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亮
內容摘要:對于桑植花燈來說,是桑植族人民喜愛的一種民間歌舞藝術。在表演形式上短小且精湛,動作活潑有趣,旋律優美,組合形式多樣,富有獨特的藝術魅力。隨著社會的演變,歷代藝人不斷豐富和發展,使它逐步形成了較完整,具有獨特風格的一種藝術形式,并能多方面反映人民的生產、生活和思想感情,在人民群眾中扎下根,世代相傳。桑植燈籠蘊藏著桑植族人民宗教信仰和人文情懷,展現出桑植族人民基本文化特點,具有維護民族利益,實現人們和諧發展的現實價值。
關鍵詞:桑植花燈 價值 特征
桑植花燈是桑植眾多民間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桑植各族人民所喜聞樂見的一種優秀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藝術形式,它表現了桑植人在創造生活,改造自然中的集體意識和高尚品德。桑植花燈形式短小精悍,動作活潑風趣,曲調優美流暢,組合復雜多變,舞蹈中的一招一式無不折射出當地人們無窮的智慧和獨到的想象力。由于受到桑植特定的地域環境的影響,加上當地特殊的多民族構成和多元文化融合等多種因素,使得桑植花燈呈現出復雜而多元的民族性特征。2009年,桑植花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從而使桑植花燈這一種地方小劇更加具有研究價值。桑植花燈的舞蹈動作豐富多彩,通過手眼身法步相結合,所表現出來的每一個舞蹈形象都使人們以美的享受。而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由于當下廣場舞文化快速傳播,以前經典的花燈戲越來越少的出現在百姓生活中,只有在元宵燈會等少數的節慶上才零星出現。大多數的花燈都只注重了形式,而忽略了其精髓。
一.研究意義
1、現實意義:桑植花燈能表現多方面的事物,動作形象富于變化,通過花燈的舞蹈表演方面研究能讓桑植花燈的動作達到完美性和強烈的表現力,動作組合千姿百態、繽紛多彩。
2、理論意義:深化此課題的研究對桑植花燈的發展有所價值,同時,結合舞蹈學的相關理論,從單一的舞蹈本身的角度切入研究,為桑植花燈的全面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對其他舞蹈工作者進一步深入桑植花燈的研究有參考價值。
二.研究方法
本論文從深入了解桑植花燈的傳統形態入手,在原生態的舞蹈形態中挖掘和提煉舞蹈的表演特征,我采用了以下的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收集與桑植花燈相關的文章,通過對這些文章材料的仔細閱讀從中分析、比較和綜合桑植花燈的起源、衍變、音樂、動作風格等,為完成論文奠定理論基礎。
田野調查法:通過田野調查了解湘西北本土民族民間花燈的形式與內容,深入了解桑植花燈的表演特征與表現形式,重點研究桑植花燈的舞蹈動作與創作思路。
比較研究法:收集不同地區的花燈的素材進行比較分析,尤其是湘西北本土地區的花燈素材(秀山花燈、麻陽花燈),吸取其中的精華,借鑒其中的優點為自己的研究與表演奠定實踐基礎。
三.研究難點與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研究難點:桑植花燈作為地方小劇種,是湘西北地區人民的文化的精華體現,然而由于歷史原因,受漢族文化的沖擊比較大,現有的動作元素也是五花八門,很難把握純正的原始動作及其代表的原始意義,只能通過各種動作的對比分析,對各種傳承藝人進行訪談,再通過歷史資料的考證,來得到其動作所代表的具體圖騰意義和思想。
四.桑植花燈表演形式特征
1、表演形式靈活
桑植花燈主要產生于農村,具有短小、柔韌、歡快等特點。傳統的花燈大多是自發組織的小成本劇團,專業劇團數量少。演員少,簡單的服裝、道具、樂器等,無需投放大量的資金,流動性高,一般是一個村莊一個村莊的流動演出,演出場地非常簡單?!耙惶阻尮囊话亚?,背著擔子出去;走的時候,一邊擺著腳,一邊甩著手,回來的時候,擔子就在身上(指主人家送來的糯米粑粑)“這是桑枝花燈表演形式的生動寫照。它不僅形式簡單,而且內容簡短,情節簡單,通常一條線索貫穿整個故事,沒有太多鋪墊,很容易被人們理解。因此,桑植花燈得到了農村等地區群眾的喜愛和認可。
2、表演形式豐富
