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策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以下簡稱固廢法)是生態環保領域的一部重要法律,自1995年制定實施以來經歷過5次修改,特別是2020年的全面修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黨中央新戰略新部署新要求轉化為法律規定,為防治固體廢物污染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支撐。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統一部署和省人大常委會監督工作計劃,今年4月至6月,省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固廢法貫徹實施情況的檢查。這既是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實際行動,更是運用法治方式鞏固和深化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果、協同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具體舉措。
固體廢物,老百姓通常稱之為“垃圾”,主要包括工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農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等,具有面廣量大、種類繁多、性質復雜和危害程度深等特點,是大氣、水、土壤的重要污染來源。如果處理不當,輕則破壞生態環境,重則引發安全事故,威脅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早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電子廢棄物綠色回收利用工作情況時指出:“變廢為寶、循環利用是朝陽產業。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使垃圾資源化,化腐朽為神奇,既是科學,也是藝術。”如何運用法治方式讓固體廢物“變廢為寶”“循環利用”,也成為這次固廢法執法檢查關注的焦點。

△5月19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婁勤儉率執法檢查組在連云港檢查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實施情況。
為貫徹黨中央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自2018年以來,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后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推動在法治軌道上治理污染、保護環境。今年的固廢法執法檢查,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年對生態環保領域重要法律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常抓不懈、久久為功保護生態環境的一貫要求,對助力污染防治攻堅戰從“堅決打好”轉向“深入打好”具有重要意義。
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先后數十次對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包括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加強塑料污染治理,杜絕過度包裝,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加強醫療廢物、危險廢物收集處理,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等。習近平總書記對一項具體工作作出如此密集、細致的指示和部署,充分表明了加強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栗戰書委員長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指出,“這次執法檢查,是在新修訂的固廢法實施僅半年多的時間開展的,既是了解法律實施情況,也是推動法律全面貫徹落實。”會議結束后,江蘇省人大常委會迅速行動,專題研究檢查方案,成立了執法檢查組。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婁勤儉聽取執法檢查情況匯報,專門作出批示,并親自帶隊赴連云港市進行重點檢查。婁勤儉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重要指示要求,堅決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對標“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要求,切實把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落實到位,著力提升固體廢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開創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局面。
執法檢查組由省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李小敏擔任組長,副主任馬秋林和環資城建委主任汪泉擔任副組長。4月28日,檢查組召開執法檢查動員部署會議,省政府分管副省長及15個政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會議。5月10日起,檢查組分別赴常州、南通、連云港、蘇州和淮安五市進行實地檢查。5月11日至12日,李小敏率執法檢查組赴常州深入部分企業、醫院等場所,現場檢查建筑垃圾污染防治和資源利用、企業清潔生產和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醫療廢棄物處置等情況,并召開會議聽取省有關部門、常州市政府及有關部門關于法律貫徹實施情況的匯報。李小敏指出,“要放大監督效應,經過共同努力,使這次執法檢查成為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一次生動實踐,成為鞏固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成果的一次生動實踐,成為厲行法治、讓法律制度真正咬合起來的一次生動實踐。”
