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守垣 劉希鋒
中國的學校教育一直走在改革的路上,課程改革已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來的第八次。20世紀九十年代提出只有素質教育才能救中國,三十年來,什么樣的教育才是素質教育,答案不是唯一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根本屬性是教育公平,教育的公平性在任何時候都是處于首要位置,不能丟開公平說效率,更不能為了效率而傷及公平。我們這二十年來教育的商業化無疑是遠離了教育的公平性,也遠離了教育的公益性。
新的歷史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鮮明地提出了中國的教育就是立德樹人的教育,這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落實這個根本任務我們的學校教育就是要讀好立德樹人的書,考好立德樹人的試。
古人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能開蒙啟智,讓人獲得精神上的滋養。讀書能充實自己,提高人的修養氣質。如何讀好立德樹人的書,我們將以下三個方面作為實施途徑。
首先,要讀好堅持意識形態底線的立德樹人的教科書。如紅色經典書籍。此外還可以多開展讀書活動,通過活動提升讀書力,如開展講故事會(小學、初中)、演講會、專題研討會(高中)等,在活動中,學生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思維邏輯能力都能夠得到提高,更能提高學生的品行素養。
其次,讀好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精選《大學》《中庸》《道德經》的修身句段與教科書相結合實現群文閱讀。結合教科書中古詩詞拓展群詩詞的背誦。
最后,讀好科學啟蒙經典。如結合教科書可以讀點科學史節段,能借助信息技術多看演示,能結合興趣開展科技的活動。
考好立德樹人的試首先是學生成長,成長離不開管理學生的成長路就是學生的趕考路。無論是學生的成長路,還是趕考路,都離不開學校管理,學校的管理不是管理人,是引領人,是充分發揮、利用每個人的優勢和知識,去引領學生成長。我們提出“懷有理想的夢,做有人品的人,圓有成長的夢”的夢想教育,就是要去引領學生成長。
學校管理在于規范行為方式,我們不要善意地估計人性,寧愿從惡的一方面去制約孩子不該做什么的行為方式,要改變灌輸應該做什么的說教,而是通過“那么做會給你帶來什么不利”這種方式去教化孩子,我們提出了“桃城十要”的要求,又以“十要三十條”去規范孩子的行為方式,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那種想以表揚的教育方式去指責管理的苛刻,實際上是對孩子偽善的一種助長。
學校管理既要學生學習的成效也要學科學習的分數,我們的學習還離不開考試,離不開練習。
考好立德樹人的試的陣地在課堂,教師是課堂的焦點教師的內驅力是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發動機,那么,如何激發教師的內驅力提升教師教育教學的水平呢?一是校長有親和力,即講誠信,能知人,善用人。二是培養教師的基本素養,尤其是對學科執著、不偷懶、接納的情懷。三是合理設置激勵機制,讓教師能夠獲得合理的報酬。這樣才能產生激勵的力量,激勵教師成為一個好教師。
教師素養的提升必須走項目、課堂、教研的系列化之路我們確立了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習化課堂建構的項目,讓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教學研究系列化。具體是細化學習目標、物化學習內容、內化學習結果的“一課三化”教學設計。
細化學習目標:通過讀課標、研教材、分解學科維度的素養與知識的關聯,把教材內容依據“知識+理解+做事”的學習目標設計單元教學和課時教學案。
物化學習內容:我們采用的是五步教學法實踐課堂教學。五步是預學、導入、解決重難點、歸納、作業。預學作業一定是與當堂新知識關聯的舊知識,或是與新知識學習相關聯的輔助資料的學習。教師要對預學學情作判別,并由預學導入本課時的重難點的情境學習中。預學可以說是自主學習一個節點,自主學習還要學會歸納,師生都不能忽視總結。
內化學習結果:學習不僅是為了考取高分,更需要激發學習興趣,教師要引領學生走進學科的大門,激發學科學習的選擇。掌握學科學習的方法,學會合理支配學習時間。
學習結果離不開練命題,把學習問題化是邏輯推理的途徑。要依據高考評價規則去推理命題的規則(中考也同理),那就要從考題出發去發掘知識具體應用,去探索怎么用的策略,去尋找用錯知識的原因。練命題是老師對素養與知識的進一步解讀。練命題無疑也是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不二法門。
讀課標,研教材,練命題是教研的基本功。我們的一課三研就是課前研—研教學設計,課中研—研課堂教學,課后研—研優質課型。提升教學研究的針對性、及時性。學校的教學研究就是最有價值的教育研究。
