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毓馨 馬曉慶
走進北京市通州區教工幼兒園你會看到兩個可愛的娃娃,這是我們的和和、美美,是我們小鎮的吉祥物。在和和、美美旁邊有不同的指示牌,上邊寫著銀行、郵局、步行街、體驗屋、創意吧、快樂驛站、冒險島、公交站、汽車美容等指示標志。這些區域分布在幼兒園戶外的不同地方,為幼兒提供真實的、多元的、多模態的實踐性活動環境,利用幼兒園400多個幼兒和成人的人力資源,建設自主、開放的微社會實踐樂園“和美小鎮”,并以此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
多種教研形式,點亮教師創新意識 “和美小鎮”園本實踐課程的構建對于教師專業發展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隨著課程構建的深入,幼兒教師作為園本課程的主體,其專業發展成為影響課程構建的重要因素,同時利用園本實踐課程構建的獨特價值,通過理念充實、角色轉變、激活培訓、多維研討、微格反思等手段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如在規劃小鎮前,我們結合幼兒園的環境、幼兒、文化來規劃我們的小鎮。帶領教師進行現場實地教研、情境教研、角色卷入式教研等,點亮教師創新意識。在角色卷入式教研中大家轉化為開發商,組織者轉化為小鎮規劃辦主任并鼓勵大家大膽設想,調動教師的生活經驗,豐富我們小鎮的建設項目。當所有區域規劃完畢后班級又通過競拍獲得不同區域的經營權。這樣的方式很有效,教師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自己對商鋪設想。大家在這里都有一個新的角色,可以談自己的需求和設想,既關注自己又關注小鎮的整體建設。
細化小鎮核心價值,營造有趣、生動育人氛圍 一是分類和整合。分類、整合就是我們對幼兒園現有的玩具進行新的功能定位。例如,幼兒園有不同的車:推車、人力車、三輪車等。有推車但我們沒有施工的游戲,有人力車但我們沒有活動支持。于是我們將推車與搭建材料結合開設了搭建體驗屋。接下來,在小鎮的建設中部分車輛被改造為郵局車、警車,剩余的我們開設了一個租車行。現在幼兒園所有車輛都發揮著作用,平時普通的玩具材料在給它一個新的定義之后幼兒們都特別感興趣,尤其是我們的人力車,在租車行是熱門項目,幼兒們都特別喜歡坐人力車在小鎮里暢游。現在“和美小鎮”有4個大的區域,10多個小的活動區域,將幼兒們的游戲、生活、學習,直接聯系、整合,賦予新的功能。
二是串聯和并聯。串聯和并聯是針對小鎮中各商鋪與小鎮活動周期而言,在接下來的小鎮活動中,每個商鋪根據自身特點和領域進行劃分,對本商鋪的核心價值進行細致的梳理,各年級組在此過程中根據商鋪的核心價值進行小鎮四階段的逐步滲透,各商鋪細致梳理了招聘周和培訓周的工作流程和活動方案。
三是整合常態化事物,轉化幼兒活動方式。幼兒園門衛天天收快遞,于是教師們提出在雷鋒日時組織幼兒送快遞。幼兒們很喜歡這個活動,而且每個幼兒都有小柜子,班級有門牌編碼,我們可以為每個幼兒和班級、所有辦公室設定送信編碼。就這樣,快遞、每間屋子的標號、幼兒的柜子這些平時沒有任何關聯的事物,通過設計,組合成為開設郵局的條件。現在中一班已經實踐了第一期的郵局工作。推選出的五星快遞員開始嘗試培訓新的快遞員。別看是中班的幼兒,負責培訓時幼兒可以清楚解答所有問題,檢查所有組的活動情況。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幼兒快速進入角色,在幼兒看來這不是一個角色扮演游戲,而是他的工作。
轉換角色形成新的“社會”關系 一是發揮幼兒主體作用,形成小鎮公約。應該做怎樣的小鎮公民?應該制定怎樣的公約?針對這個問題我們組織了小鎮教研活動。每個年級組選派的幼兒代表一起討論公約內容,幼兒們通過標記的方式把自己的意見寫出來,通過討論幼兒們提出三十多條內容,包括安全、環境、服務、自我管理、交往等不同方面的建議。為了獲得更多的意見我們又發起公約征集活動,面向全體幼兒及家長。這些公約我們會繼續與幼兒商討匯總,形成公約。二是嘗試構建商鋪“關系網”,明晰幼兒交往路徑。關系網包括各種職業人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等,這些角色在不同的商鋪中,有著不同的交往路徑和角色職責。
為實現室內外活動的對接融合,在學期小鎮活動上我們嘗試通過主題暢游日的方式推進活動。按照班級主題,整合資源生成小鎮活動。如,9月中秋暢游日,突出中秋主題,樹燈籠、堆寶塔、玉兔搗藥、飲菊花茶、吃重陽糕。最美北京活動融合了重陽節和國慶節兩個節日。幼兒們聽京劇,寫毛筆字,看花式籃球表演,吃重陽糕,撘長城,聽北京故事,欣賞老年模特隊表演。很多幼兒從超市、花店為爺爺奶奶和老師買來了禮物。
總之,和美小鎮是我們園本社會實踐課程建設中的一次大膽的嘗試。在活動中幼兒們獲得了豐富的社會體驗、職業工作體驗、享樂休閑體驗、交往自主體驗等,進而實現了表達能力、交往能力、規劃能力等能力的發展。
本文系通州區2019年度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微社會實踐活動促幼兒交往能力發展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tzky2019160)”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教工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