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慧華
(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002)
為全面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1]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2],統一規范集團及下屬企業的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EHS)管理,按照安全生產、職業衛生、環境保護管理的基本要素,本著“科學、嚴謹、合規、實用”的原則,本文梳理了集團企業EHS管理要項,提出適用于企業EHS的管理程序及具體管理要求,形成標準化清單,為企業建立一套系統標準且簡便易行的EHS管理模板、臺賬模板,使得企業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工作有跡可循,有據可查。
大型集團企業隨著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傳統和新型生產經營方式并存,因企業EHS管理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安全生產軟件基礎薄弱、安全環保機制建設不完善、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引發的各類事故隱患和安全風險交織疊加,集團EHS風險管控面臨巨大挑戰。因此,集團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統一規范、簡便有效、可推廣復制的EHS管理實務工具,幫助集團企業合規對標,避免管理疏漏,提高EHS軟實力建設,切實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圖1 務實手冊基本框架
EHS工作實務手冊(以下簡稱“實務手冊”)全面梳理企業日常EHS管理中需要應用的管理要求以及實務管理重要事項。實務手冊設置通用篇、安全管理篇、職業衛生篇、環境保護篇、管理工具篇等內容。同時,實務手冊配套建立表單模板,形成EHS管理工作基礎臺賬。
實務手冊從EHS規劃計劃、會議組織、機構設置、人員配置、規章制度、投入保障、教育培訓、作業管理風險防控、事故調查處理、應急管理、“三同時”管理、安全生產標準化及安全文化建設等多維度建立合規管理模板,企業可參考實務手冊開展日常EHS管理。
從企業規劃、年度計劃、責任制著手,實務手冊明確了企業各層級EHS目標指標的考核要求,明確企業EHS組織機構、人員配置及各類人員能力等要求。幫助企業建立長期EHS規劃及年度計劃,落實企業EHS主體責任,設置及配置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組織機構及EHS專業人員。
EHS制度建設是企業EHS實務開展的基本依據,實務手冊整理羅列出企業EHS管理所需要的管理制度清單、簡要內容及更新要求,將各項EHS活動以制度文本的形式加以規范和明確,確保在生產過程中落實EHS責任制,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規范企業的EHS管理程序。同時,也規定企業領導者、管理者及各類人員對安全生產、職業衛生、環境保護應承擔的責任、權力和義務。企業可結合自身生產性質、特點及狀況具體細化EHS制度。
為加強企業安全生產、環境保護費用管理,解決企業安環投入支出目錄不明確的問題,實務手冊以法律法規及相關標準為依據,制定了費用提取標準及支出目錄,規范EHS費用管理,指導企業完善和改進企業或者項目安全生產、職業衛生、環境保護條件的資金。企業可按照該目錄進行安環預算管理,對應費用類別、使用明細,制定投入計劃,實施過程的監督檢查。
安環會議、教育培訓是安全生產、職業衛生、環境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實現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的一項重要保障措施。實務手冊明確了企業安全生產、環境保護會議類型、主要內容及召開頻次,明確各級負責人、管理人員、操作人員、新進人員、變換工種、復工人員等的教育培訓要求,為企業EHS管理人員組織落實安環會議及教育培訓提供了合規依據。
企業作業過程中的風險防控,是確保企業安全生產的重要關鍵環節,是預防人身傷亡事故和環境污染事件發生的重要手段,企業可根據不同風險等級通過采取作業管理和技術措施,使風險降至可容許程度,并進行隱患排查治理。實務手冊系統梳理企業重點EHS作業過程中的風險防控管理要項,讓企業在相關事務管理中具備了參考依據,是企業規范作業管理,防控作業風險的重要抓手。
企業在發生安全和環境事故時,需要EHS管理人員對相關要求及流程熟悉明了,避免因對事故調查與處理的要求不清楚,導致在事故上報、調查處理時出現疏漏欠缺問題。實務手冊明確了事故等級分級標準,事故上報要求、上報內容,事故調查流程,事故處理原則以及事故統計要求。
