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美玉,鄧菲,耿雅麗
(華北制藥集團動物保健品有限責任公司 石家莊 052165)
加米霉素是一種新型的半合成大環內酯類動物專用抗生素,通過抑制細菌RNA依賴性蛋白合成而起抑菌和殺菌作用,是抗菌譜廣、抗菌活性較強的抗生素,主要用于防治溶血性曼氏桿菌、多殺巴氏桿菌、睡眠嗜組織菌和支原體引起的牛呼吸系統疾病(SRD)[1-3],并已在牛、羊飼養領域廣泛應用[1,4],扮演著家畜呼吸道重癥感染最后一道防線的重要角色。
近幾年,加米霉素以其吸收快、分布廣,在肺組織中濃度高,消除緩慢且藥效持久的優點,在全球的使用量迅速增長,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我國已批準使用該藥,但由于其劑量低,其毒性效果未見報道[5,6]。為科學的評價加米霉素原藥的急性毒性,本研究采用對大鼠經口灌胃加米霉素,并觀察分析大鼠的中毒癥狀及死亡情況,以期明確加米霉素對大鼠經口急性毒性反應,明確其半數致死劑量(LD50),為加米霉素在臨床中的正確使用提供依據。
加米霉素原藥(華北制藥集團動物保健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
健康SPF級SD大鼠(6~7周齡,體重160~180g,購自北京維通利華動物科技有限公司)。
試驗動物自由采食和飲水,飼料由北京科奧協力飼料有限公司購入,飲用水為無菌水,雌雄動物分籠飼養;飼養溫度控制在22±3℃之間,相對濕度控制在50%~60%;光照強度控制在200~300Lx;光源采取人工明暗各12h;氨濃度控制在14mg/m3以下;噪聲控制在50分貝以下。購入后在動物房飼養3d適應試驗環境,并達到試驗標準180~220g用于試驗。
以5,000mg/kg·bw為高劑量組,按5倍依次遞減設高、中、低三個劑量組,即分別以5,000mg/kg·bw、1,000mg/kg·bw、200mg/kg·bw為高、中、低劑量組開展預試驗。預試驗各個劑量組均為4只大鼠(雌、雄各半),將受試物用1%羧甲基纖維素鈉配置成混懸液,經口對SD大鼠進行灌胃染毒,大鼠灌胃體積為2mL/100g體重。灌胃前禁食8~12h,不限制飲水。染毒后觀察(觀察期為1~2周)大鼠的一般表現、中毒癥狀和死亡情況,并對死亡大鼠進行剖檢,做好記錄。試驗結果顯示,預試驗中各劑量組實驗動物(雌、雄各半)均未見死亡,即高劑量組(5,000mg/kg·bw)亦未見死亡,因此正式試驗的高劑量組可定為5,000mg/kg·bw。
根據預試驗結果,正式試驗的染毒劑量確定為5,000mg/kg·bw。將正式試驗的30只試驗大鼠隨機分為3組,每組10只(雌雄各半),每次取1組進行試驗,重復3次;將受試物用1%羧甲基纖維素鈉配置成混懸液,經口對SD大鼠進行灌胃染毒,灌胃體積為2mL/100g體重。灌胃前禁食8~12h,不限制飲水。染毒后觀察大鼠的一般表現、中毒癥狀和死亡情況,并對死亡大鼠進行剖檢,做好記錄。若所有試驗動物均未死亡,則試驗結束時每組隨機挑選2只受試動物進行大體剖檢并做好記錄。
試驗均采用隨機區組試驗,試驗重復三次進行。
數據采用Exce l201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及統計分析。
采用5,000mg/kg·bw加米霉素對大鼠進行灌胃后在試驗觀察期內均未見中毒癥狀(表1),亦未見死亡,且試驗結束時對大鼠進行大體剖檢顯示其心臟、肝臟、脾臟、肺臟、腎臟、胃腸道等組織器官均未見異常變化(表2)。

表1 動物臨床癥狀結果

表2 動物剖檢結果
按5,000mg/kg·bw劑量經口染毒,在試驗觀察期限內SD大鼠死亡率均為0%(0/10、0/10、0/10)(表3),可判定加米霉素原藥對SD大鼠經口急性毒性試驗的LD50大于5,000mg/kg·bw。

表3 動物死亡結果
相關研究表明加米霉素毒性較低,并且對動物主要器官系統如心臟、腎臟及神經系統無明顯副作用,LD50較高[7]。本研究結果也表明加米霉素原藥對大鼠經口LD50大于5,000mg/kg·bw,并且所有受試SD大鼠在試驗觀察期內均未見中毒癥狀,亦未見死亡,且試驗結束時剖檢大鼠的心臟、肝臟、脾臟、肺臟、腎臟、胃腸道等組織器官均未見異常變化,這與前人研究結果相吻合,臨床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