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 Dan
簡單明朗的黑白色調搭配主人喜歡的藝術品.讓家充滿了藝術質感。紙燈籠臺燈是野口勇用傳統手工藝結合現代造型創作而成的藝術家連秀雄的《隱秘生長》用黑色代表了—種無聲的主張。飾品擺件出自本土創造BENTU。
光從百葉窗穿過灑落在藝術家顏磊為毯言織造設計的地毯上舒適愜意。慵懶的躺椅來自PP Mobler,靈活可自由組裝的茶幾由野口勇設計。
經歷了2年的改造,夫婦倆搬到這個260平方米的新居。部分房間延續了一直以來兩人喜歡的黑色調,房間的一切隨同男女主人講述著關于現在和未來的故事。對于夫婦二人而言,這座房子好似一首混雜了生活與理想的搖滾樂,形式各異,卻內核一致,就像從家鄉到異鄉,從聽朋克搖滾到哥特搖滾,有些變了,有些卻一直沒變。
“我們打掉了空間里所有的直線,選擇的每一件東西似乎都在消解它原本的嚴肅。”這是男主人對這個期待已久的新居最直白的表達。從小喜愛搖滾樂的男主人在隨和的外表下,隱藏著屬于自己的“叛逆”與堅持。為此,他和太太給設計師的建議是“再狠一點兒”。
由于夫婦二人工作繁忙,設計師程暉盡可能用最簡單自然的材料營造出原始的粗糲感,給尋求回家便能放逐自我的男女主人一個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的驚喜。進門處收納柜所使用的材料是一種源自日本極致工藝的燒杉板,以烈火焚燒的方式對木材表面進行處理,直至成為主人最愛的黑色,里面仿佛包含浴火重生的儀式感。凹凸不平的肌理是自然原本的印記。源于對純粹自然本真的渴望,設計師刻意讓工人將臥室墻壁的表皮鏟掉,隱約裸露出其本來的樣子。餐廳、浴室都用木質材料的溫潤緩和了城市公寓的現代冷漠。在很多不能更改的限制下,設計師依然將房子頂高擠出3厘米,開辟出一個如舞臺般可以自由變換的榻榻米休閑區。設計師程暉說道:“原始的粗糙感會激發人內心最深層的安全感,那種親切會讓人懈怠和放松。這是空間最本質的表情,不需要后工業時代人造的規范。”
男主人和設計師一致認為,家的設計應該是生活面臨居住問題時恰到好處的自然解答。房子原本的結構占用了大量可以利用的空間,直線的空間表達也讓房子既沉悶又不便。設計師巧妙地用一條有弧度的曲線化解了這個不近人情的尷尬,讓人一進門就體驗到開闊與擁堵的差異。這是一個超乎結構的尺度轉化,就像激蕩的搖滾式吶喊里加入的不經意吟唱,撩人心弦。
書柜、展示架上到處可見主人收藏的各式模型、老舊海報和滿滿的CD光盤,那是相比現實世界更自由的地方。說起他一直收藏的CD,男主人興高采烈地說道:“每一個小城市都有一個重要的音樂人負責塑造你的音樂品位和精神世界。”從那時起,男主人就已經開始構建自己的精神家園。直到與夫人組建家庭后,他把這種喜歡不經意地帶到家的方方面面。在簡單雅致的房間里,骷髏擺件、異形雕塑、戲曲海報的搭配顯得有幾分違和感,反而有幾分搖滾態度,其背后烘托的卻是一道溫柔的底色:他將女主人從小練習使用的,幾近廢棄的鋼琴從老家特意運至北京,專門開辟了一個嵌入式的墻龕,用以致敬太太的音樂童年,這里充溢著具有極大反差的浪漫。
在屋主看來,室內的全部裝飾都是一種自娛自樂的“自洽”。這里的藝術品和畫作都是男主人一件一件從不同的藝術家工作室淘來,即使是名不見經傳的作品,只要能走進自己的世界,就比名家名作更為珍貴。
設計師程暉在這間公寓的改造中延續了其一貫主張的自然與舒適。
Kartell的中古書架里都是主人喜歡的書籍與雜志來自藝術家汪國龍的雕塑《詫寂向上》與墻面上藝術家郭警的畫作《不光明的舞臺》無聲地演繹著空間的戲劇。
寬闊的客廳雖簡單卻意蘊悠長。主人將來自不同品牌與藝術家的作品匯聚在這里,讓它們講述著屬于自己的生活故事。黑白的花瓶源自藝術家Vlastislav Hofman,餐椅源自意大利中古家具Castelli 106。點睛之筆是藝術家林芳璐為毯言織造創作的彩虹花地毯。
?1.男主人一直希望能有個可愛的女兒為此他精心準備了一間兒童房。95°椅源自設計師Rasmus B.Fex為Frama設計的經典款。玻璃吊燈是男主人從國際網站上購得。
2.女主人小時候用的這架鋼琴既是對她童年的致敬也與黑色墻面和諧呼應。金牛雕塑來自Chaos工作室黑色天鵝頸花瓶是Rick Owens的創作。鑄鋁吊燈源自年輪公園。
3.純黑色的工作間是男主人打游戲、聽搖滾樂的圣地,便于他自由地發揮與創作特意定制的軟木墻面讓他可以隨心所欲地釘上自己喜歡的海報、照片。
越簡單越舒適的臥室,去掉繁蕪的裝飾,回歸原始的樸素,黑白的經典Artemide臺燈由Mario Botta設計。邊幾是設計師Eileen Gray為ClassiCon創作的E1027簽名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