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江
摘 要 在城市園林景觀建設進程中,人們對城市園林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城市景觀道路、街區景觀節點、高端住宅小區、城市廣場及主題公園等,為了盡快體現設計所要達到的效果,大多數園林工程都需要對大規格苗木(胸徑大于15 cm,簡稱大苗)進行全冠栽植。結合施工實踐,深入探究多個項目二喬玉蘭大苗種植成功案例,總結出提高二喬玉蘭大苗全冠種植成活率的技術要點,以期為園林工程施工提供參考。
關鍵詞 二喬玉蘭;全冠種植;技術要點
中圖分類號:S685.15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3.009
二喬玉蘭為木蘭科木蘭屬玉蘭亞屬植物,是玉蘭和紫玉蘭的雜交種,落葉小喬木,高6~10 m,花期2—3月,果期9—10月。原產于中國,北起北京市,南達廣東省,東起沿海各地,西至甘肅省蘭州市、云南省昆明市等地均有栽植。二喬玉蘭喜光,適合生長在氣候溫暖地區,不耐積水和干旱,喜中性、微酸性或微堿性的疏松肥沃土壤及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但不能生長于石灰質土壤。二喬玉蘭早春開花,先花后葉,花大色艷,花開時滿樹繁花,群植或列植開花時場景非常震撼,觀賞價值非常高,廣泛用于公園、廣場和城市道路綠化與濱河景觀帶,是優良的早春觀花喬木。
1 園林工程立地條件
隨著園林工程施工機械化的普及,挖掘機與推土機承擔了大部分園林工程的地形整理工作。在綠化地整理過程中,因大型機械作業反復碾壓導致土壤團粒結構遭到破壞,通氣透水性變差,土壤黏重板結,經常出現種植池積水的情況[1]。二喬玉蘭不耐積水且怕干旱,特別是華東地區、華南地區多雨且有集中雨季地區,樹池內容易出現積水,是二喬玉蘭大苗栽植施工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2 提高種植成活率的技術要點
保水與控水是提高大苗種植成活率的關鍵,在保證種植成活的前提下,保留樹木原有的形態,從而提高景觀品質,是全冠栽植二喬玉蘭大苗的意義所在[2]。二喬玉蘭大苗移栽應在適宜的季節進行,一般選擇秋季完全落葉后至來年開花前移植,對應的時間為當年11月中下旬至次年的2月中下旬。二喬玉蘭不提倡反季節種植,特別是道路及公園廣場等大批量種植時,必須在適宜季節進行,局部少量栽植如果不可避免需要反季節栽植,則需要加強反季節移植措施。
2.1 選苗與起挖
2.1.1 選苗
選擇的苗木規格和品種滿足設計文件的前提下,優選土壤條件與種植地土壤相近的苗圃中培育的苗木。為提高移栽成活率,最好選擇苗圃培育過程中經過2次以上移栽的苗木,以確保苗木根系已經進行過“斷根縮坨”。
2.1.2 苗木起挖、吊裝及運輸
二喬玉蘭大苗移栽必須帶土球移植,土球的直徑為胸徑的7~8倍。土球包扎用易腐爛的稻草繩,有足夠的強度同時在定植后又能很快腐爛,有利于根系生長[3]。采用直徑為1.5 cm的草繩將根系包扎成規定大小的土球體,確保在苗木運輸與吊裝過程中不松散,樹桿用草繩繞至苗木分支點,以避免在吊裝和運輸過程中樹皮受到損傷。
2.2 吊裝與運輸
吊裝與運輸雖然不是移植的關鍵步驟,但二喬玉蘭的樹皮質地較松脆,容易剝落,枝條容易折斷,如果運輸與吊裝過程中出現機械損傷,將極大地影響二喬玉蘭成活后的品相和景觀效果。減少吊裝與運輸過程中對樹干、樹皮、樹枝的機械損傷,是提高二喬玉蘭栽植成活后品質的重要保證。
2.2.1 吊裝
上車、卸車、入塘3個環節均涉及苗木的吊裝,為了在吊裝過程中不損傷苗木,需要在細節上做好專門的保護措施,主要是對土球、樹皮、樹枝的保護。對土球保護的主要方法就是將起吊支點放在樹的根頸部位,吊運過程中避免土球與硬物碰擦。嚴禁采用“勒脖子式”起吊,這種方式是引起大塊樹皮剝落的根源。正確的起吊方法是以根頸部位為主起吊點,分支點處設置輔助起吊點,兩根吊帶同時起作用,確保當苗木吊起時,樹干基本成垂直方向平衡受力,減少吊帶滑動損傷樹皮的風險。
2.2.2 運輸
運輸過程要做到將土球及樹干固定在運輸車上,避免運輸過程機械損傷,具體做法是:在樹干與運輸車的欄板等接觸部位,用軟物包好墊穩,并用綁帶固定,主要枝條用草繩順著生長的方向扎好。
