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鵬達
民間藝術文化是我國歷史經過長期發展形成的,而幼兒學習優秀的藝術文化將會深刻感受到藝術的魅力,思想也將得到一定水平的發展。如果在實際教學中,學齡前老師只是向孩子們講解知識,會引起幼兒煩躁。因此,幼兒園教師需要以現實為出發點,合理運用民間藝術和文化內容,使用正確的滲透策略。
一.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培養幼兒學習興趣
由于民間藝術文化來源于生活,所以其中包含著很多趣味性的內容。在實際教學中,幼兒的閱歷較淺,年齡尚小,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因此要減少理論知識講解,有效培養幼兒學習興趣,激發幼兒學習欲望[1]。民間藝術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可以有效解決教師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很多民間藝術文化將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想象力結合在一起,比如剪紙、泥塑等。將這些內容有效融合到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引發幼兒好奇心,吸引幼兒注意力,而且可以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從根本上提升教學質量。
2.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民族精神
在未成年人學齡前教育中,幼兒園教育是重要的基礎,這一時期的教育對兒童的生活有非常明顯的啟迪作用。幼兒園教育階段幼兒思維的發展將對幼兒的未來學習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2]。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民間美術和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滲透是對基礎教育的重要補充,在一定程度上升華了民族文化教育。只有幼兒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才能具備較強的歷史責任感,才會積極主動的去保護和了解民間藝術文化,實現思想上的轉變。
3.促使幼兒成為民間藝術文化的繼承人
在歷史的進步和發展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很多民間藝術文化由于沒有傳承人而消失,這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大損失[3]。在幼兒教育中積極滲透民間藝術文化,不僅有利于給幼兒帶來良好的課堂學習體驗,而且有利于更加有效的傳承和發揚民間藝術文化。如果幼兒能夠從小了解和學習民間藝術文化,那么他們就會在思想上重視民間藝術文化的保護和繼承,甚至積極努力成為某一項民間藝術文化的重要傳承者。比如,很多幼兒在學習民樂文化和戲曲文化后,會在課外拓展學習相關專業課程,并且在相關比賽中獲得了優異的成績,這些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在幼兒教育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的重要性[4]。同時有利于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展,使幼兒在未來更加有效的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間藝術文化,弘揚良好的中華民族精神。
4.有利于提升課堂活動的豐富性,增強課堂教學內容的趣味性
幼兒對世界缺乏全面的了解,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差。長時間專注于知識內容的學習是困難的,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幼兒教育的效果。民間藝術文化內容豐富,有著多元化的表現形式,并且這些文化在生活中都是喜聞樂見的,很容易被幼兒學習和接受。在幼兒教育中積極滲透民間藝術文化,有利于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根本上提升幼兒教育水平。
二.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策略
1.將民間藝術文化與課程教學內容有效結合
生活實踐是民間藝術的重要來源,因此民間藝術文化與人們日常生產生活有著密切聯系。幼兒園課程實踐屬性與民間藝術的實踐屬性有效結合大大提升了民間藝術文化在幼兒園課程中滲透的可能性[5]。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間藝術文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勞動人民生活的情趣,代表著人民群眾的生活習慣。為此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積極滲透民間藝術文化不僅可以增強課程的適應性和實踐性,而且可以提升幼兒的民族認同感,更好的迎接社會和接納他人。
首先,幼兒園教師要仔細篩選和充分挖掘課程中包含的民間藝術內容,保證課程內容積極向上、健康,能夠正確反映人們的生活[6]。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向兒童講解民間寓言,神話傳說,引導幼兒畫農民畫,剪紙,泥塑等,向幼兒講解民間飲食習慣,建立完整的課程體系。
其次,幼兒園教師應認真組織和處理教學內容,積極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確保課程教學內容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促進幼兒更好發展。
