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兆艷
摘要: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基礎,是企業實現經營效益最大化的關鍵,財務管理的目標最終是通過財務人員的高績效工作實現的,因此財務績效管理對高效完成企業財務目標,提升企業發展效能顯得格外重要。本文主要闡述了財務績效管理相關的概念和理論綜述,對影響企業財務績效管理的因素,進行了深入解析,探究了企業財務績效管理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困境和挑戰,提出提升財務績效管理質量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財務績效管理;企業管理;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強化財務績效管理能促進企業長期可持續的發展。當前國內眾多企業,面臨財務績效管理質量不高等一系列問題,導致企業的財務績效管理方法和體系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提升財務績效管理質量是實現財務戰略目標的關鍵。
一、財務績效管理概述
(一)績效與財務績效的概念
績效就是組織或者個人在一定的資源、環境下對目標和工作完成效果的衡量,它是考核個人、團隊或者組織目標完成度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績效包括業績和效率兩個方面,既要衡量企業的經營業績,又要衡量個人、團隊、組織在一定時間內的工作或經營效率。
財務績效作為績效的組成部分,它是從財務的視角,通過成本控制、資金配置和資金管理等方面體現企業的經營成效,成為企業經營是否良好的最為直觀的表現。企業財務績效評價主要是通過具體的財務指標對企業一定時間內的財務狀況以及企業經營效果進行衡量,一般評價主要包括盈利、營運、償債、成長四個方面的能力體現。其中盈利能力主要是指企業資本的獲利能力,營運能力主要指企業資產的周轉速度,償債能力主要是指企業償付各項債務的能力,成長能力主要指企業未來的增長潛力。
(二)財務績效評價的理論基礎
1.財務績效評價的基本理論
(1)委托代理理論
基于現代企業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分離,企業內普遍存在著代理關系,該理論則產生于代理關系,由于經營者和所有者追求的目標不一致,因此建立科學合理的企業績效評估機制,對經營者的工作和管理水平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格外重要。
(2)利益相關者理論
該理論認為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不能僅僅顧及股東利益的最大化,還需要注重相關政府部門、企業客戶以及企業債權人等相關利益者的權益,平衡各種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也是企業經營管理非常重要的內容,而績效評價則是其最重要的管理手段。
(3)權變管理理論
該理論是通過模型分析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管理關系,企業內部管理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也要調整、變化相應的績效評價,以及財務績效評價,也需要考慮企業內部和外部兩方面的環境,需要將內外部兩方面要素結合起來。
2.企業財務績效評價的構成要素
企業財務績效評價體系主要包括評價目的、評價原則、評價標準、評價方法、評價報告五項要素。評價目的主要是指財務績效評價的使命和目標,即提高企業競爭力,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實現經營利潤最大化。因此,評價體系的制定,需要全面客觀反映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類問題。評價原則主要包括綜合性、客觀性和績效性,綜合性主要指評價需要反映財務、營運等綜合情況;客觀性主要指要考慮企業內外部因素,進行客觀的評價體系構建;績效性主要指財務績效評價應當可以提升企業的盈利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財務績效評價標準主要包括預算、歷史和行業標準。主要是指企業在制定財務績效評價標準時需要綜合參考企業過去的經營情況、未來預估的經營情況,以及同行業的經營水平進行制定。目前財務績效評價方法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單一指標評價法,另一類是綜合指標評價法。單一指標評價法主要是指以單獨的企業經營指標作為參考依據進行評價,不具備綜合性;綜合指標評價法又包括因子分析法、熵權法等方法,評價指標一般包含多個維度、多項指標。而評價報告主要是指經過一系列的評價原則、評價方法等過程進而形成的評價報告,其內容應包括指標差異的計算和分析,以及最終的財務績效評價結論,以便為日后的經營戰略制定作指導。
二、企業財務績效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財務績效管理意識
目前企業的大部分員工對企業財務績效管理的內涵不理解,對財務績效管理的認識不足,單純地認為企業財務績效管理就是會計核算,不能正確理解財務績效管理,對企業經營發展所起到的激勵作用。同時,部分企業管理者管理理念比較落后,對新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接受度不夠,無法學習和運用先進的財務績效管理方法,進而導致企業內部產生諸多問題。第三,企業管理者缺乏財務績效管理理念,眾多企業管理者只注重企業的經營收入情況,對企業成本、費用等支出情況不夠重視,不能夠合理有效進行成本控制,導致財務績效管理的效率相對較低。
