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麗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們為孩子營造了豐富的語言環境,悉心為孩子的創造表達提供機會,用心指導幼兒的語言發展,家、園、師、幼多方聚力,看、聽、講、思、寫、畫、記多元參與,為幼兒語言素養的發展提供沃土和優良的環境,培養幼兒包括聽、說、讀和前書寫能力等綜合的語言素養,促進其語言能力的發展,不斷涵養幼兒語言素養。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成人應“注意語言文明,為幼兒做出表率”。教師、家長積極的語言態度和語言能力,幼兒園、家庭中形成的有禮、親切、準確、動聽的良性語言交流場,對幼兒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教育環境和隱性的課程。
雙通道提升教師語言能力 通道一:制度規范語言禮儀。語言要求是園所教師基本禮儀規范內容之一,并納入教師日常考核,使幼兒園整體的語言環境得到凈化。通道二:研訓提升語言能力。幼兒園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和教研活動,促使教師語言素養持續提升,為幼兒提供高品質的“語言范樣”。
多種方式提升家長語言表達水平 家庭是幼兒成長的第一環境。我們通過多種方式對家長語言給予科學指導。如在體驗式、互動式家長開放日里,家長現場觀摩教師是如何啟發性地“問”,激發幼兒主動地、完整連貫地“說”等,幫助家長在家庭中為幼兒提供優良的語言環境。
自主游戲中激發想說的欲望 自主游戲能吸引幼兒自主性地、創造性地豐富游戲情節、創設多樣的游戲角色,進而激發幼兒表達的欲望。我們開發了室內和戶外兩個自主游戲區,室內創設攝影工作室、自助餐廳等區域;戶外打造了騎行樂園、物流公司、農貿市場等。幼兒不僅和本區的同伴互動,還實現了不同游戲區域的互通:外賣小哥將美食坊的美食送到農家小院,將農家小院“出產”的玉米帶到美食坊販賣……充分的角色互動,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語言交流機會,也增強了語言交流的主動性。
日常生活中體驗說話的樂趣 我們開展了“小小發言人”活動,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為幼兒提供豐富的語言表達機會,體驗說話的樂趣。小小發言人有國旗下演講人、新聞發布員、安全提示員、營養發布員、天氣預報員等角色,為不同能力、愛好的幼兒提供了多種選擇。
以適宜有趣的方式,對幼兒的語言發展予以積極地支持,使表達的條理、發音的準確、用詞的豐富、對語言的理解能力等語言素養得以持續地提升。
一是融語言發展于生動的游戲情境,在趣味游戲中提升語言品質。我們采用不同的游戲吸引幼兒主動地通過對情境、物品和動作的想象以及對角色的模仿來展開生動的游戲情節,提升語言交流的品質。二是融師幼互動于游戲角色互動,以適宜指導促進豐富表達。教師把語言指導融入游戲互動,促進幼兒豐富表達。如在農貿市場游戲中,小“賣家”大力宣傳柿子很甜,老師變身“顧客”刁鉆地提出要求:除了甜,你的柿子還有其他優點嗎?以此啟發幼兒更有創意地向顧客介紹水果的特點。經過指導,幼兒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用詞的豐富性得到了提高。三是融幼幼互動于一日活動中,以高品質聽講互動提升說、聽和理解的水平。在日常交流中,我們有意識地促進同伴間的聽、講互動,提高他們的傾聽、理解及講述水平。四是融高效師幼互動于集體教育活動中,以高效指導促進優質表達。在集體教育活動中,融入高效的語言互動,使幼兒的用詞更豐富、表達更流暢。五是倡導親子互動活動,多渠道營造質優的家庭語言氛圍。家庭語言氛圍是幼兒語言發展的最主要的支持環境。為此,我們以“指接式”家園互動模式,即幼兒園發揮指導、引領作用,家長發揮個體能動、資源優勢,通過開展親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拓展幼兒社會經驗,提升幼兒語言素養。
我們構建了多樣化的閱讀與前書寫環境,通過參與多元化的活動,提高幼兒閱讀能力與前書寫的能力。一是營造開放的閱讀環境,助力閱讀興趣培養。我園營造了適于幼兒隨時、隨地閱讀的開放的閱讀環境。園內有閱覽室,大廳、走廊有閱讀角,班級有閱讀區,讓幼兒在園里隨手可取書、隨處可閱讀,更有助于終生閱讀興趣的培養。二是提供多樣的語言游戲材料,助力閱讀品質提升。我們在語言區投放多元材料,讓幼兒的多重感官“活”起來,提升兒童創造性閱讀能力:掛在墻上—木偶游戲材料;立在桌上—故事盒、小劇場;穿在身上—故事圍裙劇游戲;鋪在地上—貼圖游戲。豐富的可操作材料,讓幼兒發揮主體作用,助力閱讀品質提升。三是開展多形式的表征活動,助力幼兒前書寫能力的養成。“在繪畫和游戲中做必要的書寫準備”是幼兒語言素養培養內容之一。我們通過前書寫養成“四途徑”,助力幼兒前書寫能力的提高。四途徑包括:制定計劃、寫日記、做記錄、設計規則。
總之,我們融用、玩、習于一體,將語言培養融入一日生活,悉心為幼兒創造表達的機會,多方聚力,為幼兒一生的成長奠基。
(作者單位: 山東省青島膠州市海口路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