執法檢查期間,檢查組緊扣法律規定,加強統籌協調,共查看單位和項目35個,隨機抽查點位11個,召開9場座談會,認真聽取當地人大代表、基層執法人員和企業負責人的意見建議,組織政府部門、企業負責人共118人參加問卷調查,向社會發放法律知識問卷近萬份。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基礎上,堅持守正創新、有效監督,進一步放大了執法檢查監督效應。
這次執法檢查專門增加了前期調研環節。4月22日,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馬秋林率檢查組提前介入,在南京市開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專題調研。檢查組赴省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自然資源廳、郵政管理局等職能部門全面了解法律落實情況,并開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宣講,為全面開展檢查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省郵政管理局局長張水芳表示:“我們將全力配合執法檢查工作,以此來促進我省郵政行業快遞包裝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之前的執法檢查大多邀請全國和省人大代表,但這次動員了市縣鄉人大代表參與檢查,監督覆蓋面更廣。”這次執法檢查充分發揮代表主體作用,邀請五級人大代表共計50余人參與其中。基層各級代表的踴躍加入,不僅增加了執法檢查工作的群眾基礎,更進一步激發了各級代表依法履職的積極性和示范效應。“執法檢查也督促我們基層代表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帶頭學法懂法用法,真的是受益良多!”淮安市人大代表王亞娟感嘆道。
“要結合新固廢法有關規定,加快研究我省固廢條例新舊條款銜接的問題”“我省土壤污染防治立法中的固廢處置問題要認真考慮”……將執法檢查與立法調研相結合,也是本次執法檢查的亮點之一。由于新固廢法修訂實施時間較短,檢查組在各地召開座談會時,重點聽取地方政府、各級人大代表、基層執法人員和企業代表關于配套法規標準制定修訂的意見和建議,確保法律有關重要制度能夠在基層一線落細落實。
除檢查組直接檢查的五市外,省人大常委會還委托其他八個設區市人大常委會開展自查,實現了執法檢查省內“全覆蓋”。同時,鼓勵基層人大創造性開展工作,南京市人大聯合安徽周邊地區進行跨區域執法檢查,探索形成貫徹實施固廢法的區域合力;江陰市各鎮街人大與江陰市人大同步開展執法檢查,延伸了執法檢查監督鏈條,為基層人大創新開展監督工作提供了借鑒。
新固廢法明確規定,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堅持“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減量化要求源頭治理,資源化要求綜合利用,無害化要求安全處置,這“三化”各有側重、相互銜接、有機統一,整部法律的重大制度、重要規定都是圍繞“三化”原則來設計的,本次執法檢查也重點圍繞這三個方面展開。
聚焦“減量化”,夯實污染防治基礎。在本次執法檢查中,檢查組將監督視角前移,對固廢源頭減量工作進行了重點檢查。
在常州,江蘇恒立液壓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實施清潔生產,在節約工業原料的同時,從源頭上減少了水處理污泥的產生。在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在工程塑料的研發上更注重環保材料的開發、應用與推廣,研制出了無鹵阻燃PBT、PPE等環保材料,有效實現了固廢源頭減量和能源節約……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負責同志在執法檢查啟動會上指出:“近年來,我省通過推行清潔生產,累計建設綠色工廠271家、園區14個、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4家。同時,通過加快淘汰落后生產技術和工藝產能,從源頭削減工業固廢產生,‘十三五’以來累計壓減粗鋼產能1788萬噸、水泥產能1825萬噸、平板玻璃產能2700萬重量箱,均超額完成了目標任務。”
檢查組不僅重視工業固廢的源頭減量情況,還將快遞包裝、塑料包裝等新型固廢的源頭治理納入本次“法律巡視”之中。
在南京市順豐快遞丹鳳街派送點,檢查組仔細詢問了快遞包裝和塑料填充物的使用情況。該網點負責人介紹:“在不影響物品的安全性的前提下,我們盡量減少二次包裝,塑料填充物都選擇可降解、可循環使用的產品,最大程度減少紙箱塑料使用量。”
檢查組認為,快遞外賣包裝等新型固體廢物產生量持續增長,給固廢源頭減量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需引起高度重視。
聚焦“資源化”,把握綜合利用關鍵環節。“資源化”是固體廢物污染防治關鍵環節,也是一項治本之策。實施好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真正實現“變廢為寶”,才能進一步放大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綜合成效。
“這里生活垃圾和工業廢渣、農藥包裝物露天混放,場地氣味刺鼻,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生活。”
“建筑垃圾沒有解決渠道,一般都是同生活垃圾混雜,按生活垃圾標準處理,更談不上資源利用。”
“垃圾分類精準度較低,群眾參與度較低,后續的處置能力也跟不上。”……
上述均是檢查組進行隨機抽查時發現的問題,在檢查組隨機抽查的11個點位中,涉及工業、農業、建筑、生活垃圾資源利用的問題多達7個。固體廢物如何有效實現資源回收處置,也成為基層群眾最為關心的突出問題。針對現場查出的具體問題,檢查組及時反饋,督促有關方面加快整改。
