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青
董斌是中外企業家聯合會聯合創始人,曾在北京城建、博鰲亞洲論壇秘書處、首創集團擔任要職,也有在國家外匯管理局工作的經歷。中外企業家聯合會源于博鰲亞洲論壇,是一個匯聚了全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政商領袖的平臺。平臺始終推動中國企業家積極走出去。
在這個平臺上,董斌主導了多屆中歐、中非、中澳企業家峰會,為中國企業家走向世界提供了強有力的平臺,也在歐洲、大洋洲和非洲等地留下了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的國際影響力。
董斌總是不遺余力地去完成每一個峰會。他就像攀登一個又一個越來越高的山峰一樣。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對于舉辦峰會的主旨和初衷,董斌的心中一直有一個愿望,那就是在世界舞臺上展示中國企業家的形象和魅力,在中國與世界各地進行商務合作的同時,又能傳遞中國的企業家精神、中國的企業家文化,也為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尋找路徑和解決方案。
在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長周期中,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獲得了高倍數的快速增長。中國企業為此積淀的經驗和技術優勢如何決勝未來、如何在新的形勢下實現新的增長是董斌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因為有長期主導國際化項目的經驗,董斌思考問題的角度更開放,也更有前瞻性,他認為中國企業和企業家也需要吸取世界上的先進經驗,求同存異。
在董斌看來,中國企業走向世界不是單一的企業業務走出去,而應該是包含文化、價值觀、理念在內的全方位的國際化。董斌也意識到,中國幾十年來粗放式地迅速增長,導致許多企業在業務增長方面有些急功近利,而歐洲等區域的企業更多是在一個長遠戰略目標下一點一滴發展的。通過對歐洲文化和價值觀的了解,也能夠更好地理解歐洲企業的管理制度,學習成熟的國際化管理知識和經驗,比如績效管理和職業經理人制度等,由此為中國企業深耕國際化提供依據和范本。
董斌連續多年組隊、帶領中國企業走上國際舞臺。他深刻理解中國企業在新形勢下國際化的迫切感和經營之困。中國企業也迎來了發展的好機遇。董斌認為,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企業將迎來全新的發展,中歐、中非之間的優勢互補將更加明顯。比如,中國資本正在尋求進軍海外的渠道和機會,而歐洲中小企業也正處于資金短缺的階段,同時中國企業恰恰缺少歐洲企業具備的技術和創新優勢。董斌要在中間架起一座橋梁,增加雙方的文化認同感,進而在尊重規則和市場趨勢的前提下雙方實現共贏。
董斌重視文化的力量。他認為只有雙方意識到和認可對方文化的準則和精髓,才有可能實現更加深入而長久的商務交流。“只有接受了中國文化,海外市場才會接受來自中國的產品質量以及服務等。”“一帶一路”在區域概念的基礎上加入了“文化”元素,是中國文化集體走出去最佳的載體。董斌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和興奮,認為這是中國企業和企業家面臨的最好時機。
作為架起中外企業家之間橋梁的人,董斌更在意雙方的意識和合作能走多遠,能有多深。他要為中外企業家帶來一些實實在在的改變。這些改變在過去的積累上能在未來發揮強大的勢能。
為了更好地發揮中國企業和企業家在國際舞臺上的主觀能動性和主導作用,董斌把國際舞臺的關注和影響力帶到了中國。不過,在這些智慧碰撞的國際化峰會舞臺上,董斌總是最低調的那一個。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讓中國企業家發光,也讓國際經驗在中國落地。他常常想起師長對自己的教誨,提醒自己時刻要保持開放、樂享的心態。
在同事們眼中,董斌是一個有遠大目標和理想的領導者。他的身上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董斌在青年時期就是一個很好的社會活動家,他在大學期間積極參加天津市學生聯合會和校學生會工作。他主編過的一份報紙《天津學生報》,讓他有機會廣泛參與社會調研、社會實踐,這給了他很好的社會體驗和人生閱歷,讓他知道一個人真正的成長不僅是學識上的增長,還需要在品格、思維上形成自己判斷問題、看待世界的獨特角度和方法。他的父親常常教導他,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工作習慣;要尊崇中華傳統美德,注重個人修養和自身素質的提高。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熱心公益慈善事業的同時,董斌也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更多人。
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后,董斌一直堅持在工作中學習,在加強業務學習和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要求自己理論聯系實際,把書本上的知識或信息轉化為現實工作生活中的能力。他對新知識有高度敏感性,喜歡在工作中發揮創造性,善于運用新工具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籌辦北京奧運會期間,作為北京城建集團國際部的主要負責人之一,董斌擔任了北京奧運臨時設施項目管委會主席。他借鑒西方籌辦奧運和其他大型活動的經驗,推動了中國首次大規模應用臨時設施這一建筑形式。
當時的董斌就具有國際化戰略眼光。董斌注意到,亞特蘭大、悉尼和雅典等奧運會主辦城市在場館建設上,堅持了能用臨時設施就不建永久場館的原則,建立了大量臨時設施,從而既滿足了賽事需要,又節約了辦會成本。而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掌握核心知識,提高稀缺資源的利用率。為此,北京城建當時選擇與荷蘭德博國際公司合作,共建奧運臨時設施項目。
在雙方合作共建的過程中,董斌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關鍵性作用。除了高效管理好項目組的現場人員,董斌還在合作中更加了解國際公司的運營體系和管理模式,對國際化企業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借助荷蘭德博國際公司的國際影響力,北京城建開始構建龐大的海外營銷網絡,積極探索海外項目管理經驗。北京城建積極組織中國工人帶著中國建材走向海外,在世界臨時設施服務領域尋找突破。董斌先把中國的建材和建筑工人推向國際,同時,北京城建也建立了一個規模龐大的北京奧運建筑專業供應商數據,這是國際合作伙伴非常看重的稀缺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