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進軍 茅時群 譚興福
上海振華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隨著港口碼頭智能化升級改造,激光器和視覺融合技術成為當前研究和應用熱點。在傳統(tǒng)的二維目標檢測中,圖像識別已經(jīng)很成熟,通過顏色和紋理很容易分辨出物體的輪廓,特征信息很明顯。但二維圖像無法準確計算出目標物體的尺寸、距離,而通過激光雷達掃描出點云,可獲取物體的純幾何結構、距離、尺寸等相關信息。將圖像和點云融合,通過點云獲取物體尺寸、位置,然后結合圖像分割、識別目標物體,增加物體識別準確度,從而達到很好的互補。
激光器和圖像傳感器標定是融合技術必不可少的一步,標定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后續(xù)融合識別、定位的效果。在自動化龍門起重機(以下簡稱場橋)或岸邊集裝箱起重機(以下簡稱岸橋)中,小車架上通常裝有攝像頭以及激光雷達,用于檢測吊具或者集裝箱位置[1-2],如何將攝像頭和激光雷達快速、準確進行標定,是傳感器使用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步[3-4]。結合現(xiàn)場實際使用情況,在吊具上貼兩張3M紙,作為標定靶,通過標定靶快速將激光雷達和攝像頭進行同步。
標定對像是近紅外攝像頭和激光雷達,均安裝在起重機小車架上。
將激光器雷達和攝像頭同步,先通過式(1)將激光雷達坐標系變化到攝像頭坐標系,然后通過式(2)變換到圖像坐標系,最后通過式(3)變換到像素坐標系,從而將點云數(shù)據(jù)變換到圖像中,實現(xiàn)配對。
(1)
(2)
(3)
聯(lián)合上面3個公式得到公式(4):
(4)
式中,K只與攝像機內(nèi)部結構有關,為攝像頭內(nèi)參矩陣,可以通過棋盤格標定方法得到;u、v是特征點在圖形中的像素坐標,可以直接通過圖片獲??;XL、YL、ZL為特征點在激光器雷達中的坐標,可以通過激光器雷達掃描出的點云數(shù)據(jù)中獲??;T為攝像頭相對于激光器雷達的變換矩陣,旋轉矩陣和平移向量組成,也是最終需要求取的轉換矩陣。
其中:
(5)
(6)
為了求取激光雷達到攝像頭之間的轉換關系,首先通過攝像頭和激光雷達分別獲取圖像信息和點云數(shù)據(jù),且保證獲取圖像和點云數(shù)據(jù)時外部環(huán)境以及自身姿態(tài)沒有變化,然后分別在圖像和點云數(shù)據(jù)提取出同一特征點。攝像頭內(nèi)參矩陣可以通過棋盤格標定[5-6]出來,結合標定出來的攝像頭內(nèi)參矩陣,n個激光雷達坐標系中的特征點坐標,以及與這n個點對應在攝像頭坐標系下的像素坐標,利用EPnP[7]算法,最終求解出T。
為準確獲得激光雷達到攝像頭坐標系的轉換矩陣,結合當前攝像頭和激光雷達的特性,需要設計一個標定靶,用于在圖像和激光同時精確識別對應數(shù)據(jù)中特征點,并進行匹配,從而求解出T。
標定靶在設計的時候,需要考慮到圖像和激光雷達之間的特征,通過在吊具上安裝兩個3M反光貼片,標定過程中攝像頭拍攝兩個3M反光貼片的圖像,激光雷達掃描3M反光貼片,然后通過算法分別在圖像和點云數(shù)據(jù)中識別3M貼紙的中心點(見圖1)。

圖1 標定靶
該標定靶既有矩形標定板的結構簡單的優(yōu)點,同時可以有效消除點云的偏差,保證識別的精度,最終保證激光器雷達和攝像頭同步的準確。
因為此處標定工作在室外進行,為避免各種光線的干擾,攝像頭的補光燈采用的是紅外補光燈。近紅外攝像頭配有紅外濾光片,通過濾光片有效濾掉紅外波長外的光線。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尤其是夏天陽光直射的時候,陽光的干擾相對嚴重,因此在實際標定過程中,通過將攝像頭光圈盡量調(diào)小,進一步降低太陽光的影響。獲取圖像后,圖像進行自適用二值化,然后再對圖像進行打標簽,根據(jù)標簽值將圖像分割出來,并過濾掉不符合要求的塊,再利用分割出來的圓,進行橢圓擬合圓心。
獲取點云數(shù)據(jù)時先提取標定板數(shù)據(jù),并得到標定板所在平面方程,將點云數(shù)據(jù)投影到二維平面,然后將二維平面點轉換為圖像,在圖像中根據(jù)能量值進行二值化,提取輪廓,根據(jù)輪廓進行橢圓擬合圓心,再根據(jù)所獲取的橢圓圓心,反求圓心的3D坐標。
3.2.1 標定板數(shù)據(jù)提取
通過直通濾波,縮小點云數(shù)據(jù)大小,然后根據(jù)激光點能量值,將掃描在3M貼紙上的點提取出來,采用隨機抽樣一致性進行平面擬合。
隨機抽取一批種子點,{pi},i=1,…n,對其求得擬合平面Ax+By+Cz+D=0。向量n(A,B,C)為平面的法向量,即{pi}組成的協(xié)方差矩陣的最大特征值對應的特征向量。D為坐標原點到該平面距離,即為{pi}中心點pj和法向量的點乘。
計算所有點pi到平面距離d,d小于閾值dth則為局內(nèi)點,否則為局外點。
(7)
重復進行迭代,直到找到最優(yōu)解。最優(yōu)解對應A,B,C即為平面法向量。
3.2.2 二維坐標投影
由于三維空間點并不完全在一個平面點,因此需要將三維空間的點投影到二維坐標點。p0為平面上任意一點,p為標定板點云,p′為p在平面上的投影點,則投影公式為:
(8)

