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馮
摘 要:高校美術繪畫作為極具藝術氣息的學科,教師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的提升具有重要影響?;诖?,圍繞高校美術繪畫教學方式的創新進行探討,結合具體繪畫技法和藝術鑒賞等學習內容,從教學觀念、教學設計、教學方式等方面進行創新策略分析,以培養創新型人才,提升學生美術繪畫的專業水平和藝術修養。
關鍵詞:美術繪畫專業;教學方式;創新策略
隨著我國美術繪畫專業學生人數的逐年增加,高校需要加快對繪畫課程的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的創新與完善,從而改善傳統教學的單一式灌輸方式,順應信息時代發展和藝術教育體制變化的趨勢,培養藝術創新型人才。同時要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創新能力和專業繪畫技能,也需要加快教學模式的創新,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從而使高校真正承擔起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責任。
一、高校美術繪畫專業課程創新的目的
高校美術繪畫專業課程創新的目的之一就是傳承美術知識,傳授和創新美術繪畫技巧,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創新能力的藝術人才。因此,需要從教學模式上進行創新和優化,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學習和探索,為未來深入學習美術繪畫專業的相關技能夯實基礎。
(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創新思維
興趣是影響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重要因素。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內容時,難免會因為日復一日地練習繪畫技法而產生倦怠,這時就需要教師從教學語言、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創新,運用趣味的繪畫教學語言和多元的教學方式,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對美術理論知識產生了解的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鍛煉思維創造能力[1]。因此,教師應運用多元教學資源,創新教學設計,改變以往單調、枯燥的教學方式,通過美術語言的創新,在學生和美術繪畫創作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讓學生深入學習和理解大師的繪畫作品。教師可以從中引導和幫助學生,使學生從優秀的繪畫作品中學習創作的經驗和繪畫的技法,并進行自我總結和分析,以此來不斷突破自我的繪畫局限,在學習和繪畫過程中,通過平時的知識習得和經驗積累,找到適合自己的繪畫技法,展現出創新思維。
(二)美術繪畫課程教學方式的創新和優化
美術繪畫課程內容展現的獨特性要求教師創新和優化教學方式,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美術理論知識,更是要讓學生將美術專業中具有特色的內容運用到實際創作中,實現“教”與“藝”的結合。美術是沒有界限的學科,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體系,將美術內容融入其他學科;反之,其他學科的內容也可以用于美術繪畫教學中。傳統的美術繪畫教學方式下,教師大都是按部就班依照美術教學大綱進行教學,課堂氣氛較為沉悶,學生的學習思維局限于美術課程本身,缺乏藝術創造活力。如果教師能夠創新教學模式,科學、合理地將美術繪畫課程所蘊含的知識內容進行有序的組合,調動其他學科的內容來輔助美術教學,不僅可以打破傳統藝術分科的界限,豐富課程教學內容,而且可以滿足學生在不同學習層面的個性需求[2]。例如將文學與美術繪畫課程結合,教師可以以一句古詩為題,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以繪畫的形式將古詩描繪的場景呈現出來。
(三)完善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創新美術繪畫課程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從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勢來看,學生需要明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教師也需要突破傳統教學方式與當下教育發展方向不相適應的部分,通過對美術繪畫專業課程教學方式的創新,讓學生借助專業的優勢,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明確自我發展的定位。從教師層面看,教師可以從以下層面來完善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首先,教師在創新教學方式的同時,讓其符合素質教育的理念,滿足社會現代化發展的要求;其次,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藝術創造力的環境,運用多元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教師要更新教學思想,積極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培養學生的藝術涵養和美術素養,充分發揮繪畫課程教學對學科發展、學生就業的促進作用。
二、高校美術繪畫教學方式的創新策略
(一)精心篩選教學內容,突破傳統教學內容的桎梏
