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寶,何紅雙,田書濤,袁彬,李喜鋒,王育紅
1.西峽縣內燃機進排氣管有限責任公司 河南南陽 474500
2.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濰坊 261000
內燃機水套排氣管是大功率發動機的重要鑄鐵零部件,結構復雜,工作環境惡劣。該排氣管分內外兩層,內層排氣,外層通水,通過循環水來降低排氣歧管的溫度以及對外的熱輻射,從而降低發動機機艙的環境溫度,但是雙層的結構設計也增加了鑄造的難度。西峽縣內燃機進排氣管有限公司從2000年開始試制水套排氣管,經過20年的生產實踐,先后為上柴、康明斯、濰柴、玉柴、華柴等主機廠開發了100多種水套產品,在水套排氣管鑄造工藝的研究及生產實踐上取得了很大進展[1]。
工藝孔又稱“ 碗形塞”,是水套排氣管產品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產品的使用性能來說,它的存在意義不大,但是對水套排氣管的鑄造生產過程來說意義重大,若工藝孔分布的不合理,則很難保證水套產品質量。本文從排氣、清理、定位等幾方面,分析了工藝孔數量及位置對水套排氣管鑄造性能的影響。
水套產品是內外兩層,兩層芯子澆注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氣體,這些氣體都要通過芯頭往上排出,在氣道壁凝固后氣道中的氣體從各個排氣口排出,但是水腔砂芯所產生的氣體是沒有地方排出的,因此工藝孔的數量及位置分布,決定了水套產品的澆注能否成形。圖1是澆注過程中的排氣狀態,從中可以看出發氣量很大;圖2是實際生產中水套產品因工藝孔設置太少,造成澆注不成形的例子。圖2中總長745mm的尺寸,上平面只設置了3個工藝孔,且工藝孔尺寸只有φ30mm,在澆注過程中造成嚴重的排氣不暢。
圖1 排氣管澆注過程的排氣
圖2 水套上平面結構
澆注清理后發現,上箱平面嗆火嚴重,幾乎不成形,如圖3所示。經過采取更換殼芯用砂粒度、降低砂型硬度等工藝措施,并多次更改,依然沒有解決問題,不能交貨。后經與客戶溝通,在上箱平面增加工藝孔數量(尺寸改為φ40mm,總數量由3個增加到7個),更改后進行試驗,澆注清理后徹底解決了嗆火問題(見圖4),保證了樣件交付。
圖3 清理后的缺陷鑄件
圖4 更改工藝孔后制作合格鑄件
設置工藝孔的第二個作用就是便于清理水腔,包括清砂和清理水腔毛刺。清砂就是在澆注后,水腔砂芯潰散,芯砂從工藝孔流出來,同時在拋丸過程中,鋼丸會通過工藝孔進入水腔內部,將水腔拋丸干凈。但是如果工藝孔數量少且分布不均勻,那么鋼丸就不能很順利、均勻地進入水腔內部,不能將水腔內部的粘砂拋丸干凈。如圖5所示,水套產品這個面只有2個工藝孔,我們將拋丸后的產品這個側面整體解剖開,看內腔情況,發現局部粗糙,拋丸不到位,局部黑砂沒有拋掉,而工藝孔直對位置,拋丸的非常干凈。
圖5 只有兩個工藝孔的水套清理情況
工藝孔除了清理水腔的潰散芯砂之外,對于加工過程中一些掉入水腔內的鐵屑,最終也都要從工藝孔清理出來。因此,工藝孔的位置分布非常重要。
工藝孔的另外一個重要作用是定位。在澆注過程中,由于水腔芯子薄,變形嚴重,這些變形就造成了水腔壁薄,水腔分型面毛刺嚴重等鑄造缺陷,而合理的工藝孔位置分布,從工藝孔出來的芯頭,在澆注過程中起到很好的定位作用,可以減少變形、壁薄、毛刺等缺陷。如圖6所示的水套產品,管身其他位置的工藝孔位置基本合理,澆注后沒有出現起皮、嗆火等問題,但是在靠近法蘭位置圈內上箱斷芯嚴重,因為從斷芯位置到最近的工藝孔距離有100mm左右,沒有工藝孔的芯頭支撐,澆注時斷芯嚴重。為此,只需在這個位置增加一個工藝孔即可。
對于工藝孔的位置分布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工藝孔中心的位置尺寸要合理,一般兩個工藝孔中心距離為100~130mm,工藝孔的直徑尺寸建議不要低于30mm,比如我公司2020年剛開發的新水套項目,水套外徑為200mm,使用工藝孔尺寸為φ50mm,通過近期試制結果看,徹底解決了嗆火、起皮等問題,缺陷很少。
2)盡量在端頭懸臂位置放置工藝孔,圖6中在靠近法蘭位置增加工藝孔,可以完全解決斷芯問題。
3)在水套產品的兩個端頭設置工藝孔,如圖7中六缸水套產品,在兩端位置設有2個工藝孔,這兩個工藝孔保證了兩端清理,同時從工藝孔出來的芯頭在整體組芯時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在專用組芯工裝上組芯,這樣的砂芯澆注的鑄件,解剖后壁厚均勻,可消除分型面毛刺,如圖8所示。
圖7 六缸水套端部工藝孔
圖8 六缸水套解剖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