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平
摘 要: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與生俱來的,他們對周圍的環境和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探究是幼兒科學學習的目標和學習途徑,教師應注重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支持和引導幼兒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幼兒初步的探究能力。而科學小游戲具有操作性、趣味性、體驗性、探究性等特點,將科學小知識的獲得以游戲的形式呈現給幼兒,能更好地滿足幼兒的探究欲望,培養幼兒的探究能力,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因此,教師借助科學小游戲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初步探究能力。
關鍵詞:幼兒;初步探究能力;教師指導策略
一、關注幼兒,及時捕捉幼兒興趣點,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
在一次“說一說我的牙齒”的談話活動中,班上一名幼兒的牙齒引起了他們的興趣。她的牙齒很小,有的只有一小半兒,有的只有一個牙根,還有的地方就沒有牙齒,有的牙齒上還有洞,每顆牙齒上都是黑黑的。因此,他們就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著,說著不一樣的原因。于是,我及時捕捉到孩子們的興趣點。讓他們尋找引起這些問題牙齒的原因。沒有問題何來探索,幼兒不會每次都完整地收集所遇到的問題,并主動尋求問題的答案,他們需要借助教師的力量,對問題進行收集和整理。作為教師應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收集問題,以此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
二、適時放手,給予幼兒思考、猜測的空間
教師適時放手是給孩子獲得發展的機會。在孩子們的前期討論中,教師沒有過多干涉,只是根據孩子們的需要提煉出他們想要解決的問題,圍繞著問題沒有直接告知答案,而是鼓勵幼兒大膽思考和猜測,自主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引導幼兒多渠道獲取知識經驗,發展探究過程中的合作能力
幼兒通過和家長一起討論并查閱不同的資料,結合與同伴的集體分享得出導致牙齒變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飲食和不注意牙齒衛生。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獲得一種新的能力就是如何去收集資料。在這個信息時代,幼兒也是需要這種能力的,尤其對于大班的幼兒。幼兒知識、經驗的獲得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問題的解決也需要合作交流完成,幼兒的合作不局限于與同伴間的合作,還包括與教師、父母的共同合作完成。通過在探究中的合作交流促使幼兒合作能力的發展,幫助幼兒體驗和學習圍繞探究的問題進行同伴分工合作,交流也是探究過程中的重要步驟,它是對探究的過程以及結果的表達。
四、借助科學小游戲進行知識遷移,激發幼兒對新問題的深度思考和學習
在得到牙齒變壞的主要原因后,教師會以為幼兒的問題已經解決了便可以終止活動。但一名幼兒的新問題引發了教師的思考。他問:老師!我想知道我們喝的飲料,吃的糖果是怎樣讓我們的牙齒慢慢變壞的?聽到這一問題又激起了部分幼兒的興趣。此時,教師應該及時激發幼兒對新問題的深度思考和學習。他們不滿足于獲得問題的答案,而是渴望體驗獲得答案的過程,看到事物變化的過程??蛇@一變化過程該怎樣讓孩子們去感受和體驗呢?因為,這一事物是難以直接接觸或用眼看到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可以選擇運用多媒體播放科普小視頻讓他們置身現場去體驗變化過程??蛇@不是真正的科學,就如陶行知先生所認為的聽科學講演或者讀科學書籍得來的不是真正的科學,而應該是從實踐中玩出來的。
面對幼兒的的新問題教師給出了新的支持,為了讓幼兒體驗牙齒是怎樣變壞的這一過程,教師采取了知識點遷移的方法,組織小朋友們開展了科學小游戲《會變軟的雞蛋》,活動中為幼兒準備了實驗的材料、實驗記錄表。第一次活動讓他們大膽猜想并記錄猜想,然后開始實驗,觀察雞蛋在礦泉水、可樂、白醋中第1天、第2天、第3天的變化,并一一記錄在實驗記錄表上。通過前期的認真觀察,再驗證實驗猜測,獲得實驗結果,尋找到為什么雞蛋殼消失不見,雞蛋變軟了的科學知識。再借助家長和幼兒一起查閱相關資料,將這樣的知識遷移到經常喝飲料,吃糖果也會導致牙齒變壞。
幼兒自主活動不等于自由活動,或者任意的發揮。這樣他們享受不了過程,同樣也獲取不了想要的結果。這樣的活動便失去了意義。教師適時的支持下推動有利于幼兒自主學習活動的推進,使幼兒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利于推動幼兒的深度學習和思考。
五、師幼小結,得出結論
孩子們的活動應有始有終,在一個活動結束時,除了教師的小結還有更重要的是幼兒的小結,得出結論是幼兒結合觀察、實驗、調查,最終形成解釋的過程。教師需小結幼兒在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所反應出來的幼兒前期經驗的豐富與積累,幼兒在探究過程中能力是否得到發展。教師也需要引導幼兒嘗試小結,比如實驗為什么失?。繛槭裁磿霈F這樣的現象等等。或許幼兒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中包含的科學知識,但這樣的科學小游戲探索過程對于孩子們來說是很重要的,遠比說教更為深刻。培養科學家不是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目標,而是強調引導幼兒通過探究、體驗、發現來學習科學。是在教師直接、間接引導下,結合幼兒自己的努力去發現問題,然后提出問題,最后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
因此,作為教師要知道及時獲取幼兒的興趣,充分認識和理解幼兒的行為,捕捉幼兒的困惑,因為幼兒的這些困惑可能就是幼兒進行科學探究的源頭,有了源頭才可能有實際的探究活動。保護并逐步強化他們的科學探究興趣。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幼兒開展科學小游戲,讓幼兒參與游戲過程,幼兒的探究過程比實驗結果更有意義,教師應該關注過程中的習得,而非過分強調結果而束縛了幼兒的思維。引導幼兒親身體驗,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探索和尋找答案中發現新問題,在解決一個個新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幼兒的探索精神,培養幼兒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侯耿耿.幼兒科學探究的有效支持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20(01).
[2]傅暘珍.利用科學小游戲 促幼兒體驗探究[J].教育,2019(03).
[3]劉昀.小奧秘與大快樂-科學小游戲中大班幼兒探究能力的養成[J].文理導航,2017(02).
[4]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16—117.
[5]韋鈺.探究式科學教育-教學指導[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