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初秋》是詹姆斯·蘭斯頓·休斯的小說,本文將以該小說為主要論述對象,詳細分析詹姆斯小說作品的文學藝術價值。具體而言,是以小說的敘事性、自然主義展現、文學節奏韻律為主要方向,論述其文學價值。
關鍵詞:詹姆斯 《初秋》 敘事 自然主義 音樂
詹姆斯·蘭斯頓·休斯(1902—1967)是美國著名的詩人、劇作家、小說家,是“哈萊姆文藝復興”的代表作家之一。童年和青年時期的密蘇里州生活為他日后的創作奠定了基礎,提供了豐富的寫作藍本。《初秋》問世之后取得了較為可觀的成就,獲得了眾多國家和地區讀者的認可,成了自然主義小說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說看起來平淡無奇,但卻能映射出當時社會的眾多問題,兼具文學價值和社會價值。作品中的對話看似簡單,但卻能以小見大。主人公的第一人稱敘述,能夠讓人切實感受到小說中人物的所見所感,產生極強的精神共鳴。本文將以該小說為主要論述對象,詳細分析詹姆斯小說作品的文學藝術價值。具體而言,是以小說的敘事性、自然主義展現、文學節奏韻律為主要方向,論述其文學價值。
一、沉穩的敘事性
(一)“對話式”的敘事結構
福斯特認為:“小說的基本層面就是敘事,而小說的情節同樣也是對樁樁事件的一種敘述,同樣也是敘事的一種表現形式。”詹姆斯小說的多數內容都是在描述簡單的社會現象,文風顯得較為平淡。他在創作過程中,往往能夠由淺入深地展現時代特點,以獨特的角度對世界進行審視和思考,用充滿淡淡憂傷的格調弘揚著人性的高尚。作者經常給予主人公一部分“世界化”的思想,并在字里行間營造出清新雋永、優雅高尚的基調,奠定了具有全局性和整體性的社會情感,進而展現出小說的深遠內涵。《初秋》基本上沒有華麗的辭藻,整體創作基調相對樸素,但是寫作方式卻十分高超,在平靜中蘊含挑戰,在祥和中沉淀驚險。分手多年的情侶某一天突然重逢,這便是小說的主要導火線之一。從二人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多年來的生活經歷和情感變化,同時也能看出二人之間的矛盾心理。對話傳遞出了二人的生活信息,讓讀者在閱讀完后久久不能平靜,這也是自然主義文學作品的特點之一。
(二)主觀化的敘事風格
《初秋》具有18世紀文學的風格,能夠表現出特定歷史階段的文化底蘊,運用簡單的對話便能彰顯出極為深厚的哲學藝術氣息。小說敘述具有極強的主觀性,對于人物的生活和精神的變化,作者沒有構建客觀、理性的情感結構,而是展現出了頹廢、消沉、暗淡的環境,在一定意義上構成了對歷史和社會的披露。詹姆斯青年時期完成學業進入社會,工作經歷十分豐富,從事過教師、海員、記者等不同的職業,由于職業需求,他曾經在美國、蘇聯、中國等國家生活過,為其后續寫作積累了大量素材。但是這種自由舒適的生活并沒有持續很久,由于詹姆斯的黑人血統,他受到社會各個方面的壓迫和欺凌。詹姆斯還創作了不少歌頌工人運動、反對種族歧視的作品,如詩篇《新的歌》《讓美國重新成為美國》、長篇小說《辛普爾這樣主張》等。詹姆斯別樣的人生觀、文學觀,對日后的創作影響顯著。
《初秋》具有良好的敘事節奏,讓讀者能夠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小說有效地把握住了敘事的結構和形式,將情節運行賦予另一種獨特的形式,給予敘事以更加強大的力度。米蘭·昆德拉認為,小說的每一個篇章都可看作是音樂中的一個章節,能展現出作者的內心情感,節拍長短和節奏強弱上的變化,即可彰顯出文章不同階段的不同形式和不同需求,給予讀者不同的心理感受。