(二)財務績效管理缺乏系統性
第一,缺乏系統性的財務績效管理目標,和系統的績效管理約束制度,員工的財務績效考核與所在組織的績效考核相對獨立,兩者缺乏統一性和一致性,這也是目前大部分企業都普遍存在的問題,績效考核體系對員工和管理者財務績效考核是分離的,只關注了對員工的考核,對管理者的考核往往被忽視。第二,財務績效評價方法和績效評價指標都比較模糊,財務績效評價方法不健全,相應的評價指標確定的方式相對隨意,導致財務績效評價缺乏透明度,可操作性較差。第三,企業財務績效考核缺乏系統的溝通機制,績效考核機制的合理性,以及考核結果都無法及時得到員工的反饋,溝通機制的缺失,也是導致財務績效管理制度難以推行的重要原因。第四,企業內存在各個不同的部門,各個部門的經營目標和利益訴求也各不相同,目前大部分財務績效考核的方法,并不能兼顧各個部門的經營目標,在財務績效管理的過程中,還可能導致各個部門矛盾激化,更降低了員工參與財務績效管理的積極性,增加企業財務績效管理的難度。
(三)缺乏健全的財務績效管理制度
財務績效管理制度是一整套系統的制度和工程,不僅僅包括預算管理制度,還包括內部控制制度、成本控制制度等各個方面。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的財務績效管理制度還相對落后,難以與當前的市場環境以及企業發展相匹配,具體表現為:第一,缺乏健全的成本控制意識和相應的成本管理制度,越來越多的管理者將關注方向,集中在企業的經濟利益和經營收入方面,而對經營過程中的成本管控以及內部控制等方面重視程度不足,也缺乏相應的管控制度,一味追求高收入增長、高利潤回報,為企業發展埋下了諸多隱患。第二,由于大部分企業缺乏健全的內控機制,財務績效管理相關的工作內容與制度要求不能很好地匹配,進而導致財務績效管理的過程中,經常出現核算偏差等問題。第三,缺乏健全的財務績效考核制度,健全的財務績效考核制度應該包括評價目標、評價原則、評價標準、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體系,由于企業管理者以及員工缺乏財務績效管理的意識,不理解財務績效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大部分企業并沒有清晰的財務績效評價目標、原則和標準,導致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也相對滯后,與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相脫離,并不能很好地發揮財務評價的作用。第四,缺乏健全的財務績效管理制度,也會導致企業難以全面了解自身的財務狀況,無法及時調整企業發展戰略和方向,進而阻礙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第五,財務績效考核周期缺乏合理性,目前大部分企業的財務績效考核周期較長,財務績效考核無法及時發現公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導致財務績效考核結果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降低了財務績效考核的作用和價值。
(四)財務績效評價體系不完善
財務績效評價體系包括績效評價方法和對應的指標體系,缺乏科學合理的財務績效評價指標和方法,企業的財務績效評價結果就會脫離企業的經營目標和發展戰略。目前大部分公司所采用的財務績效評價方法和指標相對單一,不同行業具有不同的行業屬性和特點,目前尚且沒有一套適用于所有行業的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大部分企業對于財務績效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的建立也都是生搬硬套,鮮少有企業針對自身的特點和經營情況進行評價方法的創新和改進。
三、優化和提升財務績效管理質量的建議措施
(一)樹立企業財務績效管理理念和意識
企業要重視對員工財務績效管理意識的培養,樹立良好的財務績效管理理念,尤其是要考慮企業的發展戰略,強化以企業發展戰略為導向的財務績效管理理念形成,企業的發展戰略是企業在總結和評估市場環境、歷史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展望未來發展而制定的企業發展目標、發展策略和方案。企業發展戰略是企業發展的目標和方向,也是企業不斷進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據。財務績效管理應該以企業發展戰略為導向樹立財務績效管理理念,提升管理者以及員工的財務績效管理意識。首先,以企業戰略為導向,進行財務績效管理理念的宣貫,可以更好的保證財務績效管理與企業經營目標、企業發展戰略以及企業文化形成高度一致,有助于管理者、員工對財務績效管理形成統一的認識,幫助管理者和員工在進行財務績效管理的過程中,樹立全局意識和長遠意識,提高管理者和員工對財務績效管理的重視程度。
(二)建立系統的績效管理體系
