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磊
(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農業農村局 四川自貢 643010)
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一直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近年來,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查合格率長年保持在高位,安全是有一定的保障的。但是,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畜禽農產品抽檢不合格問題依然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作為基層一線農業農村部門的一份子,倍感責任艱巨。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統籌發展和安全,強化綠色發展、標準引領和質量安全監管。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要對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為基層一線監管部門的一員,把好畜禽產品的質量安全,守住這“最后一公里”[1],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鏈條式的質量安全問題,是新發展階段農業農村發展的要求,更是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現實需要。
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不斷加大對食用農產品的抽檢力度,公開發布了一大批抽檢不合格信息。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市場監管部門發布了畜禽產品803批次,不合格農產品的占比21.14%。
從畜禽類抽檢不合格品種情況(如圖1所示)看,雞蛋、雞肉、豬肉等獸藥殘留批次最多。其中,雞蛋檢出249批次,主要是氟苯尼考、恩諾沙星殘留超標。雞肉和豬肉分別檢出162批次、108批次,主要是恩諾沙星、磺胺類殘留超標。
圖1 市場銷售畜禽類食用農產品抽檢不合格產品數量
從畜禽類抽檢不合格項目情況(如圖2所示)看,主要是恩諾沙星、氟苯尼考、磺胺類等獸藥殘留超標。此外,還發現禁用獸藥需要特別關注,其中,氧氟沙星檢出60批次,五氯酚酸鈉檢出32批次,呋喃唑酮代謝物檢出31批次(如圖2所示)。
圖2 市場銷售畜禽類食用農產品抽檢不合格項數量分布
從畜禽產品抽檢不合格地域來看,主要是山東省、河南省、重慶市等地。山東省檢出112批次不合格畜禽產品,主要是雞蛋和牛肉。河南省檢出106批次不合格畜禽產品,主要是雞蛋和羊肉;重慶市檢出79批次不合格畜禽產品,主要是雞蛋和豬肉(如圖3所示)。
圖3 各省市場銷售畜禽類食用農產品抽檢不合格數量分布
從畜禽產品殘留超標問題來源分析[2],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宣傳不到位。基層監管人員工作力量不足,造成對畜禽養殖場(戶)的安全用藥宣傳未全覆蓋,特別是畜禽禁用藥物管理、宣傳不到位。
2)投入品源頭問題。一些獸藥生產企業對所生產的獸藥添加禁用藥物或人用藥物成分,造成養殖戶用藥不規范。
3)養殖主體亂用藥。在畜禽養殖過程中違法違規使用禁用藥物、產蛋期禁用獸藥和停用獸藥的情況,而且不遵守獸藥休藥期制度。
做好畜禽產品上市前的監管,是保障畜禽產品安全的重要一環,“產”“管”并舉,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徑[3]。基層一線監管者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制定獸藥質量監督抽檢計劃,開展畜禽用獸藥產品質量監督抽查,重點抽查獸藥中違法添加禁止使用的藥品和其他化合物成分。加強對獸藥生產企業、經營單位的日常檢查,督促其將禁限用獸藥名錄上墻宣傳,嚴厲打擊生產假劣獸藥的違法違規行為。
摸清畜禽養殖場底數,指導畜禽主產區建立畜禽養殖重點主體監管名錄,對畜禽生產量較大或者發現問題較多的生產者實施名錄制管理,開展常態化跟蹤監管、指導和服務。落實畜禽養殖場質量安全告知和承諾制度。將《禁止使用的藥品和其他化合物以及停止使用的獸藥清單》發放至每一個畜禽養殖主體,并在基地關鍵顯著位置張貼明示。加強畜禽安全用藥培訓指導。加強對畜禽規模養殖場(小區)、畜禽養殖大縣的規范用藥宣傳培訓和技術指導,提高養殖場(戶)質量安全主體意識,督促落實畜禽用藥要求、休藥期制度規定。
指導畜禽養殖場(戶)優化畜禽養殖方式,推進適度規模養殖,開展“科學使用獸用抗菌藥”百千萬接力行動,實施畜禽標準化生產,發揮好轄區內龍頭企業做好示范帶動作用。積極發揮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的作用,指導畜禽養殖主體在自控自檢的基礎上開具合格證,壓實生產者主體責任。建立健全養殖主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創新智慧化監管手段實施監管。
重點檢查將禁用抗生素及禁停用藥物用于畜禽生產的違法行為,使用常規獸藥不執行獸藥休藥期的行為,用藥不記錄、亂填亂報等行為。加強畜禽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將檢出禁用、停用不合格樣品信息通報地方,跟進開展監督抽查,加強質量安全監管。聚焦畜禽上市產品農藥殘留問題開展風險評估,分析存在隱患、研究提出風險防控有關措施建議。加大殘留超標上市畜禽產品查處力度。協調市場監管部門,市場上一旦發現不合格畜禽產品,及時將產地信息反饋農業農村部門,鎖定問題來源,堅決查深查實、一查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