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盼盼
數學知識的初步感知往往都是來源于生活經驗。在數學課堂中,情景的創設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夠喚醒學生的已有經驗,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學習的發生。在教學改革的路上,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需要,創設恰當的教學環節,在注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和實際獲得。在協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利用生活中的點滴,去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教材中每個單元的起始頁,都會展現出這項知識內容與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有聯系,幫助學生們快速地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經驗對接,從而有利于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不僅要讓學生感知到數學與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還要通過生活的經驗積累和實際應用,幫助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學習的意義。
首先,情景的創設能夠幫助學生內化學習,實現生活化的數學。
學習數學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而是讓孩子們能夠在生活中輕松地運用數學知識更好地進行社交活動,完成生活所需的知識儲備。在現實生活中,小到每天的采買找零,大到航天事業中的數學程序運算,無時無刻不與數學息息相關。因此,把數學和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就需要在數學課堂中積極地創設生活情景,將書本上的知識轉變成生活中的問題,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利用生活經驗能夠更好地理解知識內容,掌握運用知識的途徑。
在共同體的教學模式下,生活情景的出現更是有效地幫助了學生們能夠在幾乎同步的“起跑線”上起跑,有了生活經驗的支撐,情景內容的激趣,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變高,協同學習的效果更好。由于不同的知識設用了不同的生活情景,小組內的學生生活經歷的不同,正好幫助他們互相彌補、互相啟發,實現互助互學的效果。比如:小學數學低段教學探索規律時,設立一個“密室逃脫”的游戲情景,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動力,同時也能幫助學生發現解題中出現的規律,感知數學學習的樂趣。再如:教學《可能性》這一內容的時候,創設一個抽獎游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能通過生活中的相關經驗,進行探索、思考,互相啟發,共同學習,從而理解知識內容,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實現數學課堂生活化。
其次,生活經驗的積累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創新意識。
學生在學習和接受新的知識內容的同時,還需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知識是無窮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知曉所有知識內容,但知識間都是有聯系的,我們可以將學習過的知識聯系起來,知一悟二,啟發思考,將知識鏈條系統化、完善化、擴大化。
我們課程改革的目標就是要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協同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都是在挑戰性問題的引領下,調動已有的知識和能力,以及生活經驗的積累,從而啟發思考,幫助自身理解知識的內在含義。或者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思考,從而得到啟發。但學生之間的不同思考和想法,都與他們日常生活積累息息相關。比如:教學《小數加、減法》時,創設一個買東西的情景,將學生直接帶入生活情景。利用解決日常生活中問題的方式,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利用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的雙重刺激,促使學生將“元、角、分”之間的變化抽象到“計數單位”上的變化,從而將知識鏈條完善化、擴大化。培養學生知識延伸的意識和創新意識。再如:在教學《生活中的負數》時,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不同情景去感知負數的意義,有生活經驗作為基礎,學生在理解和探討的過程中,也會更加有信心,有據可依,同時更加愿意參與到學習中來,并通過教材中呈現的一些科學小常識,將數學和科學緊密聯系在一起,拓展對數學學科的認識,體會數學學科在各個領域的真實存在,以及數學的價值。
最后,在具體情境下的教學能夠幫助學生進行簡單有效的深刻記憶。
數學不單單只有理解,有些數學知識點也是需要我們背誦記憶的,如一些定義和性質,在探索發現之后,用簡潔的語言記憶到腦海中。但這并不違背數學具有邏輯性的特點,我們可以理解很多的數學知識,但是并不是理解之后就一定能夠記住的,因此我們要采取一些方式幫助記憶,這時候創設情境就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特別是在共同體模式下的數學教學中,一般都是用一個挑戰性問題,完成整節課核心內容的教學。在這種情況下,挑戰性問題成為本節課最為核心的問題。在設計教學時,我們不僅要關注挑戰性問題能否呈現出核心知識點,我們還要關注它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能夠有效地將孩子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一個恰當、巧妙的情景設置,既能將知識與生活成功地對接,還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在回顧知識的同時,能夠回想起當時的學習情景,更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比如在教學《可能性》這一課的時候,以設計抽獎游戲為本節課的任務,在活動中,讓學生理解可能性發生的條件和結果之間的聯系。在“玩”中學習,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在學生后期回顧、運用知識的時候,能夠立即回想起當時的學習情境,以及課堂收獲。再如:教學《重疊》問題時,以孩子們參與的社團活動為例,講述真實的學生生活,利用這樣的生活情境,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記憶。這樣,學習才是真的發生了。
(作者單位:北京市大興區魏善莊鎮第二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