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然
摘 要:書籍裝幀設計作為現今社會不可或缺的一種傳遞信息的交流方式,各式各樣的創意書籍裝幀形式給大眾提供了多層次的選擇,也總能滿足于個別大眾的審美需要。同時書籍設計體現出的獨特特性定能真正吸引廣大人群,因而傳遞信息的構架也就有了渠道。當下的書籍裝幀盡管在創意及形式上都有較好的突破,也能吸引大眾的眼球和審美特性,并在找尋新的材質、獨特表現形式的同時也體現出了它自身的價值,但仍有不盡完善之處,對于書籍裝幀設計的地域性文化體現還需加強。地域性的特色能為書籍提供最有效地傳播途徑及文化,也能代表民族性的特性。
關鍵詞:地域性文化,書籍裝幀,創意設計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
“隨著社會、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設計日益成為國際交流的重要工具和必要手段之一。這是發展的必然趨勢之一,然而各個國家書籍裝幀的設計民族文化品位特征逐步消失,被國際特征取而代之,雖然國際性的設計可以帶來傳達上的方便,但是,缺乏民族文化品位性的設計,卻是千篇一律的設計,缺乏了生動性和多元性。”
由于國際交往,國際貿易的急劇增加,國際間對話也與日俱增,這樣的發展,促進了國際視覺語言的形成,使國際主義設計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無論是書籍裝幀、廣告、海報、交通標志和交通圖,以至到電腦網絡,設計上日益更新。單看書籍裝幀設計在當今的社會因為各種文化層次的需要,設計出了讓人們賞心悅目的眾多書籍。因而書籍裝幀藝術的價值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書籍裝幀的風格和制作工藝也層出不窮,精彩紛呈。同時,市場經濟也為書籍設計師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提出了許多新的思考。設計觀念、設計手段、設計方向也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了深刻的變化,具備了很多新的特點,這也是整個設計師群體水平普遍提高的一種反映。但是在這琳瑯滿目的設計中我們也需要找到創新的設計手法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即把地域性文化作為書籍設計的主題。但是在設計的手法上過于單一,要設計出怎樣的作品讓大眾能夠一眼驚喜,這就是我們需要運用創意理念來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做出獨特創意的書籍裝幀作品,因而這也正是我們在書籍上體現和發展地域性文化與之給予全世界交往傳遞視覺語言的途徑。
二、《走進攀枝花》書籍裝幀的設計創意分析
書籍作大眾傳媒的一種交流工具,所傳遞的信息及創新的形式表達能夠與大眾異曲同工,這種設計也是我們需要進步的。好的創意裝幀設計特別是封面設計能夠給大眾帶來第一時間美的享受又能較好的傳遞信息,封面設計繼而成為書籍無聲的推銷員角色。因此就需找出一個共同點來貫穿整個設計的始終。攀枝花市是全國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因而“攀枝花”則成為了本課題設計的“代名詞”。另外需要選擇怎樣的元素才能準確的代表出地域文化的特色,這也是本課題需要考究的。然后把其通過藝術的形象設計形式表達出書裝所傳達的信息。
1.攀枝花地理(自然)資源
“攀枝花市地勢西跨橫斷山脈,東臨大涼山山脈,北接大雪山,南抵金沙江。市境內有大小河流90余條,其中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49條,按水系可分為金沙江水系和雅礱江水系。其主要支流有安寧河、三源河、大河。攀枝花市屬以南亞熱帶為基帶的立體氣候,具有夏季長、溫度日變化大,四季不分明,氣候干燥、降雨集中,日照多,太陽輻射強,氣候垂直差異顯著等特征,可以說,這里成為了一個上千種植物的植物王國。攀枝花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變化,各種資源的集聚成就了攀枝花成為“優秀旅游城市”,同時也逐步增進了人們對攀枝花的了解。人們可以邁出步伐親身來感受地域特色,客觀的來認識這座新興的工業城市。但是各種客觀因素的制約并不能滿足所有人的愿望能夠親自感受地域特色。更多了解攀枝花的渠道就是人們通過發達的互聯網、書籍以及電視等等來客觀的認識攀枝花,也因此人們對攀枝花多渠道了解留下記憶的也并不全是能夠“走進攀枝花”,而是有更多選擇的方式方法來了解它也就是——走進攀枝花。
