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秉輝
七寶古鎮
張充仁紀念館
七寶古鎮位于上海市西南部,由于市區拓展,七寶已成城中之鎮,人煙稠密,交通便捷,有地鐵直達,古鎮老街已成市西地區重要觀光休閑之地。七寶古鎮起源于北宋,興盛于明清,至今千余年矣。
提起“七寶”之名,每令人追詢有哪七寶?答曰:飛來佛、汆來鐘、金字蓮花經、神樹、金雞、玉斧與玉筷是也。“飛來佛”是明萬歷年間邑人徐泮集資鑄造之南教寺如來鐵佛,“汆來鐘”則為七寶寺僧博洽化緣鑄就,“蓮花經”為越王錢穆妃以金粉工筆寫就,“神樹”指七寶寺中之千年梓樹。此四寶雖有神化,但確有實物可證,另三寶則純屬民間傳說,如“玉筷”是玉皇大帝所賜之類,無有可稽者。
七寶地區早已城市化,如今高樓林立,車水馬龍,與上海市區毫無二致,唯青年路旁七寶古街一帶猶存古風遺韻,不過亦已充分開發,而且主要是商業開發,余地無多了。古街入口處有仿古建筑鐘樓及小廣場,廣場一隅建有假山瀑布,倒也令人耳目一新。古街分南北兩段,北大街商戶多經營旅游工藝品,南大街則多風味小吃店,雖名為“大街”,實則寬不足4米,節假日游客蜂擁而至,人頭攢動不亞于城隍廟會。此次造訪,適值防疫期間,游客減少,方覺通行無礙。江南古鎮的老街商業開發大同小異,七寶尤其興旺罷了。
我以為七寶老街的特色觀光游覽之處是在南北大街交匯處的蒲匯塘石拱橋兩側。雖酒樓茶肆其建筑亦多呈飛檐翹角之勢,粉墻黛瓦,馬頭墻高聳,配以朱紅欄桿,甚顯貴胄之氣。又兼岸邊多植垂柳,柳梢之下荷葉田田,微風拂過,清香沁人心脾,若在臨河窗下品茗,信為人生樂事。
石拱橋北有避風臺,臺側有張充仁先生紀念館。張充仁先生為我國早期油畫、雕塑大師,七寶鎮人,早年入西人所辦之土山灣畫室學習,后留學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美術學院,學成歸國后在滬上辦張充仁畫室課徒,對推動我國現代油畫、雕塑的發展貢獻良多。紀念館門前立有張先生塑像,惜乎欠于生動。紀念館規模雖不大,然亦足以緬懷鄉賢,并為古鎮老街添一份文化氣息。
是日前往探究之時,乘地鐵9號線至“七寶站”下,出口即在一大型購物商場之內。七寶地區原本商業繁榮,又新增此商場,購物、餐飲兩宜,大型空調夏日送涼、冬日送暖,故雖是防疫期間而且亦非節假之日,仍是熱鬧非凡,人氣之足事實上勝過七寶老街。此情似乎提示我們:古鎮老街的開發似乎亦應有些創新之意才好,古與老固然是古鎮老街特色所在,但不等于千篇一律的珍珠項鏈、絹制宮扇、文房四寶、繡花布鞋、臭豆腐、粉絲湯、羊肉串、糖葫蘆……在柳蔭窗下、荷花香處吃一碗小餛飩,終不及坐而品茗來得優雅。如若品茗之時又有江南絲竹、姑蘇評彈相伴,則必令人身心愉悅。人們衣食豐足之后需要更多的精神生活,古鎮老街有豐富的文化沉淀可供發掘,抑或一時不甚興旺,但總宜提倡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