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 _ 首都師范大學實驗小學
2016年初,首都師范大學實驗小學提出了“角落課程”的理念,基于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培育,在“致遠教育”引領下,采用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合作研發的方式,開展以兒童為中心的涉及健康、高雅、創意、開放、和諧五大領域的校本課程。在角落課程開發過程中,經歷了“師生磨合-生生合作-自主管理-自主評價”等階段,以“學問思辨行”的學習軌跡,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兒童課程建構模式。
兒童的學習是一個經驗不斷生長的過程,也是課程動態發展的過程。“致遠教育”理念為學生創造了可以盡情發展的空間,“角落課程”倡導的就是讓兒童有發自內心喜歡的、真正屬于自己的課程。
學校角落課程是三大課程體系中探究類課程中的一項,也是“成長課堂”大延學的內容之一。在學生自主研發、自主組隊、自主溝通協作的過程中,實現“校園處處有文化,角落處處有課程”的理念,讓兒童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和主體。
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屬于學生,那里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蘊藏著課程的意義和兒童文化的密碼,是激發學生創造的沃土。學生可以根據角落課程的主題和設計自主選擇地點,銀杏樹下、養正軒里、逐夢坊上、葡萄架下、綠茵操場、圖書館……每學期的角落課程分為籌備期、授課期、總結整理期,在每個午間的20分鐘,學生自主設計的課程點亮校園的每一處風景。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角落課程正是從發現問題而來,由合作共學而生,在課程實踐中發展合作、探究、審辨的功能,在課程后的總結中學會評價與反思,形成“學問思辨行”的良性循環,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路上學會學習。作為協助角落課程管理的學生管理員“小坊管”,則在協調、組織、審核等工作中提升了能力。受疫情影響,我們還開發了角落課程的線上功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具體操作流程見下圖:

在“致遠教育”中,角落課程以探究類課程的實施方式讓每個學生都可以成為課程的主人。學生的可塑性和超強的組織協調能力成就學生對課程學習發自內心的熱愛。
“羽毛筆的故事”“魔術師露餡了”“水星的秘密”“心肺復蘇真奇妙”“我們的云上畢業旅行”……所有的課程都受到學生的歡迎。學校也將參與角落課程的情況記入學生綜合評價,期待學生通過角落課程的歷練成為會學習、會生活的蓬勃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