2.攀枝花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中國有著56個多民族的國家,各種各樣的文化匯聚一堂,讓整個中國充滿著朝氣以及些許神秘色彩。然而攀枝花作為四川西南地區的一個新興年輕的工業城市,這與一些其他的城市并沒有什么大不同,但是這樣一座年輕的城市卻匯聚了34個多民族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融合成為城市的另一道風景線。各種文化融會貫通,布滿整個城市的角落,形成了如今不一樣的特色文化城市。同樣飲食文化也是多種多樣的,給來這里旅游的人們提供了更多、更豐富的飲食選擇,也因此成為本土城市的一大特點。
攀枝花地處川滇,金沙江橫貫東西,在這里居住著34個民族,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文化,由此構成了五彩繽紛的金沙江文化。而金沙江流域文化是中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從中國文明多元一體形成和發展這樣一種歷史的觀點來看,金沙江流域的文化與文明無疑是其中重要的一元。它不僅源遠流長,內涵豐富,而且具有十分鮮明的流域特征和豐富多彩的文化形貌,并將以此區別于其他流域或地域的文化。因此,對于金沙江流域文化的研究,事實上是對中國文明多元一體形成和發展的研究,并將以其富于特色的地域文化成果,豐富中國文明多元一體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內容,深化我們對于各族共創中國文明史的認識。不言而喻,金沙江流域文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理論價值。
3.攀枝花人文景觀
人文景觀對于大大小小的城市來說都會有自己地域獨特的文化。攀枝花從最初的建設歷經四十多年的風雨變化及發展,從初始的工棚逐漸演變成如今的高樓大廈。2005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旅游城市”稱號。以及南亞熱帶的氣候使得攀枝花自然景觀“風光無限”,各種植物四季如常。四季如夏、陽光普照的氣候也成就了攀枝花 “療養之地”的名號。以及經過建設者們的后天建造,讓大家看到如今的人文景觀二灘國家森林公園、大黑山森林公園、米易龍潭溶洞等。
4.材質
書裝與所對應的材質是不可分割的,什么樣的內容決定搭配與之融合的材質,這樣才能真正較好的傳達出書籍給人們帶來的信息。作品需要用怎樣的材質還需看主題內容的取決。正如攀枝花給大家的第一認識就是“鋼鐵城市”,留下的第一影像也是一天到晚的采集礦產原料,到處充滿“鋼鐵的味道”。然而就因為如此致使這里鋼材產量位居全國前茅。有了這樣的旗號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攀枝花,同時這也是攀枝花最具地域特色的元素。因此根據這樣的特點《走進攀枝花》書裝設計的材質選用則為仿不銹鋼材質和不銹鋼材質。運用這些材質來做出攀枝花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做出不一樣視覺感受的概念書籍裝幀設計。利用立體的表現形式直觀的把攀枝花的地域特色傳遞給大眾,從而真正的體現出書籍最本質的作用。
5.色彩
書籍是文化的主要載體,是文化傳播的使者,通過書籍裝幀可以吸引人們的視線,引發購買欲望。色彩是重要的視覺元素,在塑造書籍個性和創造情感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攀枝花是一座工業城市,主要經濟來源于鋼鐵生產,這是大多數人在知道攀枝花后得出的第一反應。顏色給人的感覺灰色多過于藍天,這也是無奈之處,但是唯一能彌補這一劣勢因素就是這充滿火紅色的亞熱帶氣候。因而在色彩上選用了不銹鋼的本色銀色、攀枝花的紅色及煤炭的黑色的組合,體現出了鋼材的本質特色及攀枝花工業城市的穩重之感,同時在重重灰色包圍中,那火紅的攀枝花(木棉花)盛開在金沙江兩岸,真有點“日出江花紅似火”韻味,攀枝花(木棉花)就是我們找尋的――象征著新的“生機”及“純凈”的天空,還自然一片藍天。
三、《走進攀枝花》書籍裝幀的實物創作
《走進攀枝花》書籍裝幀創意設計主要是封面的設計的輔助效果:利用不同材質來表現出攀枝花的地域性文化,讓這些不同材質的書籍裝幀從不同的角度來把本土文化傳遞給大眾,讓更多的人近距離來了解攀枝花,客觀的認識攀枝花。
書籍裝幀設計的創作方法主要是手工制作及運用電腦軟件做輔助設計。設計以呈現平面立體化的概念書籍裝幀效果。在創意上來打破傳統的平面封面設計,以不一樣的視覺畫面感來抓住讀者的心理。
