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有效推動了云南少數民族原生態民族音樂的發展,使更多的人了解到云南原生態民族音樂藝術。云南原生態民族音樂包含了較多的藝術類別,與流行音樂等音樂形式有所不同的是云南原生態民族音樂彰顯了云南少數民族的藝術特色,其中包含了云南少數民族對生命的向往、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等。
盡管云南原生態民族音樂起源于民間,但是由于時代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云南原生態民族音樂的表現手法、表現形式都受到影響。云南省是我國的少數民族聚集地之一,當地民風淳樸,擁有極具特色的民族風情,所以云南當地原生態民族音樂極具當地特色,也受到世界的廣泛關注。
(一)云南原生態音樂中的民族歌調
我國少數民族文化極具特色,任何一個少數民族都有著其特有的原生態音樂,其歌唱形式、表現手法與民族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息息相關,云南原生態民族音樂包含了民族特色文化,所以追溯原生態音樂的“根”,終究是離不開民族文化的支撐。以云南地區為例,云南省一共有25個少數民族,以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等為主。根據云南當地的原生態音樂的演唱手法,并且深入分析可以得知當地的原生態音樂大致分為戲曲唱腔演唱手法、少數民族歌調演唱手法和曲藝演唱手法等,這些歌調體現著云南地區不同民族的民族特質。如今,在云南當地占據主要演唱歌調地位的當數少數民族歌調演唱手法,現行的少數民族歌調演唱手法是對傳統演唱手法的包裝與升級。
(二)云南原生態音樂體現了民族精神
云南原生態音樂是云南地區少數民族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云南地區有25個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的文化精神與民族的原生態音樂互相滲透。以云南當地的鄉土歌舞《云南映像》(《云南印象》)為例,此歌舞中集結了云南地區少數民族文化精神,并且由于這首歌舞中的表演藝術家大多來自于民間,其身上的質樸的精神帶動了歌舞的感染力,所以在表演過程中將“以人體動態保存和展現民族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整個表演過程中喚醒了人們對民族的認同感,有效維護了社會穩定,增強了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促進了民族的協調發展,實現了共同進步。
(三)原生態音樂形式體現了對傳統音樂的揚棄
歷經千百年的少數民族文化發展,在近年來,原生態音樂受到了科學技術的沖擊,并且經過人口遷徙、生活方式的改變,云南原生態音樂的社會基礎也有所改變。從表面現象而言,云南原生態民族音樂包含了許多戲曲、曲藝等形式的精華,即使如此,云南原生態音樂仍然延續了古老的傳統形式,同時也結合了地區性的發展特色,形成了眾多音樂風格當中獨樹一幟的特色。從整體方面而言,云南原生態音樂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戲曲的唱法,但又在不斷創新,具有時代的代表性,受到各個年齡段聽眾的喜愛。
(一)體現了對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回首我國歷史文化的發展進程,云南地區以其獨特的地域優勢在我國農耕民族地區形成一道獨特靚麗的風景線,所以這也意味著云南少數民族非常尊重大自然環境和對生命存在敬畏之心。云南少數民族在日常的生活、生產當中,對大自然景觀、人文環境與社會環境有著崇敬之心,尊崇大自然的變化規律,尊重大自然與人類行為的和諧共處,所以原生態音樂應運而生。云南原生態音樂的出現體現了云南少數民族的日常生活,也是當地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體現了少數民族對于生活的信念。
(二)表現內容極具生活化
云南原生態音樂充分表現了當地人們的體力活動,將人們日常勞動進行生動表現,同時將勞動過程中的情感進行彰顯,所以云南原生態音樂在表現內容中極具生活化,能夠引起表演者和聽眾之間的共鳴。以云南少數民族的“羅作舞”為例,“羅作舞”講述了勞動者日常生產勞作內容。我們對少數民族的印象通常是能歌善舞,歌曲、舞蹈已經成為少數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以云南原生態音樂為例,在特定的節日或者環境下,都會有其民族代表性歌曲。除此之外,云南省彝族的歌唱活動不僅傳遞了彝族悠久的傳統文化,更反映了彝族的習俗。不同的歌曲有著不同的曲調,以“滾山珠”為例,其音樂特點是在進行舞蹈表演過程中,表演人員手持蘆笙,與舞蹈進行緊密地協調與融合。“滾山珠”用于伴奏的蘆笙曲調高度不同,但是持續完美,隨著伴奏音量的增強,聽眾仍能夠聽到旋律,更能被觀眾所接受。蘆笙屬于云南原生態音樂的傳統民族配樂器具,也是“滾山珠”舞蹈過程中的主要表演器具。
(三) 云南原生態音樂藝術特性
1.儀式化
縱觀我國的音樂發展史,對于云南地區而言,音樂是當地少數民族儀式,儀式音樂中含有大量豐富的宗教情感,能夠加強當地人民對宗教的信仰。站在整體的角度而言,云南原生態民族音樂在發展方面具有悠久的歷史,對于當地的生活、生產勞作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
2.歌詞特點
經過筆者的研究發現,云南原生態音樂的歌詞中主要包含了少數民族特有的民族節氣和婚戀習俗,以謝維耕所著的《大苗山》為例,《大苗山》中的“蘆空”、“木鼓”、“吊腳樓”將苗族人民的樂器和居住文化進行了詳盡的記敘。除此之外云南原生態音樂的歌詞中描繪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例如吳伯昌所作的《尋找太陽升起的地方》中將洶涌的“金沙水”和“烏蒙山”進行描繪,將祖國的秀麗風光通過歌詞的形式加以展現。
