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延斌
外傷性骨折發生率較高,對患者自身有一定的不良影響。根據具體情況,需要注意做好救治工作。內固定治療效果顯著,可保證手術成功,避免術后并發癥。其中,當歸補血湯在患者治療中作用突出,經合理治療可避免疼痛腫脹。本研究選擇本院2019 年5 月~ 2020 年5 月收治的68 例外傷性骨折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西醫常規組與中藥治療組,每組34 例,分別給予常規治療與當歸補血湯加味治療。比較兩組外傷性骨折愈合時間、疼痛緩解時間、治療前后的疼痛評分、總有效率,分析當歸補血湯加味治療治療外傷性骨折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68 例外傷性骨折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西醫常規組與中藥治療組,每組34 例。西醫常規組男20 例,女14 例,年齡61~73 歲,平均年齡(68.97±2.66)歲。病程1~6 h,平均病程(3.24±1.12)h。中藥治療組男21 例,女13 例,年齡62~74 歲,平均年齡(68.45±2.67)歲。病程1.0~5.8 h,平均病程(3.52±1.21)h。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西醫常規組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在術后進行的是常規性的抗生素治療,以控制感染為主。中藥治療組給予當歸補血湯加味治療。藥方如下:當歸6 g,黃芪30 g,黨參10 g,紅花15 g,桑寄生10 g,炙甘草6 g。于手術后8 h 服用首劑,對于有便秘癥狀的患者,加用12 g 的火麻仁和15 g 的生首烏;對于有濕熱癥狀的患者,加用10 g 青蒿和佩蘭以及 12 g 的廣藿香;對于血虛患者,加用3 g 砂仁、10 g 阿膠以及12 g 熟地黃;對于氣虛患者,加用12 g 炒白術以及15 g 的大棗和黨參。用水煎服,1 劑/d,分2 次服用,治療2 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骨折愈合時間、疼痛緩解時間、治療前后疼痛評分、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無腫脹現象,精神狀態良好等。有效:患者恢復良好,無明顯依從性反應。無效:整體效果不明顯。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骨折愈合時間、疼痛緩解時間比較 中藥治療組骨折愈合時間(3.21±1.01)個月、疼痛緩解時間(4.27±1.01)d,均短于西醫常規組的(4.67±1.56)個月、(6.27±1.01)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均降低,且中藥治療組低于西醫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比較(,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比較(,分)
注:與西醫常規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3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 中藥治療組總有效率為100.00%(34/34),高于西醫常規組的76.47%(26/3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067,P<0.05)。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中藥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94%(1/34),低于西醫常規組的17.65%(6/3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81,P<0.05)。
外傷性骨折在治療上,既有外科內固定,也有中醫的傳統方法,即手法復位、牽引固定等,都能取得滿意的效果。但由于這類骨折多發生在年老體弱的人群中,且治療周期長,容易合并其他疾病,或延長骨折愈合期,甚至影響治療效果。根據作者的經驗,無論這類骨折處于哪個階段,扶正都應首先考慮,即結合其他相應階段的治療,即“大劑量補氣補血”。它不僅可以降低骨折患者因嚴重損傷和失血引起的其他并發癥甚至死亡的風險,而且可以促進損傷的修復,使患者早日康復。另外,老年人可因肝腎虧虛、肌肉骨骼無力、骨質疏松,有時僅有輕微的旋轉力而導致骨折,原本身體機能較差,受傷后繼而大量出血,造成對正氣的損害。其治療周期長,需要長期臥床、長時間臥床,對骨折愈合也有影響[1]。
目前,外傷性骨折的臨床治療逐漸完善,手術方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術后早期患者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癥狀,如身體不適、面色發黃、皮膚黏膜蒼白等。針對異常癥狀,可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實施當歸補血湯。當歸補血湯加減治療[2]。由于術后患者會出現出血、大量出血后氣虛的現象,一些病情嚴重的患者氣虛后不能吸收血液,沒有足夠的動力來促進血液的正常運轉。當歸補血湯的加味治療本身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是益氣、補血、活血通絡[3,4]。現代藥理學證實,當歸補血湯有改善免疫功能。近年來,當歸補血湯對免疫功能的影響一直受到重視。學者們對當歸補血湯對脾虛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5,6]。結果表明,當歸補血湯能顯著提高特異性和非特異性脾虛小鼠的免疫功能[3]。實驗還表明,當歸補血湯能提高環磷酰胺所致骨髓抑制小鼠的白細胞計數和免疫功能。研究發現,當歸補血湯既能增強特異性免疫功能,又能增強非特異性免疫功能,而外傷性骨折后患者身體虛弱,服用當歸補血湯可有效提高機體免疫力,加速機體康復,降低感染風險。另外,當歸補血湯對二磷酸腺苷(ADP)誘導劑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能降低血液粘度,加速血流,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全身組織的有效供血,因此,外傷性骨折后患者服用之后,可有效改善全身尤其是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環,從而有利于加速骨折愈合速度,減少骨折不愈合或者延遲愈合的發生[7,8]。
另外,由于手術可能會對患者造成傷害,二次創傷后,如果沒有得到合理的治療,很容易出現不可逾越的障礙。醫生在手術過程中需要積極防治各種癥狀,合理應用當歸補血湯至關重要。在臨床治療中需要對患者進行適當的指導和教育,使他們了解臨床治療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只有讓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才能提高依從性,促進康復。醫生必須在減少手術中繼發性損傷的基礎上,積極有效地預防和治療癥狀。家屬在治療過程中給予陪伴、鼓勵和幫助。這種有效的幫助可以減少不良癥狀,縮短康復時間[9,10]。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中藥治療組骨折愈合時間、疼痛緩解時間均短于西醫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均降低,且中藥治療組低于西醫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藥治療組總有效率為100.00%,高于西醫常規組的76.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藥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94%,低于西醫常規組的17.6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當歸補血湯加減對外傷性骨折患者治療具有重要作用,能滿足患者需求,促進患者康復。
綜上所述,當歸補血湯加味治療用于外傷性骨折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確切,可有效緩解患者的各項癥狀,并改善患者的疼痛,加速愈合,不良反應少,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