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鵬,華 中,常 哲,陳 晶,王 曉
(淮安市淮河水利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江蘇 漣水 223400)
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材料應用面較廣,包括水利大壩[1]、泵站工程[2]以及輸水渠道[3]等水工建筑在內,對水工結構穩定性具有舉足輕重作用。開展混凝土材料的力學特征分析,對推動水利材料應用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此外,混凝土材料的抗滲性亦是工程必須考慮的因素[4,5],綜合混凝土的力學特征與滲透特性分析,工程安全設計才具有系統全面性。曹明偉[6]、朱小磊等[7]、劉璇等[8]根據混凝土材料的顆粒流特征,利用離散元仿真計算手段,建立顆粒流模型,設計開展了不同參數、不同配合比因素以及尺寸效應等影響下的力學特征試驗。顆粒流仿真計算雖效率較高,但計算結果有時過于理想化,因此對現場混凝土工程進行監測或對混凝土施工進行全方位、全周期監測分析,進而預判工程失穩前兆,具有實際意義[9,10]。通過精密室內儀器,設計開展相應的力學加載與滲透等試驗,針對試驗結果開展細致分析,可獲得配合比參數、試驗條件等因素影響下的混凝土力學變化特征[11-13],為工程建設提供參考。本文根據蘇北擬建二級支渠U形防滲混凝土襯砌材料應用環境,考慮摻棉稈纖維含量對力學及滲透特性的耦合影響,為設計確定最優含量提供相應試驗佐證。
為提升蘇北地區水資源調度能力,擬修建一輸水灌渠,服務地區內農業生產及生活用水,并起到防洪排澇作用。輸水工程設計全長66 km,在原有蘇北灌渠基礎上延伸,使蘇北水資源調度系統更具整體性,并兼顧多方面用水需求。該渠道是二線支渠,渠首設計流量較低,為0.5 m3/s,渠道寬度1.2~1.6 m,邊坡坡度1/4~1/3,根據靜力穩定性初步估算,渠坡抗傾覆、抗滑移系數均高于1,地震動力工況模擬計算下加速度響應最大值低于1.5 m/s2,最大應力響應值出現在樁號K1+125—K1+210 區段內,灌渠整體靜、動力穩定性較佳。為更好調度水資源,渠道設置12 座中小型水閘設施,最大設計流量128 m3/s,閘室基礎防滲性與結構穩定性均較好。經驗算,閘室結構最大拉應力約1.4 MPa、壓應力低于15 MPa,均出現在閘室底板。每座水閘均設置有擋土墻設施,厚度約1.5 m,確保渠坡土壓力不對水閘運營產生較大影響。渠道均采用U 形防滲砌塊作為主要襯砌材料。該材料是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基礎上添加天然棉稈纖維形成的,以提升抗滲性。普通C30 混凝土抗滲等級約為P8,此類摻棉稈纖維的防滲混凝土抗滲等級最大可達P14,防滲性能較佳。但不能忽視的是,加入棉稈纖維后,在渠道運營過程中靜、動力荷載作用下,混凝土應力安全會受到影響,所以探討棉稈纖維最佳含量很有必要。根據設計,全渠道上靜水壓力最大可達6.8 MPa,自重沉降變形最大約3~4 mm,最大拉應力應控制在1.3~1.4 MPa。就淮安擬建二級輸水灌渠支渠U形混凝土砌塊開展力學與滲透特性分析,為工程材料配合比設計等提供基礎佐證。
試驗采用CTR-YAW3000型混凝土材料力學試驗系統。系統包括加載系統、數據采集處理系統以及實時控制設備,如圖1 所示。系統最大荷載量程800 kN,耦合有液體滲流測試裝置,最大滲透壓20 MPa,所有荷載傳感器在使用前均已標定,精度、誤差均滿足測試要求。數據采集系統包括外接變形傳感器與內置測量設備,其中外接變形傳感器主要用于試樣軸向變形與環向變形測試,量程分別為-10~10、-15~15 mm;滲透流量測試裝置密封性較好,全程數據測試均為電測點,最大誤差不超過0.1%,數據采集間隔為0.5 s。實時控制設備包括液壓加載控制程序以及數據實時處理設備,可在試驗全過程對試樣進行力學、滲透特征監測,確保試驗過程均處于可控狀態。