據測算,每回收利用1萬噸廢舊物資,可節約自然資源4.12萬噸,節約能源1.4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7萬噸。
在蘇州,金城永聯環保科技公司將建筑垃圾大量應用于建設項目中,解決了部分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問題。在常州,武進區雪堰鎮新康村通過采用秸稈墊料和畜禽糞污堆肥發酵,生產有機肥進行還田,促進農業廢棄物高效利用……
在檢查中,檢查組充分肯定各地在固廢資源利用方面的好做法,并希望總結推廣相關經驗,探索形成更多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綠色低碳的資源利用方式。
針對生活垃圾這一老大難問題,新固廢法增設專章確立了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制度。檢查組認為,盡管我省各地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已有數年時間,但在群眾習慣養成、分類處理設施、配套支持政策等方面還有待加強,總體效果需進一步提升,要按照法律規定把這項工作做細做實,持之以恒抓緊抓好。
聚焦“無害化”,筑牢生態環境安全底線。固體廢物特別是危險廢物,不僅給生態環境帶來安全風險隱患,還有可能威脅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婁勤儉率檢查組在連云港檢查時,重點檢查了中節能(連云港)清潔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察看了其固廢焚燒、剛性安全填埋項目實施情況。
據了解,該公司采取填埋項目和焚燒項目,為當地石化產業園危廢提供無害化處置服務。在詳細詢問固廢主要來源、焚燒項目和填埋項目工藝流程、危廢存貯量變化等情況后,婁勤儉肯定了連云港在推進固廢無害化處置方面所作的努力,他勉勵企業負責人:“處理好固體廢物既有社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通過與園區企業深化合作不斷提升水平。”

△5月11日至12日,省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李小敏帶隊赴常州開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執法檢查。
事實上,不僅工業固廢危廢需要無害化處置,針對疫情防控中凸顯的醫療廢物處置短板問題,新固廢法還專門增加了醫療廢物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管理、實行集中處置、加強監督管理和統籌協調等規定。
檢查組緊密結合疫情防控最新形勢,在各地檢查時均把醫療廢棄物安全處置作為檢查的重點內容。檢查中發現,各地醫療機構都能較好地實現醫療廢棄物閉環管理,很多醫院還自行研發了醫療廢棄物全程追溯信息化系統。省衛健委負責同志表示:“將督促各地各單位加快醫療廢物信息化建設,確保到2022年全省二級以上醫院全面建立可溯源追蹤的醫療廢物管理信息系統。”
“醫療廢棄物在醫院內安全收集只是第一步,關鍵是在末端處置上必須要安全可靠。”檢查組在蘇州檢查光大環保集團垃圾安全焚燒項目后,直接赴周邊的悅港醫療廢物處置有限公司開展抽查。檢查組發現,該公司處置方式為高溫蒸汽、微波消毒等一般方式,安全防護措施基本到位,但處置能力較為吃緊。檢查組指出,地方政府要繼續加強醫療廢棄物處置設施建設,并且要鼓勵企業進一步改造升級醫廢處置工藝。
從檢查情況看,近年來,全省上下堅持把貫徹落實固廢法作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行動。全省固體廢物利用處置率達到90%以上,綜合利用、安全處置體系基本形成,固廢法的貫徹實施工作交出了一份較好的答卷。
有效落實政府法定職責。“省政府設立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每年都將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納入省政府十大主要任務百項重點工作統籌推進。出臺了《江蘇省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壓緊壓實各地各有關部門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責任。”省政府副省長惠建林在執法檢查啟動會上指出,“垃圾分類集中處理率”“化工行業整治和危廢處置率”等指標已納入全省高質量發展監測指標評價體系,進一步強化了考核評價“指揮棒”作用。同時,成立實體化運作的環太湖地區城鄉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示范區建設省級工作專班,協調解決有機廢棄物治理難題。
不斷完善配套法制體系。省政府先后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通知》《關于加強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意見》等規范性文件,構建了覆蓋工業生產、城鄉生活、農業農村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制度體系。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天琦介紹,“我們先后制定《廢線路板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技術規范》等多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地方標準,不斷完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評價、污染物排放監測等制度。”