傳統美術繪畫教學方式中存在著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發展的因素,多數教師注重理論知識和單一繪畫技巧的傳授,沒有意識到激發學生創造力和學習興趣的重要性。長此以往,會降低學生對美術繪畫專業課程求知的欲望,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教學資源,精心篩選和安排教學內容,轉變不利于學生個性發展的傳統教學方式,采用多樣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廣泛的創作素材中找到與自身繪畫思想相契合的內容,以此為創作基點,充分調動自身的創新思維,將其通過繪畫展現出來[3]。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優秀的美術作品,通過學生的自我感悟和適當引導,陶冶學生心靈,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水平。教師要讓學生多接觸一些比較經典的繪畫作品,以營造濃厚的藝術氛圍,喚醒學生的藝術創作細胞,使學生產生情感體驗。教師還可以借助外部環境,讓學生從大自然中汲取創作素材,通過細致地觀察與欣賞,了解自然風情,感悟自然山水景象變幻的奧妙,體會生活的樂趣,以此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和創新意識。創新教學內容并不意味著要全部拋棄以往的內容,而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性繼承以往的教學內容并進行創新,從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視角出發,選擇與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學習內容。教師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教學資源,重新構建教學內容體系,結合學生就業發展和藝術創新的需求,增加教材內容的實用性。
(二)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挖掘學生的創造潛力
教師需要更新教學理念,建立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教師引導教學為輔的美術繪畫課堂結構,創設自由、開放、包容的美術繪畫課堂,讓學生在自由的學習氛圍下釋放天性,充分觀察身邊的事物,發現其中的美,并將對生活的美好體會融入繪畫創作。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自由創作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教師可以借助中國古詩詞,讓學生從詩歌營造的意境中體會美術繪畫藝術的美,將詩詞與繪畫創作結合起來。例如可以以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為繪畫主題,學生在開放式的繪畫課堂中自由捕捉和體會小令的意境,從而找到繪畫創作的支點。另外,教師還可以將課堂搬到室外,通過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色,讓學生自由尋找創作素材,以繪畫作品記錄生活中的美。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學政策的更新,教師應該掌握現代藝術教育理念,針對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藝術創作能力的提升確立人才培養計劃。首先,教師可以將傳統繪畫藝術與現代繪畫理念相結合,轉變教學觀念;其次,調整美術繪畫技法和繪畫理論教學的課程占比,教師要合理設置繪畫技法教學與繪畫理論教學內容,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僅讓學生全面掌握繪畫理論知識,還能熟練運用理論進行創作,使學生繪畫方式,掌握多樣的繪畫技巧,不斷提升自身的藝術造詣,以更高的藝術修養和專業能力不斷突破自我。
(三)加強繪畫教學的實踐操作性,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創新美術繪畫教學方式并不僅僅局限于室內課堂教學,教師應該開放教學范圍,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融入實際生活,將校內教學資源與生活教學素材結合起來。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教”,還應該讓學生學會將所學的知識加以利用,只有經過了實踐的檢驗,學生才能真正明白美術繪畫創作的意義。為此,教師可以從如下層面著手:首先,教師可以在校內舉辦藝術繪畫展覽等相關活動,通過藝術活動來豐富學生的創作視野,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繪畫作品,從繪畫作品中感知藝術的魅力;其次,教師可以通過示范和繪畫作品鑒賞,讓學生通過與作品的近距離接觸以及對繪畫技法的掌握,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創作一幅作品;最后,教師可以采用講評的方式,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不僅讓學生明白自身繪畫作品中存在的不足和作品需要改進的部分,而且還可以讓其他學生吸收創作經驗,從他人的作品中吸納優秀的部分,根據教師的講解和評價,改進自己的作品,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此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將繪畫作品以圖片、視頻等形式展現在美術課堂中,而且教師可以采用直播的方式,一邊演示繪畫過程,一邊分析繪畫作品,并且直播結束后通過電子設備進行分享,讓學生能夠反復觀看和學習繪畫技巧。
三、結語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傳統的美術繪畫教學已經不適應現代藝術教育的發展需求,需要從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教師要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實現美術理論教學與繪畫實踐教學的統一,提升學生的藝術涵養和繪畫技能。教師應采用學科交互式教學方式,充分利用不同學科的內容,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創新思維。教師還需要深入挖掘美術教材和其他學科中蘊含的藝術養分,并引導學生善于從生活中觀察和發現美,讓學生明白藝術沒有界限,在自由創作的環境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藝術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莊嚴.高校美術繪畫教學創新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20):145-146.
[2]任磊.如何創新高校美術學專業繪畫課程教學模式[J].農家參謀,2019(23):281.
[3]吳章進.高校美術學專業繪畫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J].銅陵學院學報,2019(1):127-129.
作者單位:
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