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玲
摘 要:復習是高中歷史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不論是階段性的復習還是高考之前的復習,都對學生鞏固歷史知識素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都是廣大高中歷史教師所關注的重點。在當前的教育改革形勢下,傳統的過于強調知識記憶和一般解題策略的復習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教師應該從現實需求出發,探索多元化的高中歷史復習策略,提升復習效果,讓歷史知識能夠真正在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與工作中發揮作用。本文從積極應用思維導圖、發揮先進技術作用和組織小組合作復習三個方面展開相關論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歷史;多元化復習;復習策略
復習是學生學習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高中歷史教師,普遍重視復習工作,因為高中歷史涵蓋內容多,涉及領域廣,對學生的歷史觀、時空觀念、歷史理解等各方面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與成長都起著關鍵性的影響。為了進行及時高效的復習,引導學生認真獲取知識,彌補以往不足,教師一定要堅持復習指導策略的創新,去滿足學生隨時變化的學習需求。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復習指導策略不能一概而論,只有多元化的途徑才能符合學生多樣化的需要,師生雙方都要在這個過程中有所成長。
一、積極應用思維導圖
在高中歷史復習指導中,教師經常會發現部分學生對歷史復習的興趣不高,而且缺乏科學有效的方法來記憶和組織瑣碎的知識點,對他們的知識學習與理解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而且,這種情況還可能造成惡性循環,因為覺得復習難度大所以出現畏難和逃避的情況,結果造成復習效果更差,更不愿意復習。針對這種情況,高中歷史教師可以有意識地使用思維導圖等工具,幫助學生有效組織知識,進行高效的歸納總結,降低學生的復習難度,同時也可以讓高中歷史復習變得更加有趣,保障復習質量。
例如,在復習“走向整體的世界”單元的時候,教師應該以開辟新航路作為思維導圖的起點和關鍵詞,將本單元的知識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出來,搭配上一些提前準備好的貼紙等道具,讓思維導圖能夠變得圖文并茂,更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復習效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避免完全由自己來單方面完成思維導入,應該鼓勵學生去回憶和應用所學知識,與教師一起將思維導圖變得更加完善。如果有學生發現了教師忽略掉的重要知識點,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給予充分的肯定并添加到思維導圖上,激勵大家的積極思考。
二、發揮先進技術作用
與傳統的教學技術手段相比,信息技術有著突出的優勢,可以與各種教學策略或方法相結合,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多元化。如上文例子中提到的思維導圖,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形式來加以展現,教師準備的貼紙也可以直接以動態圖片的形式表現出來,對學生產生更加強烈的感官沖擊,提升學生參與復習的興趣,也讓他們頭腦中的歷史變得更加鮮活。為此,教師既要積極展開信息技術應用實踐,又要不斷通過自主學習提升應用水平,還要積極向學生請教,與學生交流。
例如,在復習“兩宋的政治和軍事”時,教師可以將各種影視資料資源加以整合剪輯,其中有各種真實歷史人物在特殊歷史時段的言行表現,以此來展現兩宋的政治和軍事特點。同時搭配某些紀錄片中的宏大敘事,幫助學生從更高的角度對于那段歷史建立起更全面的認識。而學生學習過的具體內容,則成為視頻資料中微觀與宏觀之間的橋梁,使得學生能夠很好地理解當時的邏輯,如兩宋的政治特點是為何而形成的,在具體層面又有哪些影響,從而讓學生能夠具備較為完善的歷史觀和良好的時空觀念。
三、組織小組合作復習
學生因為學習能力及以往學習狀態的不同,在復習中也會出現不同的表現。但高中階段的復習時間是非常寶貴的,師生雙方都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去建立針對每一個人的獨立復習計劃。為了有效應對這方面的矛盾,教師應該集中學生的智力,將學生組織起來去進行小組合作復習。而且從當前社會的發展潮流來看,無論學生今后是否能夠走上專業的歷史研究道路,他們都必然需要與他人展開更多的合作,所以小組合作復習不僅提供了一種新的復習形式,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
例如,在復習“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時,對學生的歷史觀是一個很好的考查。學生只有具備堅定的馬克思主義歷史觀與方法論,才能準確抓住這部分內容的歷史邏輯。但是,有些學生因為受到網絡小說等各種信息的影響,歷史觀并不堅定,或者存在明顯偏差,與其他同學有所差距。這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使得另一部分學生能夠對他們產生積極影響,再加上教師通過思維導圖與信息技術等方式的引導,解決其歷史觀存在的問題,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總之,高中歷史復習質量不僅影響著學生高考的歷史成績,而且決定著學生是否能夠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歷史理解,從歷史中吸取足夠的營養來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使用多元化的方法和手段來展開復習指導,去爭取越來越好的復習指導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軍.淺談高中歷史復習新樣態[J].中學政史地(高中文綜),2019(09):95-96.
[2]韓雪飛.核心素養引領下的歷史高考復習探究[J].試題與研究,2019(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