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金雪 姜帆
繪本是幼兒十分喜愛的一種讀物,有圖畫,有文字,有情節,是適合培養孩子認知、情感和良好習慣的載體。基于園所生活課程研究的不斷深入,北京市東城區革新里幼兒園利用原創繪本幫助師幼感知生活、創作心儀的作品,幫助教師真實而藝術地記錄自身專業成長和幼兒自主成長軌跡,以此收獲不一樣的思維習慣、工作習慣和研究實踐習慣。
了解現狀,借鑒已有經驗,幫助教師開闊視野是教師實踐成長的起點。在中國知網中以“原創繪本”為關鍵詞檢索,得到了2009年至今的190余條內容,其中2013年之前的研究文獻中對于原創繪本理念的定義相對模糊;在對“繪本開發”作為篇名進行檢索時找到了150余條結果,但和本文研究內容相近的不到五分之一。
在原創繪本的相關研究中,國內外學者都從美術學、出版學、兒童文學等專業角度和研究領域進行了全方面的研究和論述。例如,原創繪本的歷史發展、原創繪本的出版現狀和研究策略、原創繪本對于教育領域的影響和價值,還有原創繪本的創作內容、版式設計、形式和價值。有學者主張要基于“人性”去創作繪本,做有溫度和有生命教育意義的繪本;有學者則論述了幼兒園在自制繪本過程中的具體方法和注意事項以及在教育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在我國有關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的研究中,對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非常豐富,各領域也有諸多關于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方法、路徑和策略研究等成果。例如,有學者分析指出在幼兒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應著重探究職業認同視野下幼兒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具體措施,促進幼兒教師專業化發展;有學者則指出幼兒園的管理理念、組織文化、激勵與考核制度等都會影響幼兒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在實踐方面,國內有學者嘗試開展以新西蘭兒童學習評價體系為載體促進幼兒教師教育教學實踐,提升專業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還有學者通過行動研究法促進教師對環境創設能力的提升進行實踐研究,最終得出教師在真實的教育情境中研究,可以修正自身教育教學行為,促進其環境創設能力的提升;也有人提出幼兒教師除了具有教師基本能力外,還應具有幼兒園課程開發的意識和能力。
通過研究我們了解到,國內外的專家、學者都從各自專業的角度和研究領域對“原創繪本”和“教師專業能力提升”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論述,也可以查閱到多領域關于此類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基于原創繪本開發促進教師專業能力提升方面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還是比較薄弱的。為此,我們嘗試以“原創繪本開發促進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研究”為課題,促進師幼、園所質量的整體提升。
理念是行為依據,是教師為之實踐努力的方向;是有效推進學習、研究、實踐過程,可以充分體現“明而不茫,緊而不亂”的有序狀態;是教育研究生態的良好表現。構建原創繪本開發的理念框架是園所高效運行的保障和追求的共同目標。基于此,我們首先明確原創繪本的內涵:它是根植于本園幼兒生活課程內容,以幼兒興趣、需要和現實生活經驗為起點,具有教育性、藝術性、生長性為一體的師生自主創作的圖畫書。繪本內容既是幼兒生活原型的再現,繪本作品又是師幼互動的教育資源。實施繪本創作的主要流程是:繪本創意—腳本制定—繪圖設計—制版定稿—教育資源開發的管理。
其次,確定原創繪本開發遵循的基本理念:一是從幼兒生活中來,回到幼兒發展中去;二是敬畏生命,以兒童的視角做教育;三是原創繪本遵循的原則:價值原則抑惡揚善、弘揚美德、啟迪智慧、尊重生命,操作原則嚴謹、科學、細致、用心。
從理念出發開展實踐研究是教師工作習慣培養和更新的重要突破口,同時也是幼兒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關鍵環節。
