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麗
【中圖分類號】R574.62 【文獻標識碼】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2.243
結腸炎為臨床之中的常見病之一,對于大多病人來說,均會產生腹部隱痛等相關的癥狀,而對于疾病較輕的病人來說,則會產生乏力或者是食欲較差等相關癥狀,對于較為嚴重的病人來說,就會產生膿血便的癥狀,更甚會導致病人死亡。對此,實施結腸炎疾病的治療就顯得至關重要。基于此,本文以結腸炎概述為出發點,而后探討了結腸炎的治療方法。
1 ?結腸炎概述
結腸炎主要指的是受諸多因素影響而導致的炎癥性病變,癥狀表現為粘液便、腹瀉以及腹痛等,還會產生大便秘結的癥狀,易于產生疲勞感,且結腸炎疾病還易于反復發作,針對病因的不同,能夠將結腸炎疾病劃分為偽膜性結腸炎、以及潰瘍性結腸炎等,但不論是哪種結腸炎類型,均會對人們的生活、以及工作等方面產生較大的影響,通過了解結腸炎疾病的主要癥狀,便于迅速了解疾病,然后實施有效的治療,對于腹痛癥狀來說,則通常會產生輕中度的腹痛感,疼痛部位通常在左下腹抑或是下腹,對于便秘癥狀來說,通常在4~5天之間進行一次排便,更有甚者還會產生不泄的情況。對于腹瀉癥狀來說,則體現為膿血便,對于癥狀較輕的病人來說,每日約為3~4次,對于癥狀嚴重的病人來說,每日通常會超過10次,同時便秘、以及腹瀉這兩種癥狀還會反復交替的產生,對于其他癥狀來說,則包括失眠,腹脹以及乏力等,對于結腸炎疾病來說,其起病一般較為緩慢,也有個別病人的起病較急,雖說通常均為慢性病,然對于病人所產生的傷害性卻非常大。據相關調查顯示,近些年,結腸炎病人的人數越發增多,而若未能夠及時治療疾病,則會造成難以預估的傷害,特別是對于潰瘍性結腸炎疾病來說,其癥狀表現主要為腹痛以及腹瀉,若長久拖延病癥,未能實施治療,不但會影響到腸道的健康,更甚還會致使病人產生全身癥狀,進而就會危及到病人的生命。所以一旦患有結腸炎疾病,那么對于病人所產生的危害是尤為巨大的,務必要對于結腸炎疾病的治療加以重視,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對于病人所造成的傷害。
2 ?結腸炎的治療方法
2.1保證休息
保證休息對于結腸炎疾病的康復有著較大的作用,尤其是對于活動期的病人而言,更是要注重于休息,要盡量降低自身的體力負擔,也應減輕自身的精神壓力,在病情越發好轉的情況之下,則能夠適度的加大自身的活動量,但務必要防范參與至重體力勞動之中,以便通過上述方式,對于結腸炎疾病產生較好的改善效果。
2.2飲食和營養
在腹瀉期,務必要確保營養的充足性,同時還需適度降低平日飲食之中攝入較多的纖維素,這則包括蒜苔以及韭菜等,以控制高纖維素對于結腸粘膜所產生的損傷。對于結腸炎病人飲用牛奶這一問題來說,就應了解在飲用牛奶之后,是否會產生腹瀉嚴重的情況,由于不少潰瘍性結腸炎病人均會對于牛乳蛋白產生過敏的情況,所以應了解飲用牛奶過后腹瀉癥狀是否嚴重。對于乳糖酶缺乏癥來說,我國在此方面的病人要明顯高于西方國家,所以對于炎癥性腸病病人來說,應認真了解其對于牛乳是否存在過敏史,若確實存在過敏史,則需控制飲用乳制品,在一些情況之下,這種方式還能夠產生較好的止瀉效果。
受到腹瀉、便血或是長久營養不良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會導致病人產生貧血或者是缺鐵的情況,在此情況之下,應予以患者較好地補充,通常能夠以口服、或是注射的方式加以補充,能夠利用于養血補腎的中藥來產生強化體質的作用,并且也能夠產生充足營養的效果,但應注意的是,絕不可為快速補充營養而進行濫補。在用藥的過程之中,務必要做到辯證用藥,而針對長久腹瀉的病人來說,在補充營養時,則強調于補充鋅和鈣等元素。除此之外,還要適度補充電解質以及維生素e,葉酸對于貧血的治療有著較好的作用。對于病情十分嚴重、營養較差的病人來說,則能夠予以其胃腸外營養。
2.3激素治療
可的松和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利于改善病人的全身情況,緩解病人的癥狀,也可降低排便的次數,刺激病人的食欲,但也有一些病人的治療效果并非顯著,會導致潰瘍穿孔,所以在當前的臨床之中對此的運用范圍并不大,針對早期發作的病人來說,能夠改善其癥狀,加快其病情的恢復速度,而針對長久反復發作的病人來說,那么所起到的臨床治療效果則通常較差。對于皮質激素來說,其在改善病人臨床癥狀方面之上,所產生的效果要較為明顯,然對于維持緩解的效果來說,和可的松相比較之后,發現緩解的效果不夠持久,在運用此種治療方法之后,若相關癥狀無明顯的改善,那么不建議繼續用藥大于兩周。
2.4止瀉藥
在結腸炎疾病的臨床治療之中,通過使用止瀉藥,利于降低病人的排便次數,也利于減經病人的腹痛癥狀,對此,一般運用于復方苯乙哌啶來實施治療,對于這些藥物來說,其對于急性的潰瘍性結腸炎疾病的治療來說,易于產生中毒性巨結腸反應,所以在對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實施治療時,務必要予以謹慎運用,也能夠予以鎮靜藥物,保證病人的狀態。
在治療結腸炎病人的過程之中,也需運用抗感染藥,其對于防范并發癥產生有著較好的效果,但在一些情況之下,會導致出現皮疹、惡心或者是嘔吐等方面的不良反應,在產生不良反應之后,能夠改為運用甲硝唑或者是新霉素,這樣更利于保障結腸炎病人治療期間的安全性,使得結腸炎病人可迅速恢復健康。除此之外,也能夠運用于免疫抑制藥,這則包括硫唑嘌呤等藥物,以此藥物的運用方式來說,則為1次/日,其利于改變病人的疾病進程,也能夠減弱病人的癥狀表現,然其卻不可做到改變病人的基礎疾病,一般在靜止期運用防范復發,但也易于導致中毒情況的發生,所以在運用過程中,需予以謹慎運用,多加關注病人的用藥反應。
3 ?總結
總而言之,針對結腸炎疾病來說,除卻要至院接受診治,保障治療的效果之后,還強調病人結合于自身的真實狀況實施適度的調養,特別是在飲食方面之上,務必要保障飲食的合理性,同時還應保障營養攝入的充足性,以此來防范不合理的飲食加劇病人的病情,而一旦如此,也會加大臨床治療的困難程度,難以確保病人的恢復效果,所以,在實施治療的整個階段,務必要對此加以關注,以真正保障患者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