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瓊,朱雁鴻,廖 飛
(昆明醫科大學第六附屬醫院 麻醉科,云南 玉溪 653100)
疼痛是一種高度復雜、主觀性強的感覺和感受,涉及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國外研究報道,種族是影響疼痛敏感性個體差異的原因之一,對于術后疼痛,不同種族對疼痛感受存在顯著差異[1]。玉溪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本研究旨在觀察云南玉溪地區彝族和漢族患者術后早期舒芬太尼的鎮痛效果是否存在差異,從而為多民族地區個體化鎮痛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1.1 一般資料
擇期行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病例254例,按民族分為彝族組(Y組,n=127) 和漢族組(H組,n=127)。納入標準:年齡18~60歲,身高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 18~24kg/m2,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 ASA 分級Ⅰ或Ⅱ級;彝族和漢族要求追溯三代均為該民族;既往無慢性疼痛病史,無長期使用鎮痛藥物史;無先天疾患、內分泌疾病、免疫系統,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史;無溝通障礙。排除標準:術前心肺肝腎功能異常者;對阿片類藥物或阿片類藥物制劑其他成分過敏者;術中由于各種原因導致手術方式改變。所有患者術前均需簽署本研究和麻醉的書面知情同意書。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常規誘導,靜脈注射枸櫞酸舒芬太尼0.4ug/kg,丙泊酚2mg/kg,維庫溴銨0.1mg/kg,肌松滿意后插管,術中泵入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維持麻醉,腦電雙頻指數(bispectral index,BIS) 維持在45~60。于放氣腹前靜注舒芬太尼0.1ug/kg,患者入復蘇室后行視覺疼痛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對VAS≥4分的患者每次追加舒芬太尼0.05ug/kg至VAS<4 分,直至患者VAS評分<4分且蘇醒滿意可送回病房。
1.3 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復蘇室最大VAS評分及舒芬太尼追加次數、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呼吸抑制、皮膚瘙癢的發生率及復蘇室停留時間。
1.4 統計分析
2.1 2組患者的性別構成比、年齡、BMI、ASA分級、術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使用劑量、麻醉時間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 組病例一般資料比較
2.2 Y組復蘇室最大VAS評分高于H組,Y組的鎮痛比例大于H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 組患者在復蘇室的鎮痛情況比較
2.3 H組需舒芬太尼鎮痛干預為1次的例數比Y組多,而Y組需舒芬太尼鎮痛干預為3次、4次的例數大于H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在PACU 需舒芬太尼干預次數比較[次(%)]
2.4 H組在復蘇室惡心嘔吐發生率大于Y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 組在復蘇室的不良反應比較[n(%)]
2.5 Y組和H組在復蘇室的停留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 組在復蘇室停留時間大于60min 比較[n(%)]
本研究發現,玉溪地區彝族和漢族患者在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術后復蘇室期間舒芬太尼鎮痛效果存在差異性,兩民族的術中舒芬太尼劑量相同,術后疼痛評分不同以及舒芬太尼鎮痛干預劑量不同,彝族患者術后疼痛評分和舒芬太尼需求量較高,這與沈翔等[2]研究的漢族和彝族患者在相同劑量的羅哌卡因聯合芬太尼在腰-硬聯合麻醉中的麻醉效果比較一文中,得出Y組鎮痛效果較差的結論是一致的。在復蘇室H組患者盡管舒芬太尼需求量較Y組低,但出現惡心嘔吐發生率較高。有研究表明,阿片類藥物的不良反應與種族有一定關系[3]。阿片類藥物的不良反應與阿片類藥物對μ受體的不同藥理作用也有關系[4]。
疼痛敏感性受生理、心理、社會等多種生物醫學模式的影響[5,6],遺傳基因與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某些表觀遺傳現象或臨床上疼痛差異的決定因素。本研究所納入的病例均來自玉溪地區,其中納入的彝族患者均來自玉溪峨山。彝族群眾多生活在峨山山區,生活條件相對艱苦,善于飲酒,酒是彝族文化的象征符號,男女老少皆能飲酒。有研究指出,飲酒使體內肝微粒體酶的活力增強,藥物在體內分布、代謝更快,從而造成鎮痛藥使用量增加[7]。此外,多數彝族婦女有吸煙習慣,吸煙者較不吸煙者麻醉藥的需要量增加,其機制與尼古丁提高機體痛閾有關;同時吸煙誘導肝藥酶P450系統,使藥物代謝增快,導致了藥物需要量增加[8]。由于彝族群眾長期保持獨有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可能會導致體內肝藥酶P450表達水平的差異或阿片類藥物對μ受體的藥理作用不同,我們推測影響彝族患者阿片類藥物鎮痛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包含遺傳因素的影響。另外許多因素:比如教育、工資、婚姻狀況、文化、生活模式等也均是影響種族和民族間疼痛敏感性差異的原因[6]。因此,有必要在臨床疼痛研究中了解除了生物遺傳外的其他社會環境因素,以作為種族和民族間疼痛差異的研究支持。
綜上所述,云南玉溪地區彝族患者比漢族患者更不能耐受術后早期疼痛,在復蘇室需要更多的舒芬太尼鎮痛干預,漢族患者術后惡心嘔吐的發生率較高,臨床用藥應考慮種族因素,個體化用藥。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由于條件所限,未對彝族和漢族患者進行相關基因檢測和其他社會環境因素比如教育、工資、婚姻狀況、文化以及其他生活模式的研究,將在以后的研究中逐步完善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