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宇倩
豐富多樣的益智游戲承載了成人對幼兒成長的要求與期待,也影響著幼兒的思維發展。2018年,北京市通州區華遠銘悅幼兒園開始對益智區的游戲進行研究,在前期做調研的反饋中,教師對于益智區玩具玩法及目標、指導策略和形式、環境創設與支持等方面存在很多困惑。根據教師的困惑,我將益智區的教研內容分為三部分完成。第一部分研究玩具,讓教師對玩具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第二部分是研究幼兒,主要是轉變教師觀念,提升教師觀察與分析幼兒的能力,在讀懂幼兒行為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自由自主地開展益智游戲;第三部分研究教師的指導策略,從不同角度完善教師在支持幼兒自主游戲中的多種指導策略。
益智玩具在我國發展史已有幾千年,從華容道、孔明鎖、七巧板等蘊含數學知識的傳統玩具到現在琳瑯滿目的益智玩具,教師玩玩具的技能已經跟不上玩具的變化與發展,更何況雖然好多玩具都是教師小時候玩過的,但現在已經多數改良或與高科技結合,教師小時候的玩法無法應對現在玩具的變化。那么,教師對于益智玩具的作用、玩法及班級益智區玩具的分類就需要再學習,在全面了解的基礎上進行操作,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玩法和規律。如大班組在進行小教研活動時,引領教師先要了解每種玩具的起源以及演變,教師在了解了玩具起源之后,對于發展目標和功能定位把握明確,便于指導。由此研討出適宜大班幼兒的關鍵經驗指導和問題解決策略。
自主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更是幼兒個性面貌自然而真實流露的時刻。《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應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持幼兒自主地選擇和計劃活動。”教師則要站在幼兒的角度,站在尊重幼兒個體發展的角度,幫助幼兒形成獨立的決策、思考、行動能力。在益智區游戲中,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自主游戲是有區別的,那么教師的介入、支持與指導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是要明確幼兒和教師的角色,幼兒是游戲的主人,內容的選擇、材料的種類、環境的創設等都應以幼兒的需要和發展為主,教師要在自主游戲中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兒的發展,不盲目介入,要有敏銳的觀察力、準確的判斷力、及時的應變能力、恰當的指導能力和深刻的反思能力,使幼兒得到全面、主動而富有個性的發展。本學期的教研活動注重教師玩具操作能力、觀察技術、語言概括能力、反思總結能力四個方面的發展。
掌握玩具的基本玩法,了解幼兒與玩具的關系 益智玩具形式多樣,色彩鮮艷,十分容易吸引幼兒參與和操作。然而這些玩具的品種數量多,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容易出現不認識玩具、玩法單一、指導不夠深入、玩具多有損壞或零件丟失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教研活動的第一部分,組織教師玩玩具,感受幼兒操作中的難點和問題,之后進行研討,解決幼兒不會玩、不愛玩等問題,同時調整玩具材料、增加輔助材料、設計創新玩法,以達到益智玩具價值的最大化、為幼兒的自主游戲奠定基礎的目的。
學習觀察的技術,發現幼兒、支持幼兒 教研活動的第二部分是研究幼兒,在觀察的基礎上分析幼兒是教師需要提升的能力。讀懂幼兒是一項專業技能,從幼兒的一舉一動、一個眼神、一個表情的變化,就可以知道他們正經歷的一切,教師眼里有了孩子,判斷、分析幼兒也就更加準確。這些依據一方面來自觀察現場,一方面來自“綱要”“指南”等理論書籍。
提升語言概括能力,表達才能思路清晰 從教師書寫的觀察記錄中不難看出,有些文字還是需要斟酌的,面對大多數教師都存在語言貧乏問題的現狀,在教研活動中,要注重提升教師的語言表達精準能力。
常反思,有質疑,產生思維的碰撞,提升研究的高度 本學期在開展了六次教研活動后,在教師辦公室外的教研園地展示研討結果,既幫助教師回顧梳理這一學期的研究內容,又可以把各教研組和教師個人的智慧和想法進行展示,這比說完、聽完更能加深印象。
在期末撰寫專題論文前,將各教研組研討的教師指導策略進行分享,其他組教師在聽的過程中可以提出質疑,然后大家通過討論得出結論。在分享專題論文時,聽者也要對其文中所提的觀點和實踐做法進行質疑和肯定。反思既可以反思自我也可以質疑他人。我們的教研活動就是在一次次的碰撞中得出適宜的結果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教師的反思和質疑能力。
教師的指導對于幼兒的發展和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指導要遵循以下原則:善于捕捉教育契機,將觀察最細化,關注自由與規則;把握最優適宜度,及時進行適宜地指導;將困難和矛盾化解到最小,掌握幼兒游戲的脈搏;使“拋接球”最巧化,時機與方法適宜結合;實現游戲過程最佳化,探究游戲評價的多元策略,使游戲觀察最適化。各年齡班在進行研討時,有的依據游戲開展的順序,有的依據玩具的特點,還有的依據幼兒出現的問題,總結得比較全面,不僅提出了針對性的策略,還提出了具體的做法,有很強的操作性和指導性。
(作者單位: 北京市通州區華遠銘悅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