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必然要帶來新教學。新教學面臨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是“教什么有價值,學什么有意義”。新課標提出的學科核心素養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學科核心素養是指學生經過學科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描繪出立德樹人的具體形象,提出了學科立德樹人的路徑。新的教學目標要體現的是學生在什么情境下運用什么知識能做什么事,是否次序做事,是否正確做事。做事才是學習的宗旨。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要對學科的思想有一個理解,要掌握學科的思維,比如語文學科思想是立人立言,學科思維關鍵是語言結構和運用,以及思維發展的提升。我們提出了學習型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宗旨,培育立言者就要通過課文的閱讀教學教會學生立意、立體、立序、立語。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改變“增長知識就是教學”的教學觀,知識是必須記住的,但沒有對知識做出何時、何地、何用的解讀,就不能獲得能力,就談不上能做事和能正確做事。也就是不能獲得解決生產生活中問題的能力。我們通過引領各學科老師繪制初中學科核心素養知識思維導圖,以實現由教知識到育素養的轉化。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教學,是學習化課堂的教學。
家庭教育是個社會問題,在社會意識形態底線存在危機的今天讓學校去教育家庭有些困難。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是相互對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共同幫助一個孩子成長成材的兩個“利器”。只有家校攜起手來,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讀好立德樹人的書,考好立德樹人的試”。
首先,家庭教育是一個孩子最基礎、最根本的教育。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最早的集體生活就是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氛圍是孩子最早接觸到的集體生活氛圍。也是在家庭中,孩子形成了最初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觀點。孩子就像一面鏡子,映射出自己家庭的好與壞。進入學校后,集體生活會讓孩子的個性展示出來,不能簡單地用集體標準磨滅個性,而要找到每個孩子的獨特點,因材施教。
其次,當今學校教育出現的問題,有很大部分原因來自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初為人父母,角色的轉變,就像很多專業性很強的職業需要技能證書一樣,父母這個職業也需要經過科學、系統化的教育培訓“持證上崗”。在家庭中,家庭氛圍的營造是非常重要的,對每個成長階段的孩子采用什么樣的教育方式也是需要多加斟酌的。對孩子開展教育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父母不應該以各種理由縮減孩子的“需要時間”。在孩子需要父母的時候,父母要做到最基本的陪伴,多觀察和思考,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以及興趣所在,建立起順暢的溝通橋梁,用所學到的家庭教育專業知識去引導孩子走向更好的未來。
再次,學校的家庭教育,是要求老師對學生的家庭進行必要的調研,目的是了解學生生活的背景和成長環境,找到學生成長障礙以及原因,找出解惑的方法。這個過程不僅需要學校的主動還需要家長的配合,如果只有學校單方面的主動,學校想要改變家長那就是一廂情愿。
第四,學校組織不同類型的活動,增強與家庭之間的聯系,強化紐帶關系,讓孩子說說他心目中的家庭,增強感恩感,獲得親情感。大型的鼓動式活動一定要和適合不同學生的小型活動相結合,才能取得更好的預期效果。
最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等重要。在中國,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家庭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給學校,學校又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給家長。其實,對于一個孩子來說,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等重要,只是這兩者在一個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發揮的作用輕重有所不同罷了。學校和父母也要認識到這一點,做好自己應該做的分內之事,讓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使學校教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成績有所提升,使學校教育的氛圍越加輕松,由此,才能幫助每一個孩子讀好立德樹人的書,考好立德樹人的試,也能讓他們更好地立足社會,成人成才。
(作者單位:河北省衡水桃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