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添
內容摘要:1927年國民大革命之后,茅盾開始了他的小說創作生涯,《蝕》三部曲即他的小說處女作。該作一經面世就引起了巨大反響。本文選擇三部曲中的《動搖》,對茅盾刻畫的經典革命女性形象孫舞陽、她的對立面的代表陸梅麗進行分析,對時代女性的形象及其背后的形成原因進行進一步的探索。
關鍵詞:茅盾 《動搖》 女性書寫
二十年代的中國文學正在面對現代化的轉型,兩性問題正是其中關鍵。在此階段,產生了魯迅《傷勢》里的子君,郁達夫《春風沉醉的晚上》的陳二妹等現當代文學史上的經典女性形象。茅盾作為中國文學現代化的先驅,曾多次探討關于女性解放的相關問題。在《戀愛與貞操的關系》一文中他提到:“在中國宣傳女子解放的福音,第一步應該打倒貞操觀念這魔障。”①在茅盾看來,兩性平等、靈肉結合的新戀愛觀才是應該倡導的,在他的文學作品中,他就書寫了一系列反叛傳統貞操道德觀念的女性形象。本文將以他二十年代小說處女作《蝕》三部曲中的《動搖》的經典時代女性形象為例展開研究。
一.被“扭曲”的本性
《動搖》著力描寫的女主角孫舞陽,在他人看來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浪蕩女子,在她現身時總是伴隨著他人的凝視和謠言。孫舞陽和朱民生、方羅蘭、林一平等人打鬧、調情,且總是做一些在旁人看來十分放蕩、逾矩的行為。不過,孫舞陽對于男性或者是以諸位太太為首的男性話語權下的女性制造的流言蜚語一向置之不理,這也使得流言越傳越廣。在大眾的眼里,孫舞陽的反叛,是不折不扣的“浪蕩”,因為在男女關系中,女方一旦占了上風,就不得不被貼上以此類的標簽,女性除了姣好的身材之外,并沒有占取本位的資本,然而在父權社會中,女性的身體也不過是男性施展支配權的一個媒介而已。
不過通過方羅蘭的視角來看,孫舞陽是一名善解人意、純粹坦蕩的人。不難想到,方羅蘭的視角實際上是作家觀念的一種折射,茅盾本人正是在借由這種對比嘲諷當時的現狀——新時代所謂的女性解放,不過是喊口號,印證了幾千年來的父權根基難以撼動。
“我也是血肉做的人,我也有本能的沖動,有時我也不免——但是這些性欲的沖動,拘束不了我”②,在茅盾的筆下,孫舞陽坦然地面對本能,撕開了三綱五常的禁錮,她對于男女關系的戲謔,實際上意味著她取代了男性在愛情亦或是肉體關系的主導地位。這種有意的“女性本位”書寫,是對茅盾的戀愛觀的回應。很難說文中的男女關系是戀愛關系,但是茅盾通過這種“女性本位”的書寫,故意放大了傳統與現代男女戀愛交往觀的矛盾,從另一種角度來理解,是對女性性欲、男女平等的一種正式認同,也是對男權社會的嘲諷。
二.男性的凝視
茅盾的小說以細膩的描寫見長,在《動搖》一書中,對于書中各個女性外貌描寫尤為突出。茅盾對于文中女性的外貌描寫有著相當大的共同之處:不論是孫舞陽、陸梅麗甚至是一名非常普通的女性角色,在茅盾筆下都有著女性的曼妙身姿,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對胸部的描寫,讀來仿佛是在用男性的視角對女性進行打量,對于女性讀者而言,甚至有些不適。
但是換一種角度來看,這種描寫實際上是一種男性凝視的外化。在男人的眼中,不論是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女性還是舊時代的女性,女性身上最大的價值永遠都是身材,也無怪乎茅盾多費筆力在此。值得說明的是,茅盾在《中國文學中的性欲描寫》曾寫道:“我們要知道性欲描寫的目的在表現病的性欲——這是一種社會的心理的病,是值得研究的。要表現病的性欲,并不必多描寫性交。”③通覽茅盾全文所有直接的大膽的描寫,并沒有觸及到性交。茅盾避開了對實際性行為的描寫,相反的,幾乎只是用隱晦的幾句話匆匆帶過,引人遐思。茅盾這種做法,讓讀者把重點放在了男性凝視下的女性,恰好放大了整個社會病的性欲——男性對于女性價值的單一的認知和幾乎變態的支配欲望。對于這樣符合男性意義上“美”的定義的女人,即使思想受到了開化,自己也做出努力掙脫時代的束縛,但她們仍逃脫不了在父權制時代中被外部環境否定、壓迫甚至毀滅。茅盾這種看似厭女的筆法,結合內容而言更體現了時代女性的悲劇性。
三.女性的救贖
陸梅麗是茅盾設置的另一位主要女性主角,她接受過新式教育,但她自從和方羅蘭結婚后只和生活瑣事打交道,對于外界的政治環境變化如此之快,她感到力不從心。對于陸梅麗而言,方羅蘭是她和外界溝通的渠道,她全身心地依附于自己的丈夫。丈夫信任孫舞陽,而其他官員太太將其描繪得無比浪蕩;如此不同的態度給陸梅麗造成了極大的痛苦。處于父權制度控制下的女子的悲哀即是她們不得不全心全意依靠男子而活,另一方面男子當家所給出的世界的信息和她們從別的渠道了解的世界大相徑庭。陸梅麗身處這種矛盾中,這種矛盾本質是對女性壓迫的再度印證。
