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艷 _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
將美學思維融入信息技術,可以讓信息技術課“美”起來,讓學生在美的課堂中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本文以“山水畫卷——Photoshop特效設計實用技巧”為例,通過闡述如何將信息技術與國畫藝術進行融合來進行說明。
“山水畫卷——Photoshop特效設計實用技巧”是針對初二年級學生開設的信息技術課程,是我在《信息技術基礎》(必修)教材基礎上對教材內容進行的拓展。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是使用Photoshop制作一幅山水畫卷。學生在初一年級已經接觸過Adobe Photoshop軟件,初步掌握了圖片處理的基本應用操作,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和自學能力。所以,枯燥的技術學習對于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不適合了。“山水畫卷”屬于高級應用方面的內容,將中國傳統文化——國畫藝術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可以讓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內容變得美起來。
在課的開始,讓學生們欣賞三幅中國山水畫的名作,分別是北宋巨然的《秋山問道圖》、明代唐寅的《落霞孤鶩圖》以及北宋范寬的《雪景寒林圖》。以欣賞名畫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借此引出“山水畫卷——Photoshop特效設計實用技巧”的課題。整個教學過程涉及三個任務,都體現了“結合山水藝術、提升操作技術”:以巨然、唐寅、范寬的名畫引入“水墨山水”制作,以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引入“青綠山水”制作,以趙孟頫《二羊圖》引入“印章”制作。“詩、書、畫、印”每一環節的引入和實踐都在欣賞美、創作美。
在制作山水畫卷的過程中,會產生技術與藝術碰撞的美。本節課是Photoshop的綜合實踐課,對學生綜合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學生難免會對某些操作不熟悉或忘記,可能會遇到問題和困難。這就需要教師在軟件使用方法,也就是教授“技”的層面上下功夫。此外,本節課學習運用Adobe Photoshop制作一幅山水畫。山水畫是什么,有哪些構成元素,取景、構圖、比例、色彩、布局等美術概念技藝、美學思維貫穿整個課程。
教學形式之美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學環節設計節奏之美,二是教學媒介形式之美。
本節課在環節設計上呈現輕重緩急、動靜相宜的特點,共設計了10個環節,分別是創設情境、明確目標、知識點撥、實踐操作、知識補充、實踐練習、提升完善、自主操作、效果評價、拓展提升。環節非常緊湊,教師必須實時把握課堂節奏,堅持少講精講,多采用提問和提示的方式啟發引導學生,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探究。
借助現代信息媒介讓教學形式更美。我精心準備了兩個微課視頻,一個是為普及印章知識設計的微課《印章介紹》,另一個是介紹如何使用Photoshop軟件繪制印章的《印章制作》。兩個具有美感的微課視頻對補充整個課程知識空白點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讓學生容易學會學懂,樹立信心。
“美”的教學影響不局限于讓學生享受到美的教學內容、沉浸于美的教學形式,而是拓展延伸到形成活躍的課堂氛圍、美好的師生關系。
以美的形象影響學生,提升其課堂注意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形象會影響學生對課堂的感知力和注意力。恰當的、適合本課程內容的著裝,飽滿的精神狀態,是與學生良好互動的基礎。課堂中教師的語言、神態、舉手投足都要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與學生“共情”“同頻”,使課堂氣氛更活躍。
以真的感情影響學生,使其“親其師而信其道”。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感情是自然、真摯的。我常常以鼓勵學生為主,對表現優異的學生發放獎勵卡,激發更多的課堂活力;對進度稍慢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讓所有學生都能當堂完成學習任務。
美,無處不在,永無止境。我力求將美的思維融入到信息技術教育中,讓信息技術超越單純的技術工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