二、鮮明的自然主義
(一)自然主義概述
自然主義首次出現在19世紀,20世紀時流行于全世界,自然主義不僅僅體現在文學領域,也體現在其他領域。自然主義學派的文學家選擇以中立角度描述自然、生活、社會的各個方面。然而,在創作的過程中經常出現對事物觀察角度偏頗、寫作過于武斷的現象,影響了文學作品的閱讀感受,也不利于文學創作的持續發展。
(二)自然主義在《初秋》中的體現
《初秋》將創作的重心定位在昔日情侶的對話中,具有自然主義的風格。那么,自然主義究竟是什么呢?首先,自然主義是一種偏向“紀實”的文學風格,在寫作的過程中作家慣于使用簡單明了、通俗易懂的詞語,寫作的主要內容也是記錄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或者是對一個微小的細節進行描繪。讀者能夠在作者營造的文學環境中,與之產生精神的共鳴,感悟出作者創作的內在動因。其次,自然主義作家在創作過程中,受到社會歷史環境的影響,文章經常流露出難以言表的悲傷和憂郁。詹姆斯童年是在鄉村的一個黑人家庭中度過的,父母離異成了他畢生的遺憾,這導致他在日后的創作中表現出一定的憂傷。在外祖母的撫養和照顧中,他逐漸接觸到了文學創作,中學時代詹姆斯已經開始著手創作一些簡單的文章、詩歌。這種自幼養成的寫作習慣成為詹姆斯寫作崇尚自然的重要誘因。
那么,怎樣在自然主義創作中呈現出對生活入木三分的解讀呢?這就需要在創作之初對想要描寫的事物進行深度的觀察和了解。自然主義文學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一般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他們沒有顯赫的地位,沒有豐厚的家產,甚至他們生活窘迫,資金困頓,愛情迷惘。但他們并不是對生活沒有目標,而是在一次次樹立目標,目標卻被摧毀的過程中喪失了斗志和希望,這與我國作家老舍、余華等人的創作風格具有相近之處。通常是一個滿懷希望和熱情的年輕人,在社會底層從事著某些辛苦的職業,在經歷了痛苦悲慘的命運之后,他們逐漸被社會壓榨、同化,成了社會變革的炮灰、歷史前行的棄子。
《初秋》也設定了命運困苦、生活潦倒的主人公,他甚至沒有資本反抗生活對其造成的傷害,只能夠在社會底層逆來順受地“被動接受”生活。這種“放棄抵抗”,使小說充滿悲涼氛圍。故事的主要線索是一對曾經的戀人偶然相遇,在互相明了身份之后,進行了一段談話。通過對話,我們能夠感悟出兩種人不同的生活態度,其中女主人公強烈的情感起伏,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波動有著相近之處,在閱讀中也能有較為強烈的代入感。
三、別致的音樂性
(一)文學的音樂性展現
羅小平在《音樂與文學》中認為,文學藝術是欣賞者對于作品的二次創作,可以將文字的魅力和音樂的雋永聯系在一起,在文學中展現音樂的魅力,在音樂中譜寫文字的傳奇。文字和音樂能聯系起來,是因為二者都能夠給予人們具體可感的形象。為了闡述音樂與文本之間的聯系,相關學者引入了音樂性的概念。所謂音樂性,實質上指的是文本作品中具有“趨向于”音樂的特性。《初秋》的創作主線是闊別多年的情侶再次見面,小說使用了大量對話形式重現二人的生活過往。作者并沒有過多描寫人物的性格特點、思想觀念,而是通過大量語言和對話,引導讀者深入其中,對小說內容進行解讀,具有極強的可讀性。詹姆斯的詩歌有一個很典型的特點,就是對美國黑人生活狀態的具體描述,因此一旦提起詹姆斯的詩歌,人們總能與美國黑人聯系起來。詹姆斯在文學領域能駕馭眾多風格,其在小說、詩歌、散文創作方面均有造詣。