3.2.3 三維中心點求解
根據(jù)激光器掃描點的能量值,將圖像進行二值化,在二值化圖像提取輪廓圖,進行邊緣提取,然后利用這些邊緣擬合橢圓方式求取圓心,求得中心點(xp,yp)。
(9)
(10)
將中心點x′p和y′p代入平面方程,反向求取z′p,得到三維中心點坐標。
利用n個激光雷達坐標系中的特征點坐標,以及與這n個點對應在攝像頭坐標系下的像素坐標,采用EPnP方法來計算出攝像頭的外參矩陣T。EPnP算法核心原理是某一坐標系中3D坐標表示為一組虛擬的控制點的加權和。一般控制點選取個數(shù)為4個,且4個控制點不共面。激光雷達坐標系中任意一個特征點可由4個控制點來表示,同時攝像頭坐標坐標系中任意特征點也可以由4個控制點來表示。求出攝像頭坐標中4個控制點坐標后,從而最終計算出攝像頭的外參矩陣。在文中的公式中,分別用上標w和c表示在激光雷達中的坐標和攝像頭坐標系中的坐標。
3.3.1 控制點基本原理
激光雷達中,每個點可以由4個控制點表示:
(11)
式中,aij為加權系數(shù)。一旦控制點確定后,且滿足4個控制點不共面前提,aij,j=1,2,3,4是唯一確定的。在攝像頭坐標系中,存在同樣的加權和關系:
(12)

(13)
進一步可得,
(14)
(15)
已知控制點,則可以求出每個控制點加權系數(shù):
(16)
3.3.2 控制點選擇
理論上,控制點選取只要可逆即可。在激光器雷達坐標系中,選擇中心作為第一個控制點:
(17)
3D參考點集為:
(18)
記ATA的特征值為λc,i,i=1,2,3,對應的特征向量為vc,i,i=1,2,3,剩余3個控制點按照式(19)來計算:
(19)
3.3.3 求取控制點在攝像頭坐標系中的坐標
在攝像頭坐標系中,每個特征點同樣存在如下加權關系:
(20)
(21)

(22)
(23)

Mx=0
(24)

(25)
式中,vi是M的N個零特征值對應的特征向量。對于第i個控制點:
(26)

在激光器雷達坐標系中控制點,通過外參矩陣轉換到攝像頭坐標中后,兩兩之間的距離還是保持不變。引入這個約束條件:
(27)
(28)
該方程是關于{βk}k=1,…N的二次方程,主要特點是沒有{βk}k=1,…N相關一次項,在求解時,將二次項βiβj替換為βij,將方程變?yōu)殛P于{βij}k=1,…N的線性方程。通過4個控制點,共可以得到6個方程,通過6個方程求解{βij}k=1,…N,然后通過{βij}k=1,…N再求取{βk}k=1,…N。
3.3.4 計算激光雷達到攝像頭坐標系的轉換矩陣
控制點在攝像頭坐標系的坐標為:
(29)
計算每個特征點在攝像頭坐標系下的坐標:
(30)

(31)
(32)
計算H:
H=BTA
(33)
計算H的SVD分解:
H=UΣVT
(34)
求取旋轉矩陣:
R=UVT
(35)
求取平移t:
(36)
在不同位置,激光雷達和攝像頭分別采集標定板數(shù)據(jù),共獲取20組數(shù)據(jù)。通過這20組數(shù)據(jù),來計算T。具體步驟如下:
(1)利用棋盤格,將攝像頭內(nèi)參進行標定,得到矩陣K。
(2)采集數(shù)據(jù),將吊具停止不同高度,然后再分別在對應高度上采集攝像頭和激光雷達的數(shù)據(jù),共采取20組數(shù)據(jù),每組數(shù)據(jù)中有2個特征點,并將采集的數(shù)據(jù)按順序命名,保證圖像和點云數(shù)據(jù)是一一對應的。
(3)獲取點云中的40個特征點。
(4)獲取圖像中的40個特征點。
(5)根據(jù)40個特征點,采用EPnP,計算出矩陣T。標定得到的旋轉矩陣如下:
(37)
在不同高度另外采集10組測試數(shù)據(jù),在圖像和點云數(shù)據(jù)中,分別計算3M貼紙的圓心,然后根據(jù)獲取的T矩陣,以及攝像頭的內(nèi)參矩陣,將激光雷達坐標中的3M貼紙的3D坐標轉換到攝像頭中的像素坐標系,來驗證激光雷達和攝像頭的融合標定的精度,見表1。

表1 激光雷達和攝像頭測試效果
根據(jù)表1測試效果,激光器雷達中特征點投影變換到像素坐標系后,最大誤差在5個像素左右。標定靶離激光雷達越遠,相對誤差越大。
該方法可以快速精確地將激光雷達和攝像頭進行同步標定。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如果還需進一步提高標定精度及抗干擾能力,可以繼續(xù)增加標定特征點數(shù)目或者增加點云數(shù)據(jù)量,提高點云特征點精度,最終降低標定誤差。實際測試過程中,該標定方案可靠,精度高,完全滿足應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