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黨史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思想政治教育和歷史教育兩方面組成。中國共產黨發(fā)展至今,始終高度重視對黨史的學習與研究,且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學科體系。當前,我們正處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國家及教育部門對于黨史學習教育尤為重視,且在最新修訂的《中小學生守則》中的第一條就明確規(guī)定學生要“愛黨愛國愛人民,了解黨史國情,珍視國家榮譽”。因而,教育者們需要切實有效地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從而激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情懷。
同時,黨和國家在對青年學生加強黨史教育給予充分重視的基礎上,要求將黨史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去,以專業(yè)的角度、科學的方法來講述黨的歷史,即實現(xiàn)黨史教育的學科化。這是極具邏輯性思維的教育方法,能夠讓更多的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歷程、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核心內涵,從而更容易理解黨的歷史性決策。
將黨史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目的是真正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我們要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了解黨史學習的重要意義,讓他們知曉近代以來中國經歷的屈辱歷史,讓他們了解無數仁人志士的愛國抗爭史,尤其是黨的成立、發(fā)展以及在黨領導下的我國對外反抗侵略、對內解放人民、成立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等一系列歷史,從而感受到如今和平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同時,我們要讓學生們知曉:當前我國經濟迅速發(fā)展,以及軍事、醫(yī)療衛(wèi)生、科技等領域取得長足發(fā)展皆離不開黨的領導;我國之所以能打贏全面脫貧攻堅戰(zhàn),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取得勝利,能夠有當下的和平,皆是由于黨的正確領導。
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了解和學習黨史,把握黨的核心思想,并在此基礎上做好教書育人工作,肩負起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歷史使命,既要教好書,也要育好人。
首先,對黨史的學習與教育,最為關鍵的就是要把握住黨的革命史、建設史、改革以及黨為最廣大人民群眾而做出的努力與犧牲。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確黨史教育的積極作用,深入了解黨的發(fā)展歷程、改革史經驗等,并以此為基礎開展課堂教學,帶領學生深入學習黨史,讓他們既了解祖國與黨的過去,又能夠把握當下,兼顧未來,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同時,開展黨史教育,不僅要讓學生學習黨領導下的抗戰(zhàn)史、解放史,還需要讓學生看到黨如今所取得建設成就,從而充分感受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取得的實實在在的發(fā)展。此外,在黨史學習教育之外,教育者同樣需要為學生做好引導,要堅定馬克思主義,善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來處理各項工作。
其次,在開展黨史教育時,教育者需要根據課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改進教學形式,積極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的內容,以此不斷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知黨史,感黨恩,為黨的發(fā)展助力,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若在將黨史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教學中去的過程中,片面開展針對黨史知識的刻板化教學,那么學生則很難接受和理解。
各個學科教學中或多或少都會涉及黨史知識,這就需要各學科任課教師切實把握、深入學習,在教授學科知識的同時滲透黨史知識的教學。下面以與黨史有著緊密聯(lián)系的語文、道德與法治、政治學科為例,談談在學科教學中滲透黨史學習教育的具體方法。
首先,在語文學科教學方面,語文教師要在充分把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主動講解課本中涉及的黨史知識,將學生的夢想與黨的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以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例如,在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要引導學生深刻認識黨的發(fā)展歷程與艱辛,激發(fā)他們繼承先輩遺志的信念。
其次,在道德與法治學科中,教學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屈辱史、仁人志士的救亡圖存史以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曲折發(fā)展等內容時,歷史教師不僅需要為學生客觀講述歷史事件,了解中國共產黨為反抗侵略、解放人民所做出的犧牲和付出,更要引導學生深入剖析歷史人物的內在品質,讓他們感受先輩們的高尚情操與不屈精神。如從焦裕祿、孔繁森身上體會他們?yōu)槿嗣穸冻龅狞h員精神,從水稻雜交之父袁隆平爺爺身上感受他無私奉獻的精神等,以此來增強學生們的愛國情懷與責任感。
最后,在思想政治學科中,深刻把握課堂教學的內涵,要在講解思政知識的同時,竭力塑造學生正確的三觀。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為學生做好榜樣,提高自身的思想素養(yǎng)水準。具體言之,教師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明確的認知,要能夠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領導,在黨的教育方針下進行教學,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平等對待每一名學生,積極展開有效、合理的教學,并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真情實感,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紅色文化鑄就中國未來。總之,只有教育者自身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充分向學生展示愛國情懷、愛黨情懷。
總之,將黨史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能夠讓學生了解黨的發(fā)展史、奮斗史以及黨的工作中心、出發(fā)點與落腳點都在人民,進而產生擁護黨、愛戴黨的情感。對此,教育工作者應積極行動,深入學習黨史,提高自身的思想素養(yǎng)與教學能力,時刻踐行黨的安排。
(作者單位:北京市大興區(qū)禮賢鎮(zhèn)第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