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齊曉娟 楊瑛
(1.銅川市耀州區果業發展中心,陜西 銅川 727100;2.銅川市印臺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陜西 銅川 727000;3.銅川市耀州區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陜西 銅川 727100)
在關中平原地區,蘋果樹生長發育的重要節點在夏季,此時蘋果樹新梢生長速度是最快的,受到溫度和光照的影響,果實發育完全,花芽分化充足。因此為了提升其產量和品質,提高其座果率,就必須做好肥水及修剪工作,采用合理的修剪技術,根據蘋果樹的生長情況,做好整形與修剪。
蘋果屬于薔薇科,海拔高、光照足、半濕潤半干旱的氣候優勢為陜西蘋果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關中平原作為中國五大蘋果產區中的“優生區”,氣溫日較差在11.9℃--16.6℃之間,產區海拔1000 米左右,年日照時數超過2200 小時,因此蘋果在白天養分積累較多,果品蓄糖量高,在夜晚消耗較少,風味濃。再加之陜西地區空氣濕度相對較低,病蟲害侵染種類少,不利于各種病蟲繁殖,因此果園用藥濃度低,生產更加安全、綠色,無工業污染,由此可見,關中平原地區蘋果種植區位優勢明顯。
陜西蘋果與其他地區的蘋果相比,果形指數、果實硬度等指標均屬上等,果面潔凈,色澤艷麗,風味濃郁,耐貯運,在自然栽培條件下著色面大,嘎啦、秦冠、紅富士的著色指數可以達到70%、85%、85%。此外角質層厚度高,果膠含量高,厚度達20.5 微米,果肉脆、香氣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因此消費者在市場上可以清晰分辨出陜西蘋果。
關中地區的蘋果樹主要分為2 種,分別是喬化樹和矮化樹[1]。
喬化樹樹形主要分為自由紡綞形、小冠疏層形和開心形3 種,自由紡綞形冠高在3.0--3.5m 左右,冠徑在2.0m--2.5m 左右,主枝一般維持在14 個之內,最小也不會低于10 個,第一主枝距地面高度0.6m,長勢衰弱,上方樹干較為郁閉;小冠疏層形冠高在3.0--4.0m 左右,冠徑在3m--5m左右主枝一般維持在8 個之內,最小也不會低于6 個,第一主枝距地面高度在0.2m--0.6m 之間,形體結構總體來看并不舒展;開心形冠高在3.5--4.0m 左右,冠徑在4.5m--5m 左右主枝一般維持在5 個之內,最小也不會低于3 個,第一主枝距地面高度在1.3m--1.8m 之間,梢角為40°--50°之間,樹形長勢均衡。其中各種樹形之間的指標如下:
矮化樹形主要分為改良紡錘形、Y 字形、自由紡綞形和細長紡綞形[2]。其中改良紡錘形樹高2.5m--3m,基部附有3 個主枝,樹干高70cm 左右,中上部附有小主枝7--8 個左右,冠徑3 米左右;Y 字形樹高2.5m,“沿行向”附有2 個主枝,樹干高70cm 左右,冠徑3.5 米左右;自由紡綞形樹高2.5m--3m,大主枝(永久性)數量為3--5 個,即使隨著樹形的生長,上方也不會再發育出新的主枝,全樹呈寬圓錐形,冠徑2--2.5m 左右;細長紡綞形樹高2.5m--3.5m 左右,主枝之間相鄰距離為15cm 左右,中央附有13--19 個小主枝,主枝角度一般來講都會小于120°,但是都會大于90°,樹冠成形后,樹形逐漸成呈現出細長紡錘形。其中各種樹形之間的指標如下:
通過表1 和表2 我們可以得出:選用不同的樹形,其生長質量和各種指標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其中喬木樹形中,開心形的樹形的指標更優,矮樹型中細長紡綞形的指標更優。因此,筆者建議廣大種植戶和技術人員在今后應該按照該種樹形進行修剪,立足蘋果樹的生長特性,讓其享受更加充分的通風和光照。
表1:喬木樹形指標
表2:矮樹樹形指標
