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烏爾夫·桑德馬克
2021年1月1日,歐盟輪值主席國葡萄牙里斯本市中心亮起歐盟色。(IC photo 圖片)
近年來,歐盟處于經濟發展困境,其對華政策也出現困頓,表現為競爭與對抗增多。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么?解決的途徑有哪些?
當前,不僅中國遭受西方不公正的對待,在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下,所有發展中國家都未能幸免。也門就是個例子,此外非洲約有4000萬人遭受饑餓折磨。在西方減少人口邏輯的驅動下,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民眾生活來源被剝奪,工業化國家的勞動人口規模受到壓制。
歐中關系出現問題并非源于中國,而是源于西方自身,這一點在歐中關系的辯論中幾乎從未被提及。問題的根源在于西方的寡頭政治導致了不正常的經濟、政治權力集中。寡頭政治基于原始的經濟理念,推行支配性的貨幣主義思想,忽略了人類創造力在開發新資源方面的中心作用。因此,寡頭政治認為自然資源是恒定有限的,世界人口必須大幅減少,這是對托馬斯·馬爾薩斯(Thomas?Malthus)人口理論的更新,其宣揚通過制造貧困來減少人口。
自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以來,西方國家的權力集中使所有經濟活動服從于越來越嚴重的金融泡沫。金融權力的增長被用于并購,從而消除了許多產業部門的競爭。這樣的情形就像殖民體系,表面上是所謂的自由貿易體系,實際上根本不自由,西方施行的是壟斷性的貿易規則,將其他國家的貿易自由排除在外。
隨著金融增長,基礎設施和實際生產被抑制,從而導致經濟上產生缺口,經濟學家林頓·拉魯什(Lyndon?LaRouche)稱之為典型的功能性崩潰。對于中歐關系,一個巨大的危險是即將到來的金融大崩潰,這將加劇極端貧困、絕望情緒和政治動蕩,由此可能導致歐洲國家采取極權主義政治解決方案,甚至出現好戰政府。
歐盟現在對其民眾、工業和政治秩序奉行自殺性政策,那么中國如何應對與歐盟打交道時面臨的挑戰呢?以工程師式的務實方法與歐盟進行合作,以促進經濟發展與和平安全能奏效嗎?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就是在與歐盟相處中,需要成熟理性的人,特別是對全人類懷有關愛之心、具有政治智慧的領導人。
要應對有“自殺”傾向的人,第一步就是把“自殺”工具拿走。西方自殺性債務擴張政策引發的最緊迫危險是導致全球大蕭條的金融泡沫或將破滅。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應該核銷大多數的投機性債務,這可以通過金融銀行分離改革來實現。就像美國在20世紀30年代出臺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Glass-Steagall?Act),該法案將商業銀行與更具投機性的投資銀行的所有權和經營管理權完全分離開來,國家停止對過度投機的投資銀行業進行擔保,并允許其破產。這樣做能夠維持商業銀行的正常運轉,使債務負擔降到國家可以承受的程度,也可以增強主權政府的實力,削弱投機性金融機構的力量。
銀行分離改革必須有后續跟進措施,世界主要經濟體應達成協議,為發行開發性債務建立起公正的全球金融新秩序,加快“一帶一路”建設,通過科學開發核能和太空研究快速提高生產力。
此外,造成貧困與工業化衰退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歐盟施行限制甚至減少核電及煤電生產的政策。歐盟也需要“一帶一路”所倡導的低成本、高產能,并努力使工業生產能力免遭削弱。中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從瑞典和美國寡頭政客手中拯救并做大了瑞典汽車生產品牌沃爾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第二步是調動那些“自殺者”們的生產積極性。西方世界必須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為民眾提供工作機會,實現真正的發展。事實上,歐盟部分地區和中小企業對此有著巨大的需求。要幫助如阿富汗、利比亞、伊拉克、敘利亞、也門和海地這些飽受戰亂和自然災害摧殘的國家實施重建,這會大大提振西方世界的道義感和士氣。
第三步是進行有針對性的“康復治療”,喚起對未來的希望和對全人類的大愛。中國人正在努力推動航天科學、創新、先進文化的發展,這對西方來說也很重要。西方精神復興的關鍵是直面為應對氣候變化引發的悲觀情緒蔓延、自殺式人口減少帶來的挑戰。但持續的貧困、流行病和戰爭造成的死亡比氣候變化帶來的潛在危險更大,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首要目標便是消除貧困。
至少我們要在努力減少其他方面威脅與應對氣候變化之間取得平衡。這些致命威脅包括全球火山灰云、小行星撞擊地球、太陽電磁脈沖和地震引發的海嘯等。我們必須均衡分配現有資源,使人類不僅能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危險,也能應對其他方面的風險挑戰。相關的應對措施須能進一步促進而不是削弱經濟增長,因為更多的資源、能源和其他生產能力能夠提供更好的基礎設施,預防風暴、洪水和其他氣候災害造成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我們不能隨意提高生產成本以滿足氣候議程要求。電價上漲的成本正在削弱工業生產,造成失業。這延緩了歐盟的發展,但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更加致命。在歐盟內部,政客、銀行、商業組織甚至工會都支持這種破壞性的氣候議程,并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歐盟現在有一種商業強盜心態,我們可以從其商業政策中捕捉到,比如提高疫苗價格,甚至拒絕向欠發達國家提供疫苗。必須停止新殖民主義性質的氣候政策,這將有利于歐盟精英階層,也必將得到歐盟人民的廣泛支持。
2021年1月1日是英國脫歐過渡期結束后的第一天,英國南安普敦港輪船稀疏,不少泊位都空著。(IC photo 圖片)
作者系瑞典席勒研究所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