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張銘瑜
摘 要: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讓我們迎來了大數(shù)據(jù)時代,這種變化加速了教育的智能化發(fā)展,對中學德育和法治教育也有了新的要求和定義。道德與法治的思維方式應從體驗式教育向信息化教育轉變,教育中心也應由群體教育向個體教育轉變。學校應該幫助教師提高“信息德育”素養(yǎng),樹立和強化“信息德育”意識,與時俱進,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本文旨在探討大數(shù)據(jù)時代下的中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策略。
關鍵詞:大數(shù)據(jù)時代;初中道德;道德與法治教學
一、大數(shù)據(jù)時代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新課標的指引下,中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進行了不斷的嘗試,關注學生能力培養(yǎng),重視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育人價值,但不可否認,中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在實際發(fā)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一)道德與法治科目在初中階段不受重視
與中學其他學科相比,道德與法治學科在中學的階段不受重視。這種學科上的“弱勢”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的效果。而學生也容易被世俗的刻板印象及觀點誤導,影響其法律素養(yǎng)無法提高,綜合學習能力差。同時,在學校層面缺乏一套準確的中學德育教材和校規(guī),缺乏中學德育和法制教育規(guī)范的真實性和實用性[1],這些都導致道德與法治科目在學校和學科中的弱勢。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科目教學內容抽象
由于中學德法課程內容較為抽象復雜,導致中學德法課堂容易出現(xiàn)虛化、空化問題。學生缺乏獲取學科知識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德法課堂實際效果。同時,中學生的興趣水平差異性太大,中學生自身接受程度參差不齊,這些也導致教學效果、學科影響以及相關教學問題出現(xiàn)的可能性大大增加[1]。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手段相對陳舊
多數(shù)中學教師在為學生開展道德法治課堂教學時,沒有及時更新情境材料或教學方法,難以通過信息平臺準確表達各種道德法治知識。這影響學生獲取各種知識的能力,而且難以優(yōu)化中學課堂教學中的道德和法治的道理,不利于提高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導致學生自學過程出現(xiàn)問題,相應的教學問題也時有發(fā)生[2]。
(四)學生對道德與法治比較陌生
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時會遇到一些問題,因為他們長時間沒有接觸道德和法治科目。但是,部分老師對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沒有及時做出回應。這直接影響學生在中學道德法治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進而造成中學德法課堂教學出現(xiàn)問題,并造成教學水平出現(xiàn)問題,道德和法治知識內化于心和學生的實踐問題也將受到影響[2]。
二、在網絡時代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對挑戰(zhàn)的舉措
(一)對教育教學方式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
互聯(lián)網時代,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教師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了解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與同學分享最新消息,建立與學生的連接,與同學自由交流。這不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潛移默化引起學生對教育內容的興趣,還可以通過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并讓所有學生參與課堂來改變傳統(tǒng)的死氣沉沉的課堂。課堂內容可以在每節(jié)課開始時通過互聯(lián)網案例分享進行介紹,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和印象,道德與法治教育通過生動的例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2]。對身邊發(fā)生的事情的疑問和感受深入課堂,與老師討論交流,讓學生主動提問和思考。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技術來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利用趣味化、美觀化的思維導圖破除單調的板書,讓知識的呈現(xiàn)更加有趣。多媒體設備更讓老師的教學更加生動,將復雜的抽象概念和理論簡化為生動的畫面,幫助學生充分理解。
(二)延伸教學視野,提升初中生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
當前信息化課堂活動中的教育資源共享已成為當前教學活動的必然趨勢。通過共享彼此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相互借鑒教學經驗,提升教學特色。中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道德法治課堂自學活動,充分拓展學習視野,提高自學能力[3]。大數(shù)據(jù)時代背景下,道德與法治教育活動更加開放自主,充分滿足中學生學習探究的需求,增強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意識,促進中學生的發(fā)展。在教師資源共享和學生自主學習中,更能幫助學生明白道德與法治的知識不僅要在課本上習得,更要在生活實踐和自我反省的過程中習得,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加強個人對道德和法治的理解。
(三)知識的分層鞏固練習
在學生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練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但是在種種壓力下,適應性、鞏固性練習陷入了無意義刷題、重復性練習的怪圈。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旨在提升教育質量、減輕學生負擔,也給無意義的重復“刷題”之類的行為畫上的句號。“雙減政策”下,如何讓練習和作業(yè)更有針對性、更有意義,是教育者要認真研討的問題
大數(shù)據(jù)時代給教育教學中的分層教育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通過對學生考試、練習的統(tǒng)計和分析,了解學生的優(yōu)勢和薄弱點,再有針對性地分析適合學生的習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提高知識的分層鞏固練習,讓學生通過精簡的練習提高知識的掌握度,提高解決問題的準確性,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結語:大數(shù)據(jù)時代實際是給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提供了一個轉型發(fā)展的契機,道德與法治教師應抓住信息化的機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更動態(tài)化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使學生有效地進行道德與法治的學習,真正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素養(yǎng)目標和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張元邦.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探析[J].農家參謀,2020(5):273.
[2]白靜珠.學案導學下高中道德與法治分層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J].蘇州大學,2017.
[3]王進.淺談高中道德與法治興趣點教學的應用———高三一輪復習原電池教學設計[J].新課程中旬,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