拉枝就是指通過人為手段,利用繩子等工具促使蘋果樹的枝條向下生長,其中拉枝時間應該選擇在8 月份,更加適用于4年樹齡的幼樹,促進萌芽,加速成形,通過拉枝擴充其樹冠輻射面積。其次該種方法適用于不結果的強旺枝,樹齡仍然是3--4年之內,時間應該選擇在5 月份,解決樹體通風透光問題,通過拉枝增進蘋果的著色,促進花芽分化,提高果實品質。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小主枝,拉枝應在枝條基部,也可以利用“三鋸法”,鋸口間距3 cm,深度維持在枝干1/3 處即可。
摘心就是指摘除新梢頂端還沒有停止生長的嫩尖[3]。關中地區的蘋果摘心時間一般在5 月份,盡量選擇在上旬,頻次一般為2 次,當新梢長到20cm 左右即可進行第一次摘心,可以增加分枝,擴大樹冠,對幼樹來講可以平衡生長勢。第二次摘心時間一般在7 月份,盡量選擇在中旬,促發二次枝的生長,利于提早結果,當幼樹結果之后,可以促使花芽分化,加速擴大樹冠,利于營養的積累。
扭梢這種方法更加適用于早期豐產、早期結果期,在新稍基部半木質化情況下,對于不宜疏枝,但是又生長過旺,會影響果樹基本成型的枝丫,可以在距離基部6cm 處輕輕扭轉90°,從新梢的基部開始,讓其呈斜生或下垂狀,緩和樹勢,從而起到阻礙養分流動和分流的效果。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種植戶應該根據空間大小合理控制扭梢數量和時間,如果時間太晚,枝條已經基本成熟,此時扭梢會造成枝條折斷,影響到整棵蘋果樹的生長,如果時間太早,枝條幼嫩,扭梢效果差,難以實現預期目的。因此應該將扭梢時間定在5 月20 日--6 月10 日之間[4]。
從枝條基部疏除就是指疏枝,主要針對于擾亂樹形的徒長枝和直立枝,這樣的枝條沒有利用價值,反而會遮擋主干部分的陽光,因此對于樹冠外圍的細弱枝應該盡早疏除,促進其他枝條的自然生長。針對還有利用價值的枝條,應該剪至盲節,利用回縮的辦法,促生短枝形成花芽,對未結果的細長枝為了讓其提早結果,可以將疏剪與重短截結合,但是一般不疏大枝。
拿枝也叫捋枝,用手拖住枝條,將新梢長到55cm 左右的枝條彎曲,讓其逐漸向枝條梢部移動,響而不折,改變生長方向,時間一般控制在7月10 號--8 月20 號之間,讓木質部輕微受傷,阻礙養分的快速向上運輸,緩和樹勢,削弱頂端優勢,避免用力過猛,增加養分積累,同時注意保護葉片。對于旺長而不開花,或者一直不結果的枝條,種植戶可以拿刀割一圈,割斷1 圈皮層,環割環剝間距以8cm 為宜,其中環割圈數最多為2 圈,控制養分運轉,提高坐果率,有利于養分積累,其次環割時間維持在5 月20號--6 月10 號為宜,樹液流動快,環割環剝部位傷口愈合快。
夏季修剪要把握好時機,并且應該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根據蘋果樹的生物學特性,選擇合適的修剪技術和時間,最晚不能超過6 月份。控制營養枝數量,修剪要適度,避免大砍去太多的枝葉,修剪對象要明確,充分掌握適齡不結果、旺枝、旺樹的植物學性狀,對生長健壯的樹進行修剪,才能改善樹冠內光照條件,使光線透過樹冠,提升通風透光的程度。以“上少下多”、“上稀下勻”為修剪理念,為蘋果樹的養分吸收提供便利條件[5]。
筆者以喬化樹為例,從枝類組成、枝條營養、果實質量、成花狀況、產量等方面,進行對比試驗,試驗具體數據如下所示:
表3:枝類組成和成花狀況
從以上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經過合理的修枝和整形,蘋果樹的枝條營養、果實質量、成花狀況、產量等均優于修剪前,栽植效果良好。
結束語:綜上所述,關中地區蘋果種植具有極大的區位優勢,因此筆者建議種植戶應該根據拉枝、摘心、疏枝與回縮、扭梢、拿枝與環割等技術方法,增強內部通風透光度,為蘋果樹生長提供便利條件。立足蘋果生長特性,在喬化行樹木中,選擇開心形樹形,在矮樹型中,選擇細長紡綞形樹形,控制營養枝數量,加強肥水管理,多用開張角度,從而提升蘋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