依法推進重點領域治理。根據省政府提交的一份工作資料顯示,在工業固體廢物方面,我省已對2720家規模較大產廢單位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一般工業固廢利用處置率穩定在90%以上。在生活垃圾方面,截至去年底,全省處理設施達到97座,日處理生活垃圾8.94萬噸,其中焚燒處理占比超80%,居全國第一。餐廚廢棄物處理能力達5180噸/日。在危險廢物方面,建立分級分類管理、信息化監管體系,截至去年底,全省危廢集中處置能力達221.6萬噸/年,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能力達16萬噸/年,基本滿足實際需求。其他固體廢物方面,出臺最嚴“禁塑令”,加大過度包裝治理力度;推進建筑垃圾分類處理、全過程管理,全省規模化處理能力達到2130萬噸/年;強化農業固體廢物回收利用,廢舊農膜回收率、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分別達到87%、95%和97%。
著力加強執法監管力度。南京海關負責同志表示,2017年以來,南京海關先后立案偵辦相關走私案件48起,查扣洋垃圾14余萬噸,僅2020年就查獲退運非法入境固體廢物1.59萬噸。“2020年以來,我們以開展安全生產三年專項整治行動為契機,深入推進危廢專項整治,發現重大隱患37項,全部完成整治。”省生態環境廳固化處處長楊新芝介紹,“今年6月份,我省危險廢物全生命周期監控系統已在全國率先正式上線運行。”三年污染防治攻堅戰期間,全省共破獲涉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案件474件,抓獲犯罪嫌疑人1577人。
經過各方面不懈努力,我省在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上取得了長足進步,全省固體廢物利用處置率達到90%以上,但這絕不是終點。檢查組認為,對于江蘇這樣一個人口密度高、開發強度大的經濟大省來說,固廢法貫徹執行中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項:
法律責任落實仍有差距——固廢法第9條對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法定職責作了規定,但有的部門法定職責履行不規范、不到位,一些地方在大宗固廢綜合利用、農業廢棄物利用、進口固體廢物退運等方面,仍存在部門權責不清、協同配合不力現象。有的企業法治意識比較淡薄,對固廢法第20條規定的固體廢物“三防”(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措施執行不規范。針對生活垃圾處理,法律明確了政府、單位、家庭、個人等法定權利、義務,但各地在執行上還沒有完全到位。
固廢源頭防控仍有差距——全省固體廢物增量和存量長期居高不下,消化存量、償還欠賬的任務還比較重。固廢法第38條規定要實施清潔生產審核,但一些地方政策保障措施不到位,部分企業采用先進生產工藝和設備、從源頭減少工業固體廢物產生的內生動力還不足。同時,隨著新業態不斷涌現,快遞包裝、塑料制品、報廢汽車、廢舊電池、廢舊電子產品等固體廢物產生量快速增長,各類固體廢物的源頭減量工作任重道遠。

△6月2日至3日,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馬秋林率隊赴蘇州就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實施情況進行實地檢查。
基礎設施建設仍有差距——全省固廢處置利用能力結構性矛盾仍較為突出。有的地方對紡織廢料、電子廢物、廢石材等缺乏有效利用渠道,個別地方危廢集中處置設施建設滯后,醫療廢物處置方式單一。政府推動、覆蓋城鄉、因地制宜的全鏈條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制度仍不健全,有的地方生活垃圾終端處置設施建設不到位,還存在“先分后混”等問題。快遞包裝生產、使用、回收、再利用全生命周期循環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建立和完善。
執法司法保障仍有差距——《江蘇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相對于實際需求已有滯后,亟待依據新法進行修訂。固廢法對有關規劃、技術規范和名錄等要求,尚未完全得到落實。檢查中基層執法人員普遍反映,基層監管執法力量難以滿足實際需要。各地法檢部門表示,固廢違法案件普遍存在線索發現難、行為取證難、訴訟鑒定難等問題。
7月27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對固廢法執法檢查報告進行了審議。常委會組成人員一致認為,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重大戰略成果的鞏固和深化。大家表示,要以這次執法檢查為契機,深入分析法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集中攻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中的難點問題,推動全省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成效。
檢查組在報告中明確指出,全省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從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總書記關于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指示要求的高度,嚴格落實領導職責、監管職責和工作職責,積極推動部門間、地區間加強固體廢物聯防聯治,督促企業落實治污主體責任,強化固廢法宣傳普及,引導社會公眾自覺履行相關責任與義務,積極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格局。
在本次執法檢查中,檢查組借鑒了近年來我省污染防治系列執法檢查形成的“問題清單制”做法,綜合各方面情況,梳理形成了包含41個問題的《江蘇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突出問題清單》。從責任部門來看,既有省政府有關部門、設區市人民政府,也有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省生態環境廳駐無錫市督察專員劉明委員認為,“清單壓緊壓實了各部門整改責任,凝聚起部門之間的治理合力,為后期問題的如期整改銷號打下了堅實基礎。”
