名中,均為女性,年齡介于18~24歲之間,平均(20.72±0.31)歲。其中本科29名,專科16名。對照組45名中,男1名,女44名,年齡介于19~24歲之間,平均(20.75±0.29)歲。其中本科27名,專科18名。組間自然信息具均衡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本組針對所選護生應用常規教學方案,即由心內科具較強實踐能力以及豐富操作經驗的護士參與教學,展開一對一帶教,教學形式以教師講述、實踐為主,先教后學,在教學期間,對學生存在的問題詢問,并制定相應解決對策。觀察組:本組針對所選護生應用臨床路徑教學法,具體內容:(1)構建臨床路徑教學小組:由專業性強,綜合素養高的帶教教師組成,對小組展開統一臨床路徑教學培訓,并設一名總代教老師,對任務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每項教學工作完成后,需和護生一起開展專題討論,針對現存或潛在的問題,制定應對方案,以保障路徑內容有效開展。(2)制定臨床路徑框架:在開展帶教前,由小組成員對實習大綱展開精細化探索及研究,并與心內科患者特征結合,將護生學習期間,需掌握的重、難點知識點提出,對護士是否了解帶教內容、方法掌握,問詢對排班方式的意見,允許護生參與,共同對臨床路徑框架制定。(3)臨床路徑教學內容:根據實習大綱,以時間為縱軸,以內容為橫軸,來展開臨床路徑教學。①入科當天:帶領學生熟悉心內科環境,開展入科安全教育,講解規章制度,明確實習要求。介紹心內科患者心理、生理特征,師生間做初步了解;②入科1~2天:就心內科常見操作示范,教會正常處理醫囑方法,使護生對科室常用儀器設備種類明確,知曉放置位置。可抽查3~5名學生,了解其基礎操作掌握情況,包括吸氧、靜脈輸液等,評估護理能力。③入科3~7天:充分掌握護生操作能力,提出指導意見,并進行持續強化。可設小講課,如“介入手術圍術期護理”,引導護生預習,在課堂中說出問題,針對性講解。④入科第2周:可由帶教教師引導了解心電監護儀,除顫儀等急救設備使用方法,掌握心肺復蘇術等急救技術,并進一步強化基礎護理。⑤入科第3周:掌握交接報告,特護記錄,護理病歷書寫方法。⑥入科第4周:掌握健康宣教、延續性護理,個案護理方法,可開展座談會,由護生就所學內容展開討論,明確自身不足,并積極改進。⑦入科第5周:教會心電圖使用技術,掌握危重癥患者搶救技巧。⑧入科第6周:加強思想教育,培養崇高職業素養,增強自身責任感。(4)教學評估:加強帶教老師與護生的互動,結合考評成績,以及實習中的表現,進一步完善教學計劃。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理論、技能考核成績,即在結束實習后,對理論、技能操作進行考核,理論考核采取問卷形式開展,技能考核結合案例實施,總分均為100分,所得分值越高,表明成績越理想。(2)對比兩組核心能力:即在開展教學后,應用WOCN核心能力調查表予以評定,包括管理能力、溝通能力、專業發展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臨床實踐能力5個方面,單項分值介于0~4分之間,所獲分值越高,核心能力越強。(3)對比兩組教學滿意度,即應用問卷法評定,包括提高協作能力、培養團隊意識、端正學習態度、提升技能水平4項,單項為100分,>85分為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將本次實驗所涉數據均在SPSS22.0中錄入,組間計量資料在表述時,應用(x±s),經t檢驗對結果獲取;計量資料在表述時,應用(%),經卡方檢驗對結果獲取,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考核成績對比
經評估,觀察組護生理論、技能考核成績分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核心能力對比
觀察組核心能力評定中,管理能力、溝通能力、專業發展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臨床實踐能力評分經評測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教學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提高協作能力、培養團隊意識、端正學習態度、提升技能水平教學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既往所采取的傳統護理教學法,未對護生主導地位引起重視,忽略了對問題解決方法的探尋,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工作,僅是被動對理論知識接受,無法對于現代帶教需求滿足[4-5]。而應用臨床路徑教學模式,可有效規避上述不足,取得理想教學效果[6-7]。而應用臨床路徑教學模式,可經對每個實習階段的教學內容、目標設置,并對流程進行規范,可使教學過程更系統化、合理化,使帶教老師可嚴格對教學質量進行把握,而護生可對教學內容提前知曉,展開預習工作,并經對資料收集,提出問題,進而使學習積極性得以激發,在學習中可主動對問題探尋,增強學習效率[8-9]。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針對所抽取的心內科護生,采用臨床路徑教學法,首先,構建臨床路徑教學小組,可使各項工作專業程度提升,為有效開展打下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其次,經設計框架,可使小組成員有據可依,結合循證概念,和患者所需,對路徑方向制定。再次,經對臨床路徑編制,可使帶教制度化,教師循序漸進,由易至難,由淺入深開展教學工作,可保證學習進程的連續性、完整性。結合本次研究結果示,經評估,觀察組護生理論、技能考核成績分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臨床路徑教學法的運用,可增強護生實習效果。觀察組核心能力評定中,管理能力、溝通能力、專業發展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臨床實踐能力評分經評測均高于對照組。提示此項教學模式的運用,可使護生更具崗位勝任力[10-11]。觀察組提高協作能力、培養團隊意識、端正學習態度、提升技能水平教學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表明臨床路徑教學法,可激發護生學習興趣,保持積極的探索心態,利于知識內化,進而有較高的教學滿意度,在使專業水平得以提升的同時,使實踐技能水平有效增強。
綜上所述,針對心內科展開護理教學時,應用臨床路徑教學法,可增強理論及技能掌握水平,幫助改善核心能力;且可獲得較高的教學滿意度,開展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孔麗,宋杏花. PBL教學結合臨床路徑教學法在急診護理本科實習生帶教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04):103-106.
[2]肖李凡.情景模擬教學法在心內科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28):28-30.
[3]錢曉東,張方芳,林佳,等.臨床路徑式教學法在心內科臨床帶教中的實踐思考與實踐[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33):9-11.
[4]吳瑾,王玉社. 臨床路徑教學法在神經外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 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7,27(05):89-91.
[5]李靖,王慶珍,金小紅.基于勝任力模型構建護士規范化培訓臨床帶教教師準入指標體系[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12):1568-1570.
[6]梁新蕊,趙君花,徐慶華,等. 臨床路徑教學法在CRRT護士崗位勝任力培訓中的應用[J]. 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7,24(10):980-982.
[7]梁雪芬,周玉華,鄒海棠,等. 臨床路徑教學法在神經內科護生帶教中的實施效果及體會[J]. 中國醫藥科學,2018,8(21):34-36+43.
[8]馬冬梅,張鳳萍,馬建霞. 臨床路徑式教學法在手術室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 全科護理,2019,17(08):1001-1003.
[9]凌玉英,宋慧英. 臨床路徑教學法在內科護生帶教中的應用[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0(10):114+137.
[10]高航. 臨床路徑教學法在護理實踐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中國衛生產業,2017,14(33):83-84.
[11]周靜,李敏,代小容. 臨床路徑教學法在肝膽外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18,31(05):773-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