一是明確作品核心要素,厘清作品開發的思維過程:即創作主題、創作意圖、創作思路和創作風格細致落位,以保證原創繪本的要素清晰、明了,為下一步系統展開做好框架設計。二是明確制作規格,讓教師了解成品的基本形態,即繪制設備和繪本成型的基本規格、參數的明確,保證作品手稿與成型印刷品的順利交接。三是明確繪本圖文的基本結構,清晰繪本制作關鍵要素間的匹配度,即內容、線索、構圖、色彩、文字、圖形、符號等所傳達的意圖,是否與主題、立意、風格相匹配。四是明確繪制初稿的基本要點。手繪草稿:找感覺、定方向,從總體上感知圖畫與創造初衷的匹配度;線稿:調內容,定風格,從內容的完整性和故事內容的沖突性兩個方面感知圖文內容與主題意圖的匹配度;上色稿:調細節、定色調,從構圖、色彩、線索交待的角度感知成品對幼兒發展初衷的匹配度;打印稿:調規格、定終稿,從幼兒閱讀的感受和教師使用的角度進行版本調試,以達到創作成品的心儀度。
原創繪本開發的收獲 通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實踐,我們的主要收獲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我們針對園所教師主體:在園所管理方面,嘗試了園所整體管理、系統推進、自下而上的管理、實踐、運行等質量的一體化推進,形成了新園所、新格局、新樣態的發展態勢。特別是在研究角度上呈現了跨界整合的特點,參與教師既是原創繪本的創作者,又是原創繪本資源的實踐者,為教師系統思考教育資源的利用、開發對幼兒發展的支持作用;強化了教師專業成長中可持續性主動發展的核心能力提升。在課程建設方面,對現有教育資源進行梳理與整合,構建了園所研究幼兒發展、教師專業成長、園本課程構建以及家園共育工作整合的路徑、方法和手段。特別是在行動研究中通過對比中發現、辨別中取舍、反思中完善、實踐中精進的系統思維過程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幫助教師提升支持幼兒發展的整體觀和質量觀。在教師專業提升方面,實踐中探索了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發展點、教師關注點和家長助力點“三點合一”的教育策略。特別是年輕教師“心中有幼兒需要、眼中有幼兒發展、行中有幼兒支持”習慣整合樣態基本形成;實現干部、教師、幼兒均在意識、能力和好習慣養成中獲得主動、可持續發展。
另一方面,針對幼兒發展主體:為幼兒提供了感興趣的,與自己生活經驗密切相關的原創繪本資源,幼兒成為繪本資源的參與者、創造者,并在真實生活體驗中創新發展、自主發展、全面發展;為成為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熱愛思考的新時代接班人奠定良好基礎;同時,在幼小的心靈中播撒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種子,在不斷品讀中形成愛國情結。
原創繪本開發的思考 首先,在具體研究思路上需要進一步明確。一是在制作環節中突出原創作品的原創性和獨特性:內容表達上具有邏輯性、對話性;體現在內容表達的層次性要符合認知的完整性;形式表達上具有開放性、情境性;體現在形式表達的風格符合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多變性;色彩表達上具有審美性、對稱性;體現在色彩運用格調要統一,使心情能夠保持愉悅性和穩定性;使用體驗上具有實用性、生長性,體現在作為教育資源載體,能夠運用潛在線索喚醒經驗的遷移;整體呈現上具有原創性、趣味性,體現在原創繪本作品既是生活的再現,又是精神和智慧的凝結。原創繪本的邏輯性、故事性和審美性、教育性等特點,能夠促進教師系統思考、跨界整合專業能力的提升。二是在使用環節上,關注作品涵蓋的文字、圖畫、情節、色彩、構圖等線索,為引發、支持、操作、延展做好體驗準備;關注教師對幼兒年齡特點、領域特點的分析,為制定具體目標提供精準的準備;關注幼兒已有經驗和體驗活動后的經驗獲得,為幼兒生成新經驗、產生新探索提供準備;關注幼兒的學習品質的獲得,為良好習慣養成提供真實的實踐;關注教師及時反思與調整,進一步梳理原創繪本制作與使用價值。
其次,在方法的使用上,幫助教師規范研究方法的基本結構和用途。比如:問卷調研法,即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搜集園所教師對繪本認識、制作與使用的現實狀況材料,以此發現問題,探索規律的方法。基本步驟為:選擇課題—確定調查對象—選擇調查方法—制定調查方案—開展調查—分析調查資料→撰寫調查報告。又如:行動研究法,是指原創繪本制作與使用的參與者為提高對兒童生活課程教育實踐的理性認識,為加強對實踐活動及其教育教學資源整合而進行的反思研究。基本步驟為:計劃—行動—觀察—反思。再如:案例研究法,以具體的事例、題例、課例為研究對象,在了解、認識、分析的基礎上,尋找出一些更為積極的教育方法的過程。基本步驟為:確立案例—呈現案例發生的過程—分析和診斷案例—歸納結論、得出啟示。
(作者單位:北京市東城區革新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