詹姆斯不僅關注黑人問題,還將目光定位于隨處可見的普通人,苦難或許有種族之分,但是情感卻一視同仁,每個人的經歷和挫折,都是自然主義創作中的珍貴故事。恰當的敘事節奏感,既能使讀者在閱讀時不會感覺情節發展過快而難以理解某些片段,也不會使讀者因節奏過慢而喪失閱讀的興趣。敘事小說的節奏感是決定一部作品能否引起讀者閱讀興趣的關鍵因素之一,詹姆斯的小說之所以受到讀者的歡迎,也充分說明了其對敘事節奏的合理把控。所謂曲調層面,實際上指的是文本作品中類似音樂“旋律”的特性,文學作品要對類似聲音和旋律的節奏進行相應的掌控。其中聲率指的是我國傳統古詩文在音韻、格律方面的要求和規律。在文學作品中展現的是句子與句子之間的格調和韻律,字與字之間的聲調組合,合理把控這些因素,能夠提升文章的文學底蘊和藝術價值,增強讀者的閱讀興趣。詹姆斯不僅是小說家,還是詩人,所以能夠在小說創作中展現出一定的韻律,將詩歌中富有節奏的創作形式“嫁接”到小說中,給予小說很強的韻律感。
(二)旋律在小說中的呈現
關于旋律,主要指文學作品中的詩詞化展現。雖然不能夠直接與傳統的古詩詞相比較,但是其相似性也是可見一斑的,我們可以從文學作品尋覓到一定的詩詞格調之美。要在進行文學創作的過程中展現詩詞的韻律美和格調美,需要對生活的細節進行細致的觀察和總結,將自身的文學智慧投入到創作的每一個環節,可以說,詩意來自于對生活的發現。詩詞的創作,其實并不一定是對靈感的刻意尋找和捕捉,而是從心靈深處出發,避免在創作的過程中出現對于格調的模仿和拼湊。對于詩文的意境追尋,正是要將文學的生活美和抒情意味展現出來。詹姆斯的文學作品就是營造出了一種清新淡雅的詩詞意境,進而體現出淡淡的憂傷氣息,這些都若有若無地表現在文章的細枝末節處。
就像一首歌曲的結構組成一樣,好的文學作品往往能夠展現出生動而變化著的音樂節奏,小說中的旋律與節奏往往出現在情節的起伏變化中,以起承轉合來不斷遞增文章的情感。小說與音樂之間的關系也在不斷地深化。小說的敘事模式要想與音樂的情調和韻律美聯系起來,作者必須要有豐富的想象力支持,以及對于字句之間的排列組合、對于意境的構建,要有著十分精準的把控力。
四、結語
詹姆斯的短篇小說《初秋》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自然主義在文學上的典型展現。《初秋》的思想情感表現和精神價值展現以及語言敘述都是十分豐富多樣的。正是源于這些因素,小說展現得純粹干凈又意蘊豐富。
參考文獻:
[1] 尚征.詹姆斯短篇小說《初秋》的文學分析[J].文學教育(下),2017(3).
[2] 趙霞.從詹姆斯小說《初秋》看歐美自然主義觀[J].現代職業教育,2017(6).
[3] 史倩.把握小說細節 個性解讀文本——外國小說拓展閱讀之《初秋》教學簡案[J].中學語文,2014(7).
[4] 李冰芷,王金萍.從短篇小說 《初秋》 看歐美自然主義觀[J].短篇小說(原創版),2013(23).
[5] 林楓.詹姆斯短篇小說《初秋》 的文學評論[J].青年文學家,2011(23).
[6] 莊起敏.超越“個體”境界 撥動“大眾”心弦——蘭斯頓·休斯短篇小說《初秋》解讀[J].名作欣賞,2011(33).
[7] 樂萍.關于短篇小說《初秋》中的自然主義觀[J].名作欣賞,2011(18).
作 者: 馬睿,大同煤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及英語教學。
編 輯: 杜碧媛 E-mail: dub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