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勇毅
2021年9月16日,由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主辦、德國工商會和IFA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及家電展覽會支持、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協辦的“第十七屆(2021)中國家用電器創新成果發布盛典暨2020~2021年度中國家用電器行業品牌評價結果發布”會議在北京召開。、
作為中國家電產業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年度活動,中國家用電器創新成果發布盛典以專業、權威和公正的評選方式,從卓越、技術、產品、設計、品牌多個維度,遴選出諸多年度最優秀的家電創新成果,引起眾多行業企業的極大關注,成為家電業未來科技創新的一個重要方向標。
對于家電企業來講,創新是助力企業轉型升級、保證基業長青的重要法碼。從上半年家電行業整體市場趨勢來看,未來產業導向正在加快轉化到科技升級、結構升級、消費升級的三大方向,具備健康、環保、數智、黑科技等特征的創新家電將走俏市場。
從增量競爭到存量競爭,創新推動家電轉型升級以抓住Z世代的心
中國家電行業已進入從量變發展到質變的必然發展階段,消費品質升級與多元需求不斷推動產品智能化、高端化的轉向;同時,高促銷下品牌市占率變化仍有限,促使家電企業頭部企業轉向價格與利潤的雙向驅動,高端化不斷加強。而智能化、高端化就必須通過科技升級、科技創新來促成。
國內家電行業在歷經2009~2014年的“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等利民政策后,家電普及率越來越高,市場日益飽和,逐漸由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爭戰。根據國家統計局《2020年中國統計年鑒》數據,2019年全國居民平均每百戶年末洗衣機擁有量為96.3臺,電冰箱(柜)、空調及彩電的百戶擁有量均超百臺,分別為100.9臺、115.6臺及120.6臺。對此,Euromonitor機構表示,中國家電市場正在分地區分時間加快進入中成熟度階段,正從低成熟度向中高成熟度轉變。在高普及率下,國內家電市場新增市場需求量逐年減少,存量市場爭奪卻日益激烈。同時,成熟市場對家電企業提出了更多新挑戰、新要求,再遭遇反復多變的疫情沖擊,國內家電全面創新迫在眉睫。而隨著國內全力打造“雙循環”發展格局,“雙循環””被寫入“十四五”規劃綱要,通過技術創新來加快培育完善內需體系已成一個日益迫切的必然手段、必需工具。
當前對于家電企業而言,要形成強大的競爭力,必須要擁有三大層面的技術創新能力:一是自家底層的基礎性技術,比如格力節能技術、美的機電技術、海信圖像技術等;二是中層的產業共性技術,包括數字化研發、智能車間等;三是上層的多維應用技術,集中在產品的應用場景和用戶體驗層面,含括諸如智能家居、凈氣方案、凈水方案、暖通方案等一體化、成套系解決方案。
家電業的創新每年一小變,3~5年一大變,8~10年一巨變,同時也帶來市場地位重洗、市場格局重構。這種變化重構主要來自兩方面的推動,一方面是供給端,主要體現在產品創新,黑科技的注入,還有新興品類的導入、零售模式創新、場景重構,科技創新推動家電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來自消費需求端,不同代際消費理念的變化,和新的消費群體如Z群體的成長崛起及其新潮消費理念,推動產品不斷變革創新。
如今,不少品牌推出集高科技與顏值于一體的個護類產品,比如不用手洗豆漿機、無涂層蒸汽飯煲,還有直白908聯名款、須眉R2剃須刀等等,迎合了年輕人對于科技性、實用性和顏值的要求,受到廣泛歡迎,成為“網紅”家電。典型的案例是云鯨在2019年10月推出云鯨J1掃拖一體機器人并定價4299元,剛開始因價格“高高在上”市場鮮有人問津,但由于技術大膽創新、拖地技術大幅領先,橫空出世的產品在2020年線上零售量份額即達到4.51%,2021年上半年達到6%,迅速躍入清潔小家電第一陣營,僅次于科沃斯、小米、美的、石頭;若僅看單一SKU,2020年云鯨J1掃拖一體機器人線上銷量就僅次于米家掃地機器人和科沃斯T8MAX了。
以智能、數字技術引領未來,交互式、場景化、集成化成為創新新風口
隨著AI、IoT、5G、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在家電與消費電子等產業的進一步落地,正加速重構家電行業向著智能化、數字化、場景化變革,科技創新所帶來的效果也越來越可見清晰摸得著,并與新環境下的消費需求互為反哺,為家電產業及行業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當前,家電業興起一波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的浪潮,不斷催促家電行業朝場景化、套系化、多體化進行創新、演變,不斷打破產業和行業的界限,讓家電業邁上以“智”取勝、以智聯世界的征程。當前智能市場的競爭已經不是單維度的產品力競爭,而是產品、交互,產品生態背后的服務等綜合維度的競爭,家電企業從單一產品到全屋集成的創新與轉型勢在必行,并已成了行業競爭新風口。