圖1 CTR-YAW3000型混凝土材料力學試驗系統
本試驗主要研究對象為輸水渠道U形混凝土砌塊材料的力學與滲透特性,有針對性開展混凝土配合比中棉稈纖維含量的影響性試驗。依照砌塊實際情況,設計棉稈纖維含量為3%、6%、9%、12%、15%,三軸滲透壓統一設定為1 MPa,滲透測點均勻分布在三軸加載全過程中,每個試樣測點約10個,采用瞬態法測試混凝土滲透率,圍壓設定為5、10、15、20 MPa,配合比參數中僅改變棉稈纖維含量,其他砂率、水膠比等參數均保持一致,且與主渠道U 形砌塊C35 混凝土配合比參數一致,所制出樣品均按照室內力學試驗規程進行精加工、打磨,試驗前放入養護箱內養護24 h,所有試樣均為圓柱形,直徑、高度均為50/100mm。各組具體試驗參數,詳見表1。

表1 各組試樣試驗參數
根據不同圍壓下混凝土力學試驗數據,獲得圍壓影響下混凝土應力應變特征,如圖2所示。

圖2 圍壓影響下混凝土應力應變特征
從圖2 可知,圍壓愈大,混凝土試樣承載應力水平愈高,棉稈纖維含量3%試驗組中,圍壓5 MPa 下峰值應力為52.4 MPa,而圍壓10、20 MPa 下峰值應力較前者分別上升了69.3%、2.53 倍,整體上看圍壓提升5 MPa,可促進峰值應力提升約53.1%。當混凝土配合比中棉稈纖維含量增大至12%后,圍壓對試樣依然具有強力促進效應,雖整體上加載應力水平低于含量3%試驗組,但圍壓每增大5 MPa,混凝土試樣峰值應力增幅依然可達到50.6%,表明棉稈纖維成分增加雖可削弱混凝土試樣整體承載應力水平,但圍壓對混凝土強度促進效應并不受其影響。從變形特征變化可看出,圍壓愈大試樣變形模量愈大。以線彈性模量為例,在棉稈纖維含量3%、圍壓5 MPa 下的試樣線彈性模量為161.8 MPa,而同一試驗組中圍壓10、20 MPa 試樣的線彈性模量較前者分別上升了40.6%、132.3%,表明圍壓可提升混凝土線彈性變形能力,這與圍壓可限制裂紋擴展的作用有關,宏觀大裂紋延伸受限,對其內部線彈性變形具有一定促進作用。對比不同圍壓試樣的峰值應變可知,在圖2(b)中圍壓5~20 MPa 下的4 個試樣峰值應變分別為0.42%、0.51%、0.64%、0.77%,即圍壓可提升混凝土峰值應變參數。總之,圍壓對混凝土力學特征均具有促進效應,輸水灌渠工程設計襯砌結構時應考慮不同靜水壓力工況下U形混凝土砌塊的力學穩定性,配置相應含量的摻棉稈纖維砌塊。
對不同棉稈纖維含量混凝土試樣力學數據進行處理,獲得棉稈纖維含量影響下混凝土應力應變特征,如圖3所示。

圖3 棉稈纖維含量影響下混凝土應力應變特征
從圖3 可知,棉稈纖維含量愈多則加載應力水平愈低,圍壓5 MPa下棉稈纖維含量6%試樣的峰值應力為55 MPa,而含量9%、15%試樣峰值應力較前者分別下降了4.7%、40.1%。圍壓5 MPa 下棉稈纖維含量增加3%,峰值應力降低12.7%,且峰值應力降幅在纖維含量9%后顯著加大,纖維含量9%試樣相比含量3%、6%試樣峰值應力分別降低了9.3%、4.7%,而含量12%、15%試樣峰值應力較之含量9%又分別降低了21.2%、37.1%,降幅主要集中在含量9%~15%區間內。圍壓5、20 MPa下纖維含量在3%~9%區間內,平均降幅分別為4.8%、2.9%;而在區間9%~15%內,降幅可達20.7%、17.9%。由此表明,控制纖維含量在適宜值時可保證工程設計可靠性。
另一方面,纖維含量對混凝土試樣應變特征亦有顯著影響,線彈性模量與纖維含量為負相關,圍壓5 MPa 下棉稈纖維含量9%、15%試樣的線彈性模量較含量3%分別下降20.5%、63%,線彈性模量隨纖維含量增長平均降幅約21%。峰值應變隨纖維含量增長呈增大趨勢,圍壓20 MPa 下棉稈纖維含量3%、6%、9%、15%試樣的峰值應變分別為0.48%、0.55%、0.62%、0.93%,這與棉稈纖維自身較強塑性變形能力有關,摻入愈多棉稈纖維后其峰值應變遞增。
各試驗組中混凝土抗剪特征參數變化關系,如圖4所示。從圖4可知,棉稈纖維含量愈高則混凝土的抗剪特征參數愈小,抗剪特征參數與棉稈纖維含量具有線性函數關系;棉稈纖維含量3%下粘聚力、內摩擦角特征參數分別為3.6 MPa、65.3°,而含量9%、15%時粘聚力分別下降8.3%、15%;從整體降幅可知,棉稈纖維含量增大3%,抗剪特征參數降幅分別為4%、11.6%,以內摩擦角參數變化最為敏感。分析認為,棉稈纖維作為一種塑性變形較強、強度較弱的材料,其纖維網具有致密性,但承載性能較差,在混凝土內部是軟弱面[14,15],抗剪特征參數隨之遞減;在摻有棉稈纖維的混凝土顆粒骨架中,顆粒咬合、摩擦性均會受棉稈纖維含量影響,而棉稈纖維雖然承載能力較小,但仍具有一定粘結性,故內摩擦角的敏感性變化高于粘聚力參數。

