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愛暉
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后處理是指監督抽查過程中發現假冒偽劣、抽查不合格等問題,依法依規對抽查中不符合法律法規、不符合標準的結果進行處理的過程,包含通報、公告、整改、召回、行政處罰、復查、質量跟蹤及改進等措施的過程。
監督抽查作為產品質量監督工作的法定行政手段,是以問題為導向,依法監督生產、銷售主體依法依標組織生產經營,從而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權益過程。當發現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時,監督抽查后處理工作是否做好做實,關系到整個產品質量監督抽查過程能否形成有效閉環,能否發揮監督抽查工作的有效性和權威性。
監督抽查工作相當于對企業、對產品進行了“體檢”。當發現問題時,不能有效地進行后處理,猶如體檢后不治療或敷衍治療、或無效治療,均不能讓機體恢復正常,達到健康。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發現問題—后處理—質量提升的過程,就如人體的體檢—發現病灶—對癥治療—恢復健康的過程。
為捋順監督抽查后處理工作,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法律規定,從《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管理暫行辦法》(總局18號令)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本源出發,本文針對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后處理各層級的職責、流程等作了說明,以提高市場監督管理人員節點操作,也便于涉事企業更好地承擔責任,增強企業糾錯能力,提升企業質量意識和管理水平,以促進整個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的有效性,提高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震懾力。通過政府部門向社會通報和公告不合格企業、不合格產品,對存在安全隱患的,給予安全警示等,讓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安全有知情權,吃穿用度更加放心,營造良好消費環境,促進社會穩定和諧。
不合格后處理分為國抽后處理、省抽后處理、市抽后處理、縣抽后處理、跨區域(外省、跨市縣)移送。下面我們以基層市場監管部門執行國抽、省抽后處理為例,詳細說明后處理各節點操作(詳見監督抽查后處理工作流程圖),對于市抽和縣抽及跨區域抽查參照執行。
當省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收到國抽檢驗機構或者外省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移送及本省級的不合格報告或線索時,進行登記管理,根據企業所屬地,將任務下達至所屬市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市級市場監管根據不合格情況,確定是需要市級統一處理,還是逐級往下傳達至縣級市場監管處理。在認領過程中,發現生產地址與實際不符合的,應當退回至上級市場監管部門,重新派發。后處理市場監管部門對本轄區不合格企業進行認領開展后處理工作。達到涉嫌違法、符合立案查處條件的,需移交執法部門。市場監管下達整改通知給涉事企業,企業無正當理由拒絕整改的,對企業進行公告,并移交執法部門。企業在收到不合格報告后需立即停止不合格產品的生產、銷售,同時開展整改工作,整改到位的,提交復查申請書,縣級市場監管部門審核通過,可以縣級開具復查通知書,也可統一歸口市級市場監管部門開具復查通知書。負責復查抽檢的技術機構開展復查任務,將抽檢結果反饋給復查任務下達市管部門。若企業短期停業停產,可申請延長整改期限,若企業長期停業停產則終止后處理過程。復查檢驗合格的,后處理過程結束。
《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管理暫行辦法》第六章“結果處理”部分說明了被抽查企業應停止生產、銷售抽查不合格產品,在接到責令整改通知60日內整改到位,同時負責后處理的市管部門自責令之日起75日內組織復查(第一次復查)。復查不合格的,需逐級上報,由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向社會公告。公告60日至90日間,負責后處理的市場監管部門對被抽查生產、銷售企業組織復查(第二次復查)。第二次復查仍不合格的,責令停業,限期整改。整改完畢,上報后處理市場監管部門,再次組織復查(第三次復查)。第三次復查仍不合格的涉事企業,將會被責令吊銷其營業執照。
監督抽查的目的是為了產品質量良性發展,罰款、吊銷營業執照等并非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的終點,只是促行業質量發展的手段,所以《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管理暫行辦法》賦予了企業三次復查機會。有的行政辦事人員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十七條中的規定理解有些歧義,認為產品質量法規定的復查機會只有兩次?!吨腥A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十七條:“規定進行監督抽查的產品質量不合格的,由實施監督抽查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其生產者、銷售者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予以公告;公告后經復查仍不合格的,責令停業,限期整頓;整頓期滿后經復查產品質量仍不合格的,吊銷營業執照。”認為產品質量法只有兩次機會的人員,只看到了原文中明確出現“復查”字眼僅有兩次,而忽略了法律條文中第一句話中隱含了第一次的復查,市場監管部門責令生產者、銷售者限期整改,這里如何驗證是否整改到位,復查就是驗證整改是否到位的有效方法,這就是未明說的第一次復查。為避免市場監管人員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理解方面存在偏差,2020年新實施的《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管理暫行辦法》對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后處理中復查的說明更加明確,可操作性更強。
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后處理是系統的、有機的、整理的項目,要做好后處理工作,讓產品質量監督發揮應有的效用,單靠市場監督管理一己之力是不足的,各有關部門需發揮作用,密切配合。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作為后處理的主責部門扮演好后處理總工程師的角色,全程監管工作,做好行政對管理層面的不合格整改。技術機構除了在復查過程中承擔抽樣、檢驗工作外,當出現系統性、共性等質量問題時,要積極組織技術幫扶,深入企業切實解決質量管理中心的實際問題。借用新聞等傳媒的輿論力量,通報公告不合格企業及產品,擴大監督宣傳效果,增強企業和消費者的質量意識。

圖1 監督抽查后處理工作流程圖
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后處理工作不是孤立存在的環節,它不是就處理而處理,目的是服務企業產品質量提升,后處理堅持監督和幫扶并重的原則,通過加強質量培訓宣貫、召開產品質量提升幫扶會、風險分析會等形式,幫助企業與技術機構等零距離溝通、面對面幫扶、點對點指導。利用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外部督促,啟發企業自我督促,灌輸產品質量安全意識,了解掌握產品標準,建立健全品控體系和制度,有條件的建立自檢實驗室,沒條件的加大關鍵安全技術指標的送檢工作等,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行業協會等要發揮組織作用,加強行業質量引導,上下各方、左右各層都要聯動協同落實工作機制。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加快產品質量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