1.仿不銹鋼材質書籍裝幀制作
攀枝花作為新興的工業城市,主要經濟來源于鋼材的獲取。那么針對這樣的特點書裝所選用的材質則與之相關的仿不銹鋼材質雙色板(銀色和黑色)來做一系列書裝。主要采用的是機器雕刻出地域性元素,分別把這些地域特色雕刻在三本書面上。銀色的面呈現一種自然的肌理效果,與鋼材溶解的工序呈現出異曲同工的效果。通過雕刻的手法去除銀色的表面呈現帶有地域元素黑色的圖形,兩色之間產生非常強烈的對比關系。同時通過雕刻的手法使整個畫面體現出淺浮雕立體效果,此效果一是打破傳統的平面書裝效果;二是立體效果表達出來鋼材的特質以及攀枝花工業城市的穩重之感。
這本書籍裝幀設計同樣是以仿不銹鋼材質呈現,整體設計體現出攀枝花的厚重之感。此書籍裝幀整體主要是以立體效果呈現。首先,在三塊仿不銹鋼板上雕刻出代表攀枝花地域特色的元素,并將這些元素切割出來形成獨立的圖形。其次,將這些元素用一根鐵絲連接在四方形的空架子上使獨立的圖形能夠360度旋轉,既讓大眾可從每個角度去認識攀枝花的地域特色又可形成互動的關系。再次,在被切掉地域元素的仿不銹鋼板上鏤空的部分中夾上一張透明薄紙,并在薄紙上寫上相應的文字和具有代表性的點“紅色攀枝花”。不僅能讓大眾簡單的從文字上了解攀枝花,而且融入了傳統書籍的手法令此書裝“味更濃”,實體圖形與切下鏤空出的圖形相互透疊使整個概念書籍裝幀設計產生強烈的視覺效果。
2.不銹鋼材質書籍裝幀制作
此書裝與仿不銹鋼材質的雕刻手法及地域元素表達不盡相同。區別在于材質的選用,此材質更加有厚重感和真實感。整個書裝以小冊子的形式表現,元素同樣采用雕刻的手法呈現出立體效果。利用黑、白、灰的顏色使整個畫面富于層次感,畫面效果不顯單一。同時在每個頁面上漆上半朵紅色的攀枝花,使五個頁面合在一起形成四朵完整的“攀枝花”的地域代表元素。在五個頁面的右上角分別寫有走、近、攀、枝、花五個字,再用圓環把其鏈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帶有地域特色文化的小冊子。以物形化來體現本課題這一創新概念書籍裝幀設計。
結論
書籍是我們人類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種知識儲備的渠道,好的書籍對各個年齡層次的讀者都會發散最為直觀的吸引。書籍不管是封面設計、圖形、文字等都是能引起讀者興趣的最初始印象。書籍的裝幀作為書籍最為靈魂的部分,同樣如此。沒有裝幀的書籍就無法稱為完整的書籍,因此書籍裝幀是我們需要精心設計的部分。本課題是通過調研后在定位上加入地域性文化的概念,在創意上打破傳統的裝幀方法而形成有著地域性元素的《走進攀枝花》概念書籍裝幀設計。隨著人們觀念的提升和審美需求的提高,必將有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這種創新的設計理念。書籍裝幀設計師也將會尋求新的藝術語言來適應人們不斷擴展的新的審美及閱讀需求。當代概念書籍裝幀設計將對設計師提出新的書籍設計思維模式,從形式到觀念,當代概念書籍裝幀設計將超越傳統的書籍形態和閱讀方式。當代概念書籍裝幀設計集創意性、趣味性于一身,從書籍的結構、材料、閱讀方式等方面打破傳統,是對當代書籍裝幀設計的探索和嘗試,必定會使當代的書籍裝幀設更加富于多樣性、獨創性和現代性。
參考文獻:
[1]袁璐. 書籍裝幀設計中的民族化特征[J]. 東方藝術,2005.4.
[2]楊波. 論美術創作與地域性文化的關系[J] . 新西部(下半月),2007.6.
[3]中共攀枝花市委對外宣傳辦公室編.攀枝花對外宣傳輯錄1995—1998讓攀枝花走向世界[M]. 1998.
[4]袁珂. 山海經校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5]呂敬人. 從裝幀到書籍設計概念的過渡[J]. 中國編輯,2003.1.
[6]中共攀枝花市委對外宣傳辦公室,攀枝花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編. 攀枝花對外宣傳輯錄1995——1998讓攀枝花走向世界[M].
[7](走進攀枝花)http://www.pzhs.gov.cn/zjpzh/zrgk/zrgm/ index.shtml
[8]袁珂.山海經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7.
[9](漢)司馬遷.史記[M].甘肅民族出版社,1997.5.
★ 大創項目:基于地方特色文化構建概念書籍裝幀設計研究——以《走進攀枝花》創意設計為例,項目編號:02550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