應急管理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當事故或災害不可能完全避免時,建立的抵御事故或控制事故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重要措施。實務手冊在預防、準備、響應和恢復4個階段均歸納總結了相關管理重點及合規要求,詳細指出綜合預案、專項預案、現場處置方案以及崗位應急處置卡應涉及的相關內容。對應急演練的計劃、準備、實施、評估總結和改進5個階段及演練頻次提出了規范標準。
企業可依據實務手冊,結合企業風險特點建立應急預案體系,明確企業應急組織結構、相應職責、應急行動的總體思路以及對特定類型的緊急情況,如火災、機械傷害、防汛防臺等制定專項方案。針對待定的突發事件假想情景,按照應急預案所規定的職責和程序,制定執行應急響應任務的演練活動,并對演練情況進行評估和總結。
企業EHS“三同時”要求建設項目從可行性研究、規劃設計、施工建設、竣工驗收等各個階段實現建設項目EHS全過程合規管控,是實現企業本質安全化、控制安全和環境風險的必要前置手續。實務手冊結合法律法規要求,從評價、設計審查、建設施工以及竣工驗收等方面對企業在EHS手續上的管理要求、管控內容進行整理,為企業“三同時”工作提供有力的管理參考與支撐。
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是通過企業全員、全過程參與,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可引導全體員工的安全態度和安全行為,在法律和政府監管要求之上進行安全自我約束,實現企業安全生產水平持續進步。實務手冊梳理了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申請流程、申請條件以及安全文化創建要求、步驟、方法,指導企業如何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和安全文化建設。
EHS管理工具對EHS法律法規及標準作了梳理,制定了常用法律法規及標準清單,便于企業日常檢索查詢。同時根據《工貿行業較大危險因素辨識與防范指導手冊(2016版)》[3]、《工貿行業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準(2017版)》[4]等相關標準,針對行業特點梳理出相關工藝較大危險因素、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準、易發生的事故類型以及防范指導措施、企業安全風險分級與評估的主要方法,同時列舉了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與分級依據,指導企業依據相關標準要求進行實際操作應用。
為幫助企業有效地運用手冊成果,規范內化形成自主管理的臺賬文件,實務手冊配套建立了EHS工作基礎臺賬,全面系統精準匹配EHS實務手冊各管理要項,做到了查見手冊即能查見配套記錄表單,使得企業日常EHS工作有跡可循,記錄規范,查閱簡便。
通過推行實務手冊在集團下屬企業應用,發現企業通過實務手冊可清晰對標梳理現有EHS管理現狀,實現合規對標、查遺補漏,科學應用、規范管理,將繁瑣的企業EHS管理整理成系統化、程序化、標準化、精細化、便捷化的管理體系(見圖2)。有效解決了企業EHS法律法規辨識不明確、制度建設不完善、管理要素遺漏缺項、記錄臺賬不規范等常見管理問題。
圖2 務實手冊對標企業EHS管理體系
在諸多EHS管理問題上,EHS實務手冊讓企業有方式、方法、路徑、措施進行自主識別、自主削減、自主規避、自主控制、自主規范,是一套符合現代化企業EHS管理需求的,適用性與可操作兼顧的實用型實務管理工具。企業可依據實務手冊建立管理系統化、管控動態化、運行持續化的EHS管理制度、流程及標準化操作規范。
建立實務手冊的目的,是通過對標現行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要求,提出統一標準管理要求,指導企業規范準確開展日常EHS管理工作,規避企業EHS管控盲區,提高EHS管理人員工作效率,提升企業EHS專業管理人員合規管控能力。
隨著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信息化將不斷滲透到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以及安全生產管理的各環節。后續集團和企業可將實務手冊管理要項進行系統信息化管理,通過信息化手段對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條件進行有效監測和預警,實現企業安全生產信息的采集、處理和分析,提高企業安全生產水平,通過層級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更好地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