孫舞陽將男性或者受父權壓迫女性對自己的風言風語置之身外,但是當她發現自對羅蘭的行為對其妻子陸梅麗造成了很大的苦惱后,她立刻跟方羅蘭斬斷情絲。但傳統和現代意義上的女性的碰撞是無可避免的,陸梅麗面對孫舞陽不僅有憤怒,還有不自覺的自卑——她無法和丈夫討論政治上的事情,而她本能夠,但她的犧牲又是為了丈夫,她卻不能怪罪方羅蘭,于是這種痛苦的情緒就轉嫁到了孫舞陽的身上。這兩種時代女性的碰撞,既體現了傳統女性在社會轉型陣痛下的無可奈何,又表達了現代女性在面對情感問題時的自以為是。孫舞陽的抉擇是一種對傳統父權的妥協,她的救贖行為是不完整且失敗的。
故事的另一條主線是縣城里的政治運動。縣城里的婦女協會將農村里的“公妻運動”視為“婦女運動的春雷”,并且打算在縣城里也開展運動。“公妻運動”本質是對共產黨的污蔑,也是對婦女獨立權的玷污。以孫舞陽、劉女士為首的婦女協會人士卻大為贊同,從這種現象可以得出結論:新女性對于女性的獨立性的認知是不完全的。之后,在縣黨部男性官員的討論下,婢妾、孀婦、尼姑進行了有條件的解放,部分被歸入解放婦女保管所。解讀這所機構的名字便可得知,實際上這些女人淪為了男人的附屬品,是部分心術不正的官員的釋放性欲的工具,解放等于再次分配,在這個過程中,手握政治權利的女性卻不曾反駁。在故事的結尾,當農村的暴民涌入城市,婦女協會的女性被男性凌辱、奸污,此時“管理”女性的男性又只顧著保全自己的性命,縣城的婦女解放運動一切又回到起點。以孫舞陽為代表的婦女,雖然有著破碎的政治權利,但是對于權力、政治、性別的探索是不完全的,政治上實際上還是男性主導,性別上男性仍然是支配,女性的權利仍然附屬于男性。女性的政治權利覺醒仍處于起步階段,這種無意識的依附讓縣城的婦女運動完全失敗。
茅盾作為時代的先驅,打破了兩性問題的禁忌,用細膩、大膽的筆觸在處女作《蝕》三部曲中塑造了經典的女性形象,即一類以孫舞陽為代表人物的新式女性,另一類以陸梅麗為代表人物的傳統女性。茅盾對于這兩類女性的塑造頗為深刻,對二十年代時代女性形象的塑造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茅盾通過革命和愛情兩條劇情線敘述了在大環境下,時代女性渴望解放卻被社會上男性的無意識壓迫而不得不走向悲劇的故事。不論孫舞陽看起來多么開放,她始終被社會的價值觀所限制,她的政治活動非常有限;她的反叛不過是女性的不完整覺醒,她無法解救身邊的女性同胞,甚至還造成了更大的悲劇。而陸梅麗曾經有過蒙昧的覺醒,卻過早地被關進夫權的牢籠,在不停前進的世界里,她離不開丈夫方羅蘭,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動搖》里的女性形象如此悲劇,卻依然生動。
參考文獻
[1]茅盾.《蝕》[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
[2]三枝茂人,董炳月.茅盾的性描寫觀與《蝕》《野薔薇》中的性愛[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2(02):195-214.
[3]顏同林.女性書寫:大革命的風流與絕響[A].中國茅盾研究會、上海市作家協會、華東師范大學.《茅盾研究》第15輯——紀念茅盾誕辰120周年論文集[C].中國茅盾研究會、上海市作家協會、華東師范大學:中國茅盾研究會,2016:11.
[4]張佳瀅.時代的背面——論《蝕》三部曲中的傳統閨秀形象[J].名作欣賞,2020(03):87-90.
[5]徐仲佳.性愛問題:20年代中國小說的現代性闡釋[D].南京師范大學,2004.
注 釋
①茅盾.《茅盾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第250-251頁.
②茅盾.《蝕》[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第155頁.
③茅盾.《茅盾文藝雜論集》[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6,第257頁.
基金項目:2021年度大連外國語大學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資助:論男性作家的女性書寫——以茅盾、老舍、巴金為例(項目編號:202110172A152);2019年度大連外國語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立項:基于“超星學習通”平臺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以“現當代文學經典導讀”課程為例。
(作者單位:大連外國語大學漢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