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沖
【中圖分類號】R246.9 【文獻標識碼】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2.228
頸椎病屬于現階段發生率較高的退行性病變,疾病誘發原因主要為頸椎長時間勞損、發生骨質增生,頸椎間盤脫出及韌帶增厚,這些原因會導致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承受異常壓力并刺激交感神經,從而誘發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椎節松動穩定性降低,髓核突出亦或是脫出,形成骨刺,韌帶肥厚或是發生繼發性椎管狹窄等,會累及相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進而誘發一系列癥狀和體征。現階段,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顯著變化,電子產品的廣泛應用,伏案工作人群及“低頭族”人數顯著增加,因此疾病發生率隨著提升。發病人群呈年輕態發展。頸椎病和職業有著密切關聯,相比來說,打字員、會計、抄寫人員或是需要長時間使用電腦的辦公室工作人員發病幾率顯著高于其他人群。
疾病臨床癥狀和表現多樣化,包括:
(1)吞咽不暢
主要是因第6頸椎和食管較為接近,如果此段頸椎發生異常或是增傷,那么就會壓迫或是刺激食管,長期作用甚至會導致食管周圍發生炎癥誘發水腫,因此在吞咽或是進食過程中,存在明顯異物感及阻塞感。
(2)上肢腫脹
疾病發生后由于病變會刺激到人體的肌肉、神經、血管和脊髓,會導致肩頸部位和上肢發生腫脹及不適。
(3)胸部疼痛
頸椎病發生會導致脊椎位置錯亂,因此誘發交感神經紊亂,異常刺激頸部心臟支血管導致其興奮,從而誘發血管痙攣或是心律失常,繼續發展會形成心絞痛。
(4)腸胃問題
疾病會壓迫及刺激頸段脊椎相關組織,誘發交感神經反射,會誘發腸胃道發生,包括惡心、隱痛、食欲不振或是腹瀉等。
(5)血壓升高
疾病會誘發頸源性高血壓,頸椎第4-6橫突位置發生錯亂時,會影響脊柱兩側橫突的正常問題或是導致前方肌肉緊張。一旦鉤椎關節錯位也會導致斜角肌或是筋膜緊張,均會導致頸動脈竇受到牽張、刺激導致血壓水平異常。
(6)便秘腹脹
發病人群中有些因病變會刺激或損傷頸交感神經,信號傳遞到大腦會增強交感興奮性,受其影響腸胃道和內臟臟器會減慢蠕動,因此誘發便秘或腹脹。
頸椎病根據受累結果和組織不同,分為四個類型:神經根型頸椎病,主要癥狀為神經區域疼痛,疾病具有單側發生疼痛,疼痛會延伸到前臂導致一側手臂麻木,嚴重時甚至誘發肌肉萎縮,此種類型發病率最高,約占總發病率的60%-70%,30-50歲人群為高危人群。脊髓型,是因脊髓受壓影響四肢運動和感覺,表現為四肢和大腦不能協調工作,此種類型危險性最高。交感神經型,本病多合并其他病癥,會單獨表現為頭暈頭疼,主要是因刺激頸椎周圍交感神經所致。椎動脈型,由于橫突產生骨質增生導致椎動脈痙攣狹窄、供血不足所致。
中醫將頸椎病歸為“痹病”“痿癥”范疇,指的是因氣血不和或是風寒侵襲導致的靜脈淤堵。現階段治療頸椎病方法較多,主要包括藥物、物理、運動及手術治療方法。就中醫治療來說包括推拿、牽引、針灸、中藥外敷等。針灸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且效果理想的一種中醫治療方法,主要包括針法和灸法兩種形式,能夠利用毫針或是艾灸刺激人體的經脈和穴位疏通經絡、化瘀活血、改善或是調節人體血氣,實現祛邪扶正,提升機體抵抗力等目的。中醫觀點認為,頸椎病的發生及發展密切相關于督脈和手足太陽經,因此利用毫針對穴位進行刺激有助于改善疾病臨床癥狀根據發病患者情況確定施針穴位后利用針刺進行刺激,可有效緩解疾病相關臨床癥狀,如頭暈惡心、上肢腫脹無力、手指發麻、頸背疼痛等。利用針灸進行治療,還可對神經系統進行舒緩,實現通脈、活血、化瘀作用,從而實現治療目的。針灸治療過程中,可以選擇單純針灸、單純艾灸或是針灸合用等方式。同時建議患者盡量到醫院就診,醫師會根據患者情況制定最佳治療方案。
通常頸椎病針灸治療時,施針穴位主要包括:頸夾脊、風池、天柱及天宗等穴位。常選配穴包括肩外俞、肩中俞、后溪穴、百勞穴、肩井穴和風門穴等。需要根據患者疾病情況合理選擇施針穴位實現最佳治療效果。進針主要方法包括進、退、搗、捻、搓、留等,治療時需要根據患者情況選擇手法聯用,效果確切。根據針刺強度又可分為強、中及弱刺激。體質較弱或是耐受性不理想患者通常會應用較小力量進針,操作較慢頻率較低,不會產生過于明顯的刺激。通常治療中會選擇中度刺激。如果頸椎病較為嚴重或是身體條件較好的患者會加大扎針力度,能夠讓患者感覺到疼痛。通常醫師會根據患者臨床表現確定治療方案,如果患者僅感覺上肢、肩頸、背部疼痛,判定為輕型頸椎病,可實施弱刺激,嚴重強刺激避免骨質受損,陰天針灸時還可溫針后施針。患者如果表現為頭疼,判定為中度頸椎病,則需要予以中度刺激,需要注意面部針刺時盡量淺刺或斜刺,避免損傷骨質。
頸椎病進行針灸治療時,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平和心態,避免過于緊張,會對醫師施針產生不利影響。針灸治療前醫師要進行健康宣教,告知針灸治療的安全性,避免情緒不穩定產生暈針等不良現象。通常來講,懷孕女性不適合進行針灸治療。建議患者盡量要到正規醫院進行針灸治療,切勿嘗試在家自行施針,避免導致嚴重后果。針灸治療同時,盡量不要劇烈或大幅度運動,要保持頸部穩定,避免導致病情加重。針灸治療同時可以在醫師指導下進行適量活動,注意自我保護,促進盡快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