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瑋莎莎
(廣西機電工程學校,廣西南寧 530000)
為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改革,充分發揮中職三科課程育人功能,教育部于2020年3月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20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課程標準》細化了課程育人目標,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等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促進教、學、評有機銜接。同時,《課程標準》以“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作為基本思路之一,明確將中等職業學校政治課程定為“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為主導的活動型學科課程”,并按課程內容要求,給出了相應的議題教學提示。此后圍繞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培育如何落實到中職學校課堂教學,如何更好地把握課程實施和學業質量,已經成為中職學校一線思想政治課程教師普遍關注的主題。
什么樣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能夠適應《課程標準》提出的思路“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能夠有效地實現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如何衡量課堂教學效果符合學業質量標準呢?筆者認為,近幾年關注度迅速提升、應用層面較多的逆向教學設計方法值得借鑒和研究。
那么,逆向教學設計在國內的研究和應用情況如何?是否適合用于中職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滿足以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為導向的課程教學?本文對中國知網2009年至2020年的期刊論文進行了文獻研究,考察其在教學研究領域的研究情況和應用效果。
以內容分析為研究方法,以在中國知網檢索到的學術期刊論文為研究來源,以“逆向教學設計”以及“UbD”作為檢索詞對“主題”欄進行檢索,查閱年度為2009年1月至2020年5月,共檢索到相關文章113篇。剔除主題詞相同但內容不相關的論文后共有98篇有效論文。本文以這98篇期刊論文作為分析對象。
本研究使用MicrosoftExcel軟件2016版進行數據分析和生成圖表。
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UbD)和該理念之下的“逆向教學設計”最早由盛群力在2006年介紹至國內。自從特蘭特金威的逆向教學設計專著《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于2017年在國內獲引進并翻譯出版后,近3年發文量呈迅速上升趨勢。對這98篇論文的發文時間統計之后發現,2009年至2016年的年發文量均沒有突破10篇。從2017年開始,2017年發文量為11篇,2018年發文量為21篇,2019年發文量為32篇,2020年僅1月至5月發文量就有14篇,發文數量一路走高,說明它逐漸吸引了教育領域學者和各個學段、多個學科一線教師的關注。
98篇期刊論文分別發表在85種不同期刊。發文比較分散,大多數期刊發文量都在1-2篇,發文最多的期刊也僅有4篇。這其中,《中學生物教學》《中學地理教學考》《中學生物學》等6家期刊發文量最多,發文量共20篇,占所有期刊發文量的18.5%。這6個期刊有一半多是教育學領域的重要期刊,文章學術質量較高,可見逆向教學設計在基礎教育中較受關注,也取得了一定的實踐成果。此外,教學應用層次為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論文數量共有22篇,占總研究的20.3%,其中21篇應用在專業學科教學中,只有1篇是和中職層次思政課相關。這22篇論文中有18篇發文時間集中在2018-2019年間,說明受到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關注的時間較晚。從思政學科角度統計,將逆向教學設計應用于思政課程教學的發文數量共有6篇,占總數的6.1%,其中5篇屬于基礎教育層次且以高中為主,僅有1篇屬于中職教育層次。
本研究用中國知網(CNKI)的計量可視化分析功能,對98篇期刊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如圖1所示。

圖1 以“逆向教學設計”為關鍵詞的共現網絡圖
圍繞“逆向教學設計”作為關鍵詞中心點周圍的有學習過程、學習活動、課堂教學、教學效果等共現強度較高的關鍵詞,說明國內對“逆向教學設計”的研究主要聚焦在課程學科設計的實踐研究。
本研究用中國知網(CNKI)的計量可視化分析功能分析了論文作者的機構分布情況,結果如圖2所示。從圖2看來,論文的第一作者所在地區、地域分布并不均衡。論文作者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蘇、浙江、上海等較發達地區,圖2所示的28篇期刊論文占總發文的25%,是逆向教學設計研究的主要地區。以發文量最多的機構之一——上海市晉元高級中學為例,該校作為實踐先行者,率先將逆向教學設計應用于校內十三門學科,寫出了較為詳盡的教學設計案例,出版專著一部。

圖2 論文作者機構分布
對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里應用了逆向教學設計的6篇論文進行分析后發現,研究主題均圍繞了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開展探討,論文針對在初中、高中這兩個學段中的具體教學科目里某一單元為例,按照逆向教學設計三階段模板“確定預期結果→確定適合的學習評估證據→設計學習計劃”,對該單元所指向的核心素養培育目標做了拆解與重構,設計了能夠體現思政課程學科特色的教學活動,形成了較完整的逆向教學設計模板。相關論文的不足之處在于論文中設計的教學活動缺乏按六個維度(解釋、釋義、應用、洞察、移情和自知)去評估教學活動的分析及討論,同時也沒有針對課堂教學實施的實際數據、活動作品進行分析和討論。
從2009年到2020年上半年,中國知網中以逆向教學設計(UbD)相關期刊論文發文量共有98篇,研究數量總體雖然不多,但關注度在近三年呈直線上升趨勢。逆向教學設計在初、高中學階段持續受關注,但職業教育受到關注的時間較晚。實施教學研究和實踐的區域主要集中在江蘇、浙江、福建等教育發達地區。在思想政治學科教育領域,逆向教學設計在初、高中階段也有一定的實踐,但在職業教育領域中的思政學科教學實踐里受到關注則很少,因此在中職教育階段中的應用和研究尚屬起步。
總體來說,逆向教學設計在不同的學段和學科教學中都得到了實踐,課程實施總體效果是良好的。逆向教學設計的兩個特征——追求基于理解的教學目標、重視教學評估對教學過程的作用,決定了它適合應用于思想政治課程,其對培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積極作用值得做更深入的探討。
不足之處在于,大部分教學研究在學科分布上有廣度,但研究深度不足,多以課堂實踐研究為主,理論探討很少。且課堂實踐研究的創新點不多,教學實踐基本都是對原有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構,課堂實施方式則是以傳統的課堂面授形式進行,缺少針對逆向教學設計的教學實施效果的數據反饋和數據分析的論述內容,也沒有發現有將逆向教學設計與混合式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教學探索,因此可以從這個角度進行更多的研究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