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好奇”是幼兒內在本質的表現,在孩子們的世界里,他們對于身邊的事物都是充滿了無限的“好奇”,也正是好奇心的驅使,他們才想要看一看、玩一玩,有時會不由自主地想要沖上去“一探究竟”,其實這正是孩子們“探索”的一種方式?!疤剿鳌笔莾和c生俱來的“技能”,所以我們作為教師要給與幼兒最大的支持,其次是我們要鼓勵幼兒大膽探索,同時充分地調動他們積極性,當幼兒對某個事物或某件事情產生興趣以后,他們會“自主”地進行鉆研、探究,進而發現規律,這時他們就具有了強烈的求知欲望。所以,自主探究活動特別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求知精神和實踐精神。
在“奇妙的鏡子”這一主題的開展過程中,孩子們對鏡子始終充滿了“好奇”,也因此引發了許多的疑問,孩子們不由自主地想要弄個明白,在尋求答案和獲取知識的時候他們就開始了自主探究。作為教師,在孩子們動手、動腦、積極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應努力讓孩子們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進而培養孩子擁有愛迪生精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會對一些新鮮的事物感到好奇,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善于思考,精心地去準備,讓孩子產生疑問,催發出他們的好奇心,促使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去探究求解。一些細微的現象,也能成為孩子們走進科學世界的一把鑰匙。
班里的淇淇在表演區表演時,驚奇地喊了起來:“老師快看我身后的鏡子里有兩個我。”這一驚呼引來了好幾位小朋友,幼兒紛紛過來觀看,都不由自主地走上前照了照自己,發現“隔扇鏡”里果真出現了兩個自己,寬寬走過來說:“是鏡子照的!”那到底是不是鏡子照出來的呢?孩子們有的說是,有的則不認同。這一奇妙的現象激發了孩子們的探究欲望,于是“奇妙的鏡子”科學探究主題就因此生成了。于是我們開始了探索之旅,我們一起乘坐興趣的帆船,駛向神秘的探索彼岸,滿足了孩子們的求知欲望和實踐欲望。
生活中,幼兒總想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總是想要了解身邊的每一件事物。在“鏡子大探秘”中孩子以親自動手操作和實驗的方式學習,我們鼓勵孩子們大膽地探究和親歷科學,使他們在觀察、提問、設想、動手實驗、表達交流的探究活動中,發現其隱含的科學現象。孩子們在一次次的探秘中都有不一樣的發現,在一次又一次的發現中又產生了新的好奇點。“打開鏡子照一照,鏡子里的自己是什么樣的呢?”浩浩說:“我做什么動作,鏡子里的我就做什么動作。”文文說:“我伸出腳,鏡子里的我也伸出腳,而且和我是相對的,我側過身去再伸,發現方向和我的方向是相反的?!甭犕甏蠹叶寂芟蜱R子擺出各種動作,做出各種好玩的表情?;顒又?,教師首先要充分支持、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并尋找答案和解決問題;其次是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觀察提出值得繼續探究的問題,或成人提出有探究意義且能激發幼兒興趣的問題。
空間一:借助區域環境,激發幼兒自主探究 在開展“奇妙的鏡子”主題活動時,我們在環境的創設上進行巧妙地設計,將班級中的各個區域進行有效地利用,每個區域中都埋藏了“科學知識的寶藏”,在這里,幼兒可以自主選擇活動,并依據自己的興趣和學習特點進行更深入的科學探究。
孩子們通過第一次“發現”,隔扇鏡可以將一位小演員變出兩名小演員,在表演走秀時又拋出了一個問題,淇淇說:“為什么只能變出兩名小演員呢?怎樣可以變出好多名小演員呢?”孩子們開始反復地擺弄,發現鏡子有不同的擺放方式可以出現不同數量的小演員,在動手操作與提升中發現了“鏡子角度的秘密”。
區角游戲以個體研究為主,每位幼兒都具有一定的操作經驗,教師要把握住每一次的區域游戲,只要孩子們想要一探究竟,我們就要給予一定的支持與鼓勵,如:班中表演區在探究演員如何變多變少的現象時,班級其他區域的幼兒也想要試一試,于是美工區、益智區都出現了“鏡子”,孩子們隨時都可以進行探究,最后通過一番探究后發現鏡子可以將半個物體變出一整個、一個物體變出兩個奇妙現象,孩子們還利用這一現象進行了剪花朵和鏡面拼圖活動。之后,我們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分享交流,讓孩子們在思想的碰撞中實現經驗的升華,進而激發幼兒真正的自主探究能力。
空間二:借助生活空間,鼓勵幼兒在生活中進行進一步的自主探究 幼兒階段的學習是通過一日生活獲取經驗的。關于“鏡子”的探秘來源于孩子們的生活,孩子們進行眾多的探秘后發現鏡子真的很奇妙,從而開始留意到生活中鏡子的用途,回歸到班級中孩子們會自發地根據“鏡子的用途”嘗試在班級中加以運用。孩子們會用凸面鏡觀察小動物,用平面鏡觀察自然角的植物。我們以生活環節和生活事件為切入點,引導幼兒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拓展出新的問題,如此循環往復,最終解決生活中的系列問題。在此還能夠激發幼兒在以后生活中開始留意一些有趣的科學現象,鼓勵幼兒在生活中更進一步地自主探究。
(作者單位: 北京市通州區七零九零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