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賢龍
安全文化活動是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載體,沒有了持續的安全文化活動,安全文化建設就會變成空中樓閣,就會變成墻上的安全標語或開會時的口號,既不接地氣,同時又無法讓員工感受到真實的安全文化氛圍。筆者將通過以下5個內容談談如何策劃與實施安全文化活動。
首先,要考慮為什么要推行這個安全文化活動?它應該是基于現場風險或目前面臨的實際問題,或者是年度計劃里的一部分。例如,每年的安全生產月活動,許多企業都是重復著歷年的活動,如安全知識競賽、隱患排查、應急演練等,這些活動不是說沒有發揮作用,而是與當年安全生產月的主題沒有較強的關聯性。建議企業圍繞每年的安全生產月主題來設計安全活動。舉例,2021年安全生產月主題是“落實安全責任,推動安全發展”。那么企業就要抓住主題的關鍵詞“責任”,圍繞“責任”開展安全活動,突出“責任”的重要性和怎樣“落實責任”。
其次,安全文化活動的主題取名也非常重要,多數企業容易忽視或比較隨意。例如,某家企業開展“三鐵反三違”的活動,活動本意是要通過各層級安全檢查的做法減少作業員工的違章現象,但是,“三鐵”(鐵的紀律、鐵的面孔、鐵的手腕)的說法會讓員工們非常排斥和反感,讓人感覺管理者對待違章員工不是同事之間的關系,而像階級敵人一樣,最終這個“三鐵反三違”活動效果也不好,還使得干群之間的關系變得惡劣,不利于企業的團結。而有一家企業,他們推行行為安全管理活動,主題叫“一個拯救生命的活動”,員工感覺這個活動是在幫助人,都愿意積極參與其中,積極提醒別人注意安全。當然,這首先是企業安全理念的問題,先進的安全理念更容易誕生優秀的安全文化活動主題。
筆者通過多年輔導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實踐,總結了一些經驗,認為一個好的安全文化活動主題通常是:簡潔、通俗易懂、容易記憶,字數盡量在10個字以內;包含有情感的字詞,如關心、關愛、拯救等;有感召力或號召力。
在安全文化活動開展前,要思考本次活動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不能是為了活動開展活動。借用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管理實踐》中提出的目標管理SMART(Specific、Measurable、Achievable、Relevant、Timeboxed)原則,按照這個原則制定出的目標能保證可實施、可跟進、可考核,也更容易實現。目標管理SMART原則要符合以下5個特征:
一是目標要具體(Specific),具體和不具體的區別在于目標是否能用具體的語言清楚描述出來,是否明確。例如,通過這次安全實操培訓活動,要讓車間一線員工能正確使用推車式干粉滅火器。
二是目標可衡量(Measurable),可衡量就是要有明確、能被量化的數據指標。例如,通過這次《安全生產法》(修正案)的學習,所有人考試成績要在90分以上。
三是目標可實現(Achievable),制定目標時要確保目標是可實現的,不要把目標定得太高太難,當完不成目標時容易出現落差感,對大家建設安全文化的信心造成打擊。但是,目標可實現不代表沒有挑戰性,定目標時堅持“跳一跳能夠著”的原則,通過團隊的努力能夠實現活動目標,也能增強信心,同時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團隊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四是目標要相關(Relevant),設定的目標必須和當下的安全管理或安全文化建設有關聯性。
五是目標要有時限性(Timeboxed),時限性就是指目標是有時間限制。有了時間限制,才能讓目標更可控。除非是常規安全做法,其他安全文化活動要有時限日期。如果一個安全文化活動不符合具體、可量化、可實現、相關性和時限性,那就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目標。
安全文化活動要讓參加人員有“三感”,即收獲感、參與感、儀式感。一場安全文化活動應該要讓參加人員有所收獲,這個收獲可以是學會了某個新知識,掌握了某個新技能,明白了某個道理或者得到了一些獎品等。同時,安全文化活動不應是讓大家被動地接受,更要讓人員參與進去,在參與過程中得到相關的體驗。另外,安全文化建設強調儀式感,要讓大家感受到活動的禮儀或儀式。有些企業開展安全文化活動,事先沒有認真設計活動過程中人員的體驗環節,只是按常規活動流程去實施,這就導致人員缺少活動的體驗感,對安全文化活動沒有感覺,從而影響以后參加安全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利用“峰終定律”,可以很好地解決這類問題。
諾貝爾獎得主、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經過深入研究,發現對體驗的記憶由兩個因素決定:高峰(無論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時刻與結束時的感覺,這就是“峰終定律”(Peak-EndRule)。例如,某企業組織了一系列的安全生產月活動,其中安全趣味運動會、安全技能比武等活動員工參與度非常高,讓員工有非常愉悅且深刻的體驗,這就是安全月的“峰體驗”。此外,在安全月活動結束時,企業又進行了總結表彰大會,讓員工有可回憶的東西,這就是安全月的“終體驗”。所以,每個安全文化活動一定要有高峰體驗的時刻,也要在活動結束時為大家留下愉悅或難忘的體驗。
首先,做好安全文化活動計劃,確定相關參與人員、場地、費用預算、所需物資等,使用清單表格可以避免遺漏相關內容。其次,列出安全文化活動流程。例如,某企業組織“100萬工時零事故”慶祝活動,利用流程圖列出活動的每一步驟。第一步前期宣傳,具體做法有:制作宣傳海報,放置在員工進出車間必經之地;制作小視頻,發布在公司平臺和微信群內等。第二步布置場地。以此類推,把每一環節的主要工作以及對應的負責人、時間節點羅列清楚。如此這般,可以使整個活動流程非常清晰,確保活動順利進行。
在此也需要說明,在活動正式進行前,要對所有人員強調安全注意事項,還要做好應急預案,防止突發事件。對于一些特別重要的活動,可以事先進行彩排。
有些企業安全文化活動搞完就算結束了,其實,這還不夠,進行活動總結、分析效果、總結經驗必不可少。可以借助“復盤”的方式避免犯同樣的錯誤,總結經驗、規律并固化流程,持續提升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能力。
“復盤”是中國圍棋的術語,指對弈之后,把對弈的過程重現,看哪里下得好,哪里下得不好,哪些地方還有更好的下法。復盤是一種重要的學習形式,其實質是從經驗中學習,是一個不斷學習、總結、反思、提煉和持續提高的過程。
那如何進行復盤呢?團體在做復盤之前,要確定好主持人,主持人要發揮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的重要作用,鼓勵參與者暢所欲言。復盤就是要以開放的心態,坦誠表達,實事求是。
準備工作之后,第一步是回顧目標。活動設計之初的目標是什么,期望是什么,要確定。第二步是評估結果。主持人將大家討論確認后的評估結果記錄下來,盡量用數據或可量化的方式呈現,與目標對比,做得更好還是未做到一目了然。第三步是分析原因。這個環節要進行充分地討論,找出根本原因。第四步是總結規律。把挖掘出的原因總結成經驗或規律,制訂改進計劃,以便于下次鞏固或改進。
除了復盤之外,對于完成了較大的、重要的安全文化活動還需要表彰、宣傳表現優秀的人員。事后還要多宣傳此次安全文化活動的意義,以及活動過程中有價值的事件和有趣的花絮。
我們不能寄望于一兩次安全文化活動就可以改變大家的安全意識或行為習慣。企業安全文化的建設需要正確的價值觀、安全理念指引大家的行為,需要領導做有感領導,帶頭發揮安全影響力,同時也需要有意義、可持續、全員參與、形式多樣的安全文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