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瑩
摘? 要: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科技情報工作在“互聯網+”時代也面臨著巨大的變革,如何更好地提供情報服務,為區域性科技創新發展注入動力,成了傳統科技情報機構要解決的大問題。該文簡述了傳統科技情報機構在邁入“情報服務3.0”之后的現狀和面臨的現實性問題,并從重新明確核心競爭力、加快人才培養、建立智庫及平臺、提高數據挖掘能力、創建“情報快速生產線”、服務模式創新這6個方面提出了在“互聯網+”時代情報服務創新發展的路徑思考。
關鍵詞:互聯網+? ?情報服務3.0? ?科技情報+? 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G35?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7(b)-0172-04
Thoughts on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Path of Sci-Tech Information Service in the "Internet +" Era
HUANG Ying
(Sha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Shaoyang, Hunan Province, 42200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tech information work is also facing tremendous changes in the "Internet+" era. How to provide intelligence services better and inject momentum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that tradi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agencies need to solve. This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status quo of and the reality faced by tradi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institutions after entering "Information Service3.0", and proposes thoughts on the pathway of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the "Internet+" era from six aspects: redefining core competence, accelerating talent cultivation, establishing think tanks and platforms, improving data mining capabilities, creating "information express production lines", and innovating service models.
Key Words: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3.0;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Innovative development
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科技服務是實現科技創新引領企業升級、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關鍵一環,支持科技咨詢機構積極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創新服務模式,發展競爭情報分析、科技查新和文獻檢索等科技信息服務。而在現實中,傳統的科技情報服務卻進展緩慢,尤其是地市級科技情報服務機構,這其中有硬件(大環境和經費投入)原因,更多的是軟件(人才和理念)因素。隨著“互聯網+”成為國家戰略,帶來對情報服務的高質量需求,迫使傳統科技情報機構也必須順應發展,對自身的科技情報服務進行提質升級、發展創新。
1? 大數據讓情報服務進入3.0時代
1.1 “過時”的情報1.0和2.0
根據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李輝等的定義,情報服務分1.0、2.0和3.0三個階段。1.0時代是指1956年到1978年,這是專職情報機構建立初期,人們的信息來源是紙質圖書文獻,而當時的科技情報機構運用體制優勢,掌握了大量的紙質文獻資源,提供的是文獻檢索和利用的信息傳遞服務[1]。2.0時代是指1979年到2012年,尤其是1994年中國進入互聯網之后,情報服務開始與國際接軌,建立起各種專業數據庫,同時情報服務的需求也趨向專題化和定制化,并開始主動推送“經過加工、提煉與處理之后的情報”(即知識),這成了2.0時代情報服務的主導范式。
1.2 情報3.0:順應時代的大數據潮流產物
2013年,科技部將大數據列入973基礎研究計劃,標志著中國開始邁入“云物移大智(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新一代信息社會,徹底改變了傳統科技情報工作的工具和手段,同時也改變了科技情報服務科技創新和決策的方式。科技情報工作者獲取信息的途徑更多,且還可以通過不斷拓展數據資源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將知識集成與智能服務融合成“互聯網+情報”新形態,智能化的知識整合、挖掘、計算演進,并將其轉化為生產力,從而對服務對象的科技創新和決策產生影響。這就是3.0時代:情報智能服務[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