(一)社會功能
音樂能夠將人的情感進行表達,當今社會人們在社會中生存會面臨各種壓力,對于云南地區而言,原生態音樂能夠讓人感受到溫暖,歡快的曲調會帶動聽者的情緒。并且在現行的原生態音樂的創作過程中,創作者會將“太陽”、“陽光”、“祖國”等美好的詞匯融入其中,讓人感受到云南地區人民的質樸。以《云南印象》為例,《云南印象》對生命的信息、真諦的探索讓人們更容易接受,產生溫馨感。原生態音樂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已經與民眾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
(二)保護民族文化遺產
云南原生態音樂是云南地區特色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其中飽含著豐富的民族特色和濃厚的文化底蘊,因此從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的層面而言,保護云南原生態音樂就是保護我國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據分析,云南原生態音樂的創作與當地少數民族人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從其中的唱腔、表現手法能夠體現廣大勞動人民的真情實感,將歌曲與人們的生活相結合能夠引導年輕人對當代生活和民族文化有新的認知。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民眾通過原生態音樂能夠統一民眾行動,振奮民族精神,表達內心情感,是民族文化表達方式的主要渠道。
(三)有利于當代民族音樂發展和創新
經過筆者對當今世界音樂的了解發現,當今時代更為人們所知曉的是西方美聲唱法或者國際流行音樂唱法,原生態音樂所占據的比重較少。但是為了將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向世界傳播,就應該注重探究和發掘少數民族原生態音樂。在新時期的大環境之下,藝術領域形式繁多,站在發揚民族音樂文化層面,我們需要站在世界的角度上,以創新的手法推動民族藝術的發展。
(一)當代云南原生態民族音樂傳承現狀及問題
當今云南原生態音樂面臨兩大危機。一是流行音樂元素的融入,二是商業元素的融入。流行音樂元素的融入破壞了原生態音樂的“原始性”,造成了對原生態音樂的破壞,以現代化的歌舞編排和大量的舞臺燈光設計,導致原生態音樂失去了本真。商業元素的融入將資本與歌曲相結合,通過華麗的舞美、燈光等效果對云南原生態音樂進行渲染,并且在商業因素的影響之下,云南原生態音樂的發展受到了制約,在傳承過程中往往感到力不從心。
(二)云南原生態民族音樂傳承措施
在云南原生態民族音樂的發展與傳承過程中,應當從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方面進行定位。云南原生態音樂進行商業化包裝過程中,應從當地文化和當地民眾的立場出發,保留云南原生態音樂的本質和其文化特征。除此之外,在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中注重建立適當的標準和要求,切忌將“原生態”作為音樂評判的標準,所以在新時代下,從科學技術的角度出發,運用合理的科學思維看待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所以在發展云南原生態民族音樂的道路上,需要積極結合云南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制定相關政策,推動旅游業的發展,將原生態音樂與旅游資源相結合,建立民俗旅游景點,促進當地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此基礎上,游客在旅游過程中也成為原生態音樂文化的見證者和發揚者。
云南原生態音樂是我國民族藝術文化的表現,具有較為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傳承與發揚的道路上彰顯著我泱泱大國的民族精神。自改革開放后,藝術的可塑性和開放性逐漸加強,原生態音樂仍應該秉承著文化傳承的信念,在社會中發揮重要的文化傳承職能,推動社會積極向上。云南原生態音樂面對現代科學技術和商業元素的沖擊,傳承者應該積極制定保護政策,為原生態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保駕護航,這不僅是云南地區人民的任務,更是全世界各個民族的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胡東冶:《新形勢下我國民族聲樂發展構想——弘揚原生態民族音樂》,《音樂生活》2007年第3期。
[2]李冬梅:《云南少數民族原生態音樂中的生態意識——評〈云南少數民族原生態音樂研究〉》,《環境工程》2021年第39期。
[3]董安汝:《民族音樂學“雙視角”視野下紅河州哈尼族音樂傳承與發展的踐行者李元慶》2020年。
[4]周硯馨:《“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評和云峰〈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一書》,《大眾文藝》2015年第17期。
[5]毛美娜:《“原生態”藝術創作的“三態”——評〈云南少數民族原生態音樂研究〉》,《中國教育學刊》2014年第5期。
[6]陳旭:《留住民族音樂的根——讀〈云南原生態民歌選集〉有感》,《民族音樂》2011年第6期。
[7]楊民康:《論原生態民歌展示活動的意義和作用——兼談云南少數民族音樂的幾種文化保護與傳承模式》,《音樂探索》2011年第3期。
歐陽麗梅 云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一級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