圖4 混凝土抗剪特征參數變化關系
在三軸加載全過程進行混凝土滲透率測試,獲得不同試驗圍壓及棉稈纖維含量下的試樣滲透率變化特征,如圖5所示。

圖5 試樣滲透率變化特征
從圖5可知,滲透率在加載過程中變化呈“降低—陡升—平穩”階段性:降低階段主要受混凝土初始荷載壓密影響,內部滲透通道閉合,導致滲透率降低,在纖維含量9%試驗組中,圍壓10 MPa下該階段滲透率降幅達92.8%;當加載應力遞增、超過最大壓密點后,試樣滲透率升高,此階段與混凝土內部損傷裂紋產生有關,裂紋的延伸有助于滲透通道的形成,進而促使滲透率增大[16,17],同樣纖維含量9%試樣,在圍壓10 MPa下該階段各測點間最大增幅可達6 倍;后隨試樣失穩破壞,加載過程進入殘余應力階段,此時試樣內部滲透通道完全形成,滲透狀態基本穩定,故滲透率變化波動幅度較小,最終穩定在1.1×10-14m2。
對比不同圍壓影響下滲透率水平可知,圍壓愈大滲透率愈低,圍壓5、10、20 MPa 下試樣最終滲透率分別穩定在 4.78×10-14、1.1×10-14、2.1×10-16m2,彼此間幅度差異最大可達2 個量級,表明圍壓對滲透率抑制作用較為顯著。而對比纖維含量對混凝土滲透率影響可知,棉稈纖維含量與滲透率水平具有負相關關系,棉稈纖維含量3%試樣在初始測點滲透率為6.53×10-14m2,而含量9%、15%試樣同一測點滲透率較前者分別降低了95.8%、100.2%,表明摻加棉稈纖維有利于提升混凝土防滲等級,棉稈纖維成分的存在可形成一張“防滲網”,確保混凝土內部孔隙無法形成滲透通道,有利于輸水灌渠防滲。從混凝土防滲性與力學穩定性綜合考量,棉稈纖維含量在9%時,加載全過程滲透率已基本達到10-15m2級別。在追求混凝土防滲性基礎上,同時確保混凝土強度不致受影響過大,棉稈纖維含量9%時更適合于輸水灌渠U形混凝土襯砌材料。
(1)圍壓可促進混凝土強度、變形模量、峰值應變參數發展,在棉稈纖維含量3%、15%下,圍壓增大5 MPa 混凝土強度漲幅約53.1%,而圍壓20 MPa 下相比圍壓5 MPa下線彈性模量增大了132.3%。
(2)棉稈纖維含量愈多,混凝土承載強度與線彈性模量均愈低,但峰值應變隨之增大;強度降幅在纖維含量9%后更顯著,圍壓5 MPa下纖維含量在3%~9%、9%~15% 區間內峰值應力平均降幅分別為4.8%、20.7%。
(3)抗剪特征參數與棉稈纖維含量具有線性函數關系,纖維含量增大3%抗剪特征參數平均降幅分別為4%、11.6%,以內摩擦角受棉稈纖維含量影響更為敏感。
(4)加載全過程混凝土滲透率呈“降低—陡升—平穩”變化;圍壓抑制滲透率水平,差幅可達2 個量級;棉稈纖維含量愈多滲透率水平愈低,初始測點含量9%、15%試樣滲透率較含量3%下分別降低了95.8%、100.2%;綜合混凝土防滲性與力學穩定性,纖維含量9%時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