減量首先要從空間規劃抓起。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要以編制我省國土空間規劃為契機,統籌生態保護、城鎮布局、產業發展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沿江沿海沿河沿湖產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努力形成產業結構與資源承載能力相匹配、協調發展的新格局。省人大常委會環資城建委主任汪泉委員提出,要大力普及推廣先進工藝和設備,持續推進石化、鋼鐵、建材、印染等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再升級。要鼓勵企業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積極應用可降解包裝等環保替代產品,鼓勵引導消費者使用綠色包裝和減量包裝。同時,要大力發展高品質、高附加值特色農業,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逐步減少廢棄農用薄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的使用量。
在工業固廢資源利用方面,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首要任務是提高工業固廢末端處置和利用能力,建議省政府統籌建設各類工業固廢集中處置設施,特別是要避免工業固廢混入城鄉生活垃圾處理體系,不斷提升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水平。
“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精細化管理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檢查組在報告中明確指出,要以建設美麗宜居城市和打造美麗田園鄉村為抓手,提高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參與率和準確度,按照能力適度超前、工藝先進領先的原則,常態化推進生活垃圾、廚余垃圾、城鎮污水廠污泥處理設施建設,避免生活垃圾“先分后混”現象。同時,要積極鼓勵農村地區因地制宜、就近就地利用或妥善處理生活垃圾。針對我省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工作基礎薄弱的問題,省農業農村廳負責同志表示,今后將大力推動建立畜禽糞污收貯運體系,統籌安排秸稈機械化還田和離田收儲利用,加強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技術試驗示范,加快建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體系和機制。
“建議對各地危廢處置能力建設情況進行評估,加快補齊短板弱項,確保利用處置能力與產生量總體匹配。”“建議建立健全省內應急醫療廢物異地處置機制。”檢查組提出,要充分利用好江蘇省危險廢物全生命周期監控系統,將所有涉廢單位納入閉環監管范圍,加強危廢全過程信息化監管,從源頭上防控環境風險和安全風險,切實筑牢我省生態安全屏障。
根據固廢法有關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發布公告,自今年1月1日起,我國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禁止境外的固體廢物入境傾倒、堆放、處置。目前,我省洋垃圾合法進口的通道已全部封堵。針對進口固廢鑒定、退運連帶等責任問題,檢查組在報告和清單中都提出了明確的整改要求,省有關部門將在今年底出臺相關工作管理辦法,確保依法加強對走私行為的綜合治理,徹底切斷洋垃圾“購、運、儲、銷”非法利益鏈。
檢查組在報告中指出,各地各部門要對照法律規定,因地制宜加快推進涉及地方權限的配套法規、標準和名錄制定,努力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周密完備的技術規范和制度保障。省人大常委會環資城建委表示,將加快修訂《江蘇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江蘇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涉固廢地方性法規,深入開展《江蘇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審改工作和垃圾分類立法調研,結合江蘇實際細化落實上位法要求。同時,督促各地各部門及時對相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進行清理和修改,確保規章制度與法律法規相一致,不斷完善我省固廢污染防治制度體系。
針對檢查中發現的配套政策保障不足等問題,省政府副省長惠建林指出,將加快推進危險廢物安全處置、廢鹽廢酸綜合利用、垃圾焚燒污染物排放以及綠色包裝物設計、制造等相關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并鼓勵各相關行業和龍頭企業參與標準制定,推動生產流通領域資源的循環利用。
邁入“十四五”新階段,我省迎來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窗口期。面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新形勢新任務,要充分認識到開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對保障全省生態安全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意義,要更加全面有效地實施固廢法,以實際行動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到位,依法推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推動天更藍、水更清、土更凈的目標一步一步變為現實,努力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統一,為江蘇在率先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上走在前列作出應有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