最后,在課程教學中,幼兒園教師應有效地將審美性,時效性和整合性結合起來,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例如活動整合方法,環境影響方法,欣賞和感覺方法。同時,將小組合作學習、集體活動學習的有效結合,不僅應面向所有幼兒,而且應滿足幼兒的個人需求,讓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終身受益的經驗。
2.創設良好的民間藝術文化學習環境
幼兒年齡較小,心智發育還不夠成熟,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為了在教學中更好的滲透民間藝術文化,幼兒教師要積極創設良好的民間藝術文化學習環境,有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培養幼兒實踐能力,實現教學融合的目標。
比如,幼兒教師可以在班級設置專門的展示區,在展示區為幼兒展示優秀的繪畫作品、剪紙作品,同時將幼兒優秀的藝術作品進行保護性的展示。幼兒教師也可以積極開展民間故事編演活動,鼓勵幼兒掌握和了解民間故事,并且扮演其中的角色[7]。這樣不僅有利于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民間藝術文化學習氛圍,而且可以培養其學習民間藝術文化的興趣,更加有效的傳承民間藝術文化。
3.在師生互動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
在幼兒教育階段,教師與幼兒的互動和交流比較頻繁和緊密。在具體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指導幼兒學習知識,而且要密切關心幼兒的心理變化,了解幼兒實際生活情況。因此教師會與幼兒產生十分頻繁的互動,這時要積極融入良好的民間藝術文化,鼓勵幼兒深入思考,促進幼兒心智健康良好發展。
比如在使用游戲教學法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參與到游戲中,與幼兒一樣扮演著不同角色,這樣雙方將會很快加入到民間藝術文化的體驗活動中。教師也可以選擇民間傳說,與幼兒一同進行情景劇表演,這樣有利于幼兒更加深入的了解民間藝術文化,促進教師與幼兒建立良好、和諧的關系。
4.教師要提升自身民間藝術文化素養
幼兒教師是幼兒教育的主要力量,幼兒教師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幼兒情況。為了將民間藝術文化更好的滲透到幼兒教學中,首先要加強對幼兒園教師的培訓。 大部分幼兒園老師都是剛畢業的年輕老師,他們的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文化較少所以在滲透民間藝術文化前,要安排幼兒教師到專門的文化機構學習相關知識,從而讓教師對民間藝術文化有初步的認知和了解。在培訓學習過程中,鼓勵幼兒教師與專家學者深入分析和探討,從而促使教師更加全面的認知和掌握民間藝術文化,從根本上提升教師民間藝術文化素養,將課程教學與民間藝術文化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讓幼兒深刻了解民間藝術文化的內涵和精髓。
5.積極開展民間游戲
在幼兒教育中,游戲是一種重要的教學形式。年幼的孩子會受到自身發展特征的影響,由于處于無知時期。他們的自律能力差,喜歡玩游戲。為了有效地將民間藝術和文化滲透到課程教學中,教師必須積極開發民間游戲。例如,組織孩子們開展捏橡皮泥的游戲,幼兒教師在游戲開始前向孩子們展示民間物體的照片,其中包括陀螺等,讓幼兒按照圖片捏,比比看哪個幼兒捏的最好。幼兒教師也可以帶領幼兒單獨開展民間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深刻體會民間藝術文化[8]。在特定的游戲中,教師可以將班級中的幼兒分為幾個合作學習小組,每個小組參加不同的游戲。通過參加他們最喜歡的生動的民間游戲,幼兒將對民間藝術文化有更深的了解,這將有利于民間美術文化在幼兒教育中更好地扎根和發展。
綜上所述,在幼兒教育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幼兒審美能力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與新課程改革要求相符。為此幼兒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選擇與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相符的學習方式,積極滲透民間藝術文化,以幼兒實際發展情況為基礎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從而增強教學實踐效果。
參考文獻
[1]翁敏.淺談幼兒園區域中滲透閩西民間藝術的策略[J].兒童發展研究,2020(2).
[2]姜艷紅.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的方式分析[J].教育, 2019,000(007):00003-00003.
[3]撒艷萍.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的策略[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000(003):241.
[4]皋潤璽.試析民間藝術文化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滲透[J].才智,2020,000(010):163.
[5]林萍.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的策略[J].數碼設計(上), 2019,000(011):264-265.
[6]達娃倉決.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的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幼兒版),2019(14):0029-0029.
[7]史國娥.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滲透民間藝術文化的策略[J].學周刊,2019.
(作者單位:吉林省省直機關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