全面系統的財務績效管理體系應該包括明確的目標、詳細的執行計劃、健全的考核機制,以及財務績效反饋溝通機制。因此,企業首先需要制定明確的財務績效管理目標,根據企業所處的市場和行業環境,綜合考慮各個部門之間的關系及各部門的經營目標,確定能夠統一各個部門的財務績效管理的目標;其次,企業需要制定詳細的財務績效管理計劃,該計劃的制定需要將各個部門都囊括在內,充分調動各個部門的參與積極性,確保每個部門都要參與到財務績效管理的過程當中,防止部門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問題;第三,在進行財務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制定的過程中,需要盡可能采取定量和定性兩方面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根據企業經營發展的實際情況,以及各類企業的行業特殊性,對財務績效評價方法和指標進行優化和改進,并制定相應的財務績效考核標準和制度,對可能出現的財務績效評價偏差進行控制;第四,企業應當建立及時有效的財務績效考核反饋溝通機制,在將考核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給對應員工和部門的同時,廣泛征集員工對于考核機制,以及考核結果的反饋意見,不斷更新和優化考核機制,同時將員工、部門的薪資和獎金與績效考核結果掛鉤,增加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三)完善企業財務績效管理制度
財務績效管理制度是一套系統性的制度和工程,不僅包括財務和成本相關的管理制度,還包括內部控制、內部審計、績效考核等制度,健全的財務績效管理制度,是發揮財務績效管理作用的前提和關鍵,任何制度的缺失都會使企業的財務績效管理質量大打折扣。企業不僅需要基于財務管理的視角,制定和完善資金、資產相關的財務制度,還需要根據企業自身的經營情況和特點制定和完善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制度,強化企業的內部控制,使績效管理的制度和工作內容能夠更好的匹配,最后,企業還需要制定全面的績效考核制度,全方位、多維度的對員工的工作績效進行考核,保證考核結果更加科學、合理、真實。
(四)完善財務績效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
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發展的需求和特點制定適合自身的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其內容應該涵蓋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可以衡量企業收入和盈利性的指標,例如資產回報率、凈利潤率等;第二,可以衡量企業風險性的指標,例如企業的資本充足率等;第三,可以衡量企業流動性的指標,例如流動比率等指標;第四,可以衡量企業未來發展性的指標,例如所有者權益增長率等。關于評價方法的選擇,企業應該綜合考慮采用數據包絡分析法、層次分析法、熵權法等多種方法對財務績效進行綜合評價。
關于評價指標的選擇和確定方面,企業應當著重分析影響評價結果的因素,從中篩選確定評價指標體系,同時還需要考慮指標的可獲得性以及數據的準確性,確保評價指標容易獲取,且容易被準確的衡量。同時,為了提升財務績效評價的效果,企業內部應該形成專門的財務績效評價表,對財務績效管理的效果進行評價,及時發現財務績效管理制度,以及操作過程中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和完善。對財務績效管理的效果進行評價,也可以保證企業的財務績效評價體系,可以適應多變的市場和行業環境。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財務績效管理是企業管理最重要的一項內容之一,同時也是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以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當然,企業財務績效管理體系也相對復雜,企業應該從樹立以企業戰略為導向的財務績效管理理念、建立系統的績效管理體系、完善企業財務績效管理制度、健全財務績效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等方面不斷優化和提升企業財務績效管理的質量,進而不斷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梁高越.企業財務績效管理的質量提升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9): 116-117.
[2]李蔚玲,曾詩云.企業財務績效管理的質量提升策略的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9(09):213.
[3]廖丹丹.企業財務績效管理質量的提升研究[J].會計師,2019(12):25-26.
[4]Simona Popa,Pedro Soto-Acosta, Daniel Perez-Gonzalez.An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electronic business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Spanish manufacturing SMEs.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18(136): 355-362
[5]趙光臨.企業財務績效管理質量提升的解決對策[J].市場觀察,2019(10):72.
[6]許麗.中小企業財務績效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國際商務財會,2019(07): 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