AWE2021期間,交互式、場景化、定制化的智慧物聯生活解決方案的全方位展示給業界帶來極大的震憾:海爾智家基于用戶的所有場景、生活需求,通過整合各種資源服務商打造無界生態,為用戶提供全流程無縫的全新智慧家居體驗,覆蓋衣、食、住、娛、行等全場景方案;TCL則嘗試在“外顯內芯,屏連萬物”的產品邏輯下,以全套系AI家電全面打通客廳、廚房、臥室等生活空間,為用戶打造影音娛樂、廚藝美味、智能安防、健康新風等智慧家居場景;長虹打造了開放式5G大屏生態圈,并且實現了成套家電“全模態交互場景新體驗”。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張崇和指出,新科技的賦能為家電行業提供重構自我的新路徑,面向未來,家電與消費電子行業應該以滿足人民生活美好需求為出發點,突破產業界限,探索全新價值鏈與生態鏈。一是以科技創新實現產業破局跨越;二是以智能、數字技術引領未來,服務人民升級的美好生活;三是以戰略思維重構產業雙循環格局。
以更高層次的科技創新,實現更高層次的破局跨越
大國必須有大品牌,大品牌唯有堅持創新、創新不輟,才能讓品牌永葆青春,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
當年稱霸手機行業10多年的諾基亞、摩托羅拉,如今已經夕陽西下,取而代之的是蘋果、華為、三星等新巨頭。同樣,當年柯達、富士等膠卷企業雄稱霸影像市場,以為基業萬年,哪知如今膠卷卻成為“古董”,相反時下微單、單反以及智能手機等在拍照市場如火如荼。這一系列變革、主角輪流變換的背后,正是技術創新的因果循環和更替所致。一些企業實現更高層次的科技創新,實現更高層次的破局跨越,在跨產業創新、多元化創新獨樹一幟脫穎而出,從而保持基業長青,市場一路領先。
以選擇在2021年重新出發的美的集團為例,其確立四大戰略主軸和五大業務板塊中,引發業界眾多關注、熱議的不是家電為主體的智能家居事業群,而是機電事業群。如今,機電事業群已成為美的集團從家電轉向新能源車、3C及工業自動化等其它行業擴張的支點和創新的突破口,以自己幾十年積淀深耕的電機、電控、壓縮機為核心部件,通過電機驅動系統、熱管理系統和輔助/自動駕駛系統等方案,實現對新能源車產業、工業自動化的全面拓展和深度布局。按美的說法以主業扶助新業、以新業反哺主業,新老結合強強聯手。
2015年,中國空調市場銷量出現下降,高增長開始結束。關鍵時刻,作為靠空調起家的家電巨頭格力意識到,求變刻不容緩。多年來格力就一直謀求多元化轉型,2015年前后,董明珠開啟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和產業布局,選擇進軍手機、芯片、新能源車等領域。2019年格力手機制造出來,一時熱議非凡,雖沒有成功打開市場,但是格力的科技夢一直沒有停止,又開始轉戰芯片行業。在2018年,格力正式成立自己的芯片公司,開始研發屬于自己的核心智能芯片。隨后還出資30億與聞泰科技公司一起收購了安世集團。安世集團的前身是恩智浦的產品部,是全球產量最大的半導體公司,而且是國內唯一一家擁有制造芯片完整產業鏈的公司,從設計到研發再到測試,一手完成,格力籍此以打造“世界級芯片強企”。2021年8月31日,格力以18.28億元拍得銀隆新能源30.47%股權,成為格力的控股子公司,誓將造車進行到底。格力科技夢是10年后成為全球電器、芯片、新能源汽車領先企業,將格力打造成一家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業集團。在格力領導眼里,電器有天花板,唯有不斷跨界科研、創新突破、實現更高層次的破局跨越,企業才沒天花板。
相似的破局跨越、跨業創新情況,亦發生在康佳等家電巨頭的身上。從康佳集團近年的發展模式以及產品創新速度上,可以看出康佳對科技創新尤其是對跨行業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在光電領域,2019年十多億級別的重慶康佳光電技術研究院一期項目在璧山區正式投產,積極開展下一代Micro LED顯示技術研發、生產和銷售工作。作為第三代及新世代化合物半導體開發和量產平臺,重慶康佳光電技術研究院成立至今,已建成Micro LED全制程研發生產線,并創新突破點間距極限和產品形態,研發落地包括全球首款Micro LED手表APHAEA Watch在內的Micro LED未來屏產品矩陣,持續探索Micro LED消費級應用。在存儲領域,康佳集團瞄準行業核心技術缺乏、產業基礎薄弱等短板,構建以“設計+封測+渠道”為模式的存儲產業鏈條,發力國產芯片替代市場。2020年,康佳首款存儲主控芯片已完成量產出貨,并實現上市銷售。除在半導體領域的突飛猛進,白電項目也成為近年康佳發展的重要一環。在白電領域,康佳集團全新推出15天生態原鮮冰箱,不僅搭載康佳首創的K極鮮細胞級養鮮技術,還應用康佳云離子降農殘技術及保濕保鮮技術,提升產品競爭力。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執行理事長姜風表示,我國家電產業著力于技術創新、夯實基礎技術的研究體系,實現了創新驅動發展模式,自主創新能力進入全球前列,未來中國家電產業由原來追求速度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向創新驅動發展轉型將成為必由之路。
結束語
過去五年,中國家電工業積極向創新驅動轉型,實施“三品”戰略,龍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居全球前列,產品結構加速升級,智能制造成績突出,綠色發展成效顯著,綜合競爭實力居全球家電行業前列,基本實現全球家電強國的目標。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家電行業要將科技自立自強作為推動健康發展的戰略支撐,要引領企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人民健康、面向消費升級需求,完善創新自立機制,提升核心競爭力,強化原始創新和關鍵技術突破,尤其在芯片、面板、集成電路等“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上要擁有主導權、話語權和定價權,以推動我國家電行業加快實現成為全球家電科技引領者的宏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