花燈表演包括歌舞花燈、說唱花燈和花燈戲三個方面。歌舞花燈是唱歌跳舞,旋律活潑;說唱花燈是用優美的歌聲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花燈戲是在兩者的基礎上,增加情節和表演。這三種表現方式相輔相成。其中,歌舞花燈是最受人們歡迎的,不僅在花燈戲中出現,還作為一種單獨的表演形式來表演。表演者根據音樂進行唱歌跳舞。一般情況下,音樂來源于當地民歌,優美歡快,深入人心。舞蹈動作活潑,異常熱鬧?;舻奈枧_步法和位置比較多樣,單是舞臺編排就包括“踏四門”、“走八字”、“繞圈子”、“半邊月”等,這些變化的路線圖稱為“圈子”,圈子越多,演員在舞臺上就越歡樂多變。而那些生動的舞蹈動作,如“小女梳妝”、“嫦娥奔月”等,也被稱為套子。套子走圈子,圈子繞套子,相互融合,讓整個舞臺表演更加生動形象
五.桑植花燈表演特征在舞臺實踐中的體現與運用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民的審美觀也在不停的變化著,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后,電視、電影等新媒體的普及,讓人民群眾更多的了解到其它藝術表演形式,所以桑植花燈也更加的強調它自身的藝術表演性,也由原先的民間活動的慢慢的向舞臺表演靠近,同時也受到了更多人的喜愛。
在《咫尺·從心》的晚會專場中,舞蹈《桑植花燈》就完美的體現了桑植花燈的形象特征以及部分的形式特征?!渡V不簟返木帉Ю蠋熓鞘〖壣V不魝鞒腥藵M元恒老師,他通過6男6女的群舞的形式來表現現在新時代的桑植人民對于生活的一種滿足的生活狀態。在舞蹈表演中,演員通過對于各種動物的模擬表現得惟妙惟肖,由剛開始男生所表演的游魚,到中間的烏龜形象,到后面的喜鵲形象,通過各種動物的喜悅心態迎接著春天的到來,我反應出桑植縣人民同樣的以勤勞夯實的態度來迎接美好的新時代。
舞臺藝術雖然在很多時候都會表現得比現實中的舞蹈動作夸張化,更加抽象化,但是在《桑植花燈》的舞蹈中,同樣還是追求舞蹈藝術大眾化,因為桑植花燈本身就定位于民間“鄉土”藝術,所以在舞臺的實踐中不能拋棄它的根本,還是得從民間而來,在表演過程中,所有的演員同樣的遵循著原有的舞蹈動作的特征,嚴格的按著桑植花燈的步伐進行著表演,正是這些步伐要求保障了桑植花燈的地方性及地方認可度。我認為在舞臺實踐中很多的元素是不能隨便更改的,因為正是這些小的元素組成了它的獨特性。
既然是舞臺藝術,它同樣有這它自己的原則與特點,它相對比于民間表演有著本質的卻別,在《桑植花燈》中我們把一部分花燈中比較“俗”的部分去除了,所謂的“俗”就是民間百姓所流傳的一些比較“黃”的段子與動作都去除了。與此同時,我們在選材上也選擇了比較正能量的陽雀催春,而避忌了比較貼近人民群眾的一些瑣事的題材,這樣才符合舞臺藝術實踐的一個基本的原則。
桑植花燈是一種豐富多彩的民間舞蹈表現形式,是一種值得研究是民間藝術,形式多樣,表演風格風趣幽默,曲調優美流暢,富有強烈的鄉土氣息、鄉土文化。它隨著時代發展,人民的審美風格的變化,歷代民間藝術家也不斷地進行豐富和創新,已經形成了獨特表演風格的一種藝術形式,并且時刻的體現著桑植縣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時代精神,表現桑植人民勤勞,夯實的民族精神。它反應著人民的生產,生活和思想感情,在人民群眾中扎下根,并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于平·舞蹈形態學[M].北京:北京舞蹈學院內部教材.1998年2月
[2]湘西自治州地方文化志編輯委員會·湘西自治州文化志[M].湖南出版社.1996
[3]鐘以軒·桑植民歌[M].湖南:岳麓出版社.2000年11月
[4]羅雄巖·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年1月
[5]鄔小中·黔東北土家族花燈戲旋律、燈詞、表演藝術特點初探[J].四川戲劇.2008(01)
[6]鄔小中·黔東北土家族花燈戲藝術特點初探[J].貴州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7]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編委會·《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湖南卷》[M].中國舞蹈出版社.1991年10月
[8]卓妮妮 陳旋·桑植花燈的審美特征初探[J].文學與藝術.第二卷第六期
[9]萬里·湖湘文化大辭典[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
[10]朱玲波.獨山花燈本土特色探究[D].貴州大學2009
(作者單位: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