2.3 定植與養護
二喬玉蘭不耐干旱也無法在有積水的環境存活,移植過程中做好澆水、排水、通氣等“保水與控水”措施是移植成活的關鍵。
2.3.1 定植與“保水控水”的關鍵技術
2.3.1.1 樹池開挖
開挖樹池尺寸為樹木胸徑的10~12倍,上下等寬,樹池底部沿外邊線開挖一圈寬25~30 cm的預留排水區,在種植苗木時將土球放置于樹池中間較高的位置,在大雨或者水分過多的時候,多余水分能及時滲入預留排水區,確保苗木定植后在土球周圍無積水[4]。
2.3.1.2 濾水層與控水觀察井
在樹池邊緣預留排水區,用碎石和黃砂滿鋪至土球底部以上20 cm,形成一圈濾水層(見圖1),樹池外邊緣開挖一個40 cm×40 cm的集水坑,深度以低于預留排水區底部30 cm為宜。在集水坑中央插入一根直徑10~12 cm的PVC管,管底部30 cm的區域均勻布置30~40個直徑0.8~1.2 cm的過水孔,PVC管上部頂端露出地表,形成水分“觀察孔”。在種植后通過“觀察孔”能直接觀察到樹池內水分供給的實時狀況,如發現管內有積水,直接用手拉式抽水裝置將積水抽出,避免樹池內積水。中間高四周低的樹池、慮水層、集水坑、觀察孔共同作用形成“控水觀察井”。通過慮水層使多雨時樹池內的積水分流入集水井,通過設在集水井中央的PVC管觀察孔,能直接觀察樹池內的水分情況,做到及時“補水控水”,從而大幅度提高二喬玉蘭大苗全冠種植的成活率。控水觀察井的具體制作方法如圖1所示。
2.3.1.3 通氣裝置
苗木入池定位后,解除根系包扎物,將包扎物清理出樹池,在土球周圍設置若干個通氣裝置改善大苗根部通氣透水條件,促進根系呼吸。通氣裝置的具體做法:用透水無紡布或透水網兜縫制而成的口徑為15~18 cm的圓柱形袋體(具體長度以樹池深度為參考,原則上與樹池深度等高),袋中用蛭石、珍珠巖填充,蛭石與珍珠巖比例為1∶1,封口待用。大樹種植定位后,解除根系包扎物,將包扎物清理出樹池,將通氣裝置環繞土球一周等距離安放,下至大樹池底濾水層,上至土球頂部,然后回填種植土。待定植完成后打開通氣裝置的封口,保證大苗種植后有一個通氣透水的環境。胸徑15~18 cm的二喬玉蘭一般放6~8個,胸徑18 cm以上的放8~12個。
2.3.2 生根劑的使用及種植土回填
種植土回填前,將適量的生根粉施在土球周圍,然后進行土壤回填、澆水與定植。采用適合苗木生長的種植土回填樹池,如土壤過于黏重板結,則應當用腐殖質營養土,拌合改良后再回填。定植時回填應分層進行,分層夯實,使苗木根系與樹池周圍土壤結合密實,在種植土回填樹池深度的2/3時,灌1次水,使回填土均勻沉降,待土壤沉降相對穩定時施入適量生根粉,之后將土壤全部回填到位。種植土回填高度約高出土球5 cm,回填完成后澆足定根水,繞樹池外圍筑一圈比中央略高的土圍堰,方便后期養護澆水[5]。
2.3.3 樹干保護與修剪
定植后,對樹干做好保濕與防凍,解除竹片等因吊裝增加的包扎物,用透氣與透水性好的材料包扎樹干到二級分枝以上,以防止強光直射灼傷樹皮。二喬玉蘭枝條疏朗,適宜季節種植不需要重剪,只需剪除病弱枝、徒長枝、交叉枝,保持樹木的原有樹形即可。為了降低養分消耗,要摘除絕大部分花蕾。
2.3.4 樹木支撐
大規格的二喬玉蘭建議用“井字撐”,支撐點高度在分支點以下10~20 cm為宜,支撐要牢固,同時注意在支撐與樹干接觸部位要用軟物包扎,松緊度適宜,切記不可綁得過緊,以免因支撐點綁扎過緊,致使土球無法與周圍土壤一起沉降,多次澆水或下雨后苗木根系懸空,最終導致苗木死亡。
2.3.5 后期養護管理
在樹木的養護管理階段,由于二喬玉蘭肉質根的再生能力較弱,難以成活,在定植后1年內的養護過程中,要做好以下幾項養護措施。
2.3.5.1 澆水與控水
在定植后到新芽萌發前這段時期,要特別注意觀察水分狀況,具體做法是在多雨季節或暴雨過后,用一根棍子或長尺從“控水觀察井”插入PVC管底部,然后將棍子(長尺)抽出便可看到積水的深度。如果積水超過土球底部10 cm,用手提式抽水泵將水抽到事先準備好的水桶中;如果井下無水,則根據地面土壤干燥程度適當澆水,做到“保水控水”及時準確,大幅度提高種植成活率。如果水分過多,二喬玉蘭會爛根死亡,因此養護人員要密切關注“控水觀察井”中的水分情況,一旦發現積水立即抽除,嚴防淹根,確保樹木水分供應恰到好處。“控水觀察井”操作簡單,取材容易,極大地提高了二喬玉蘭保水與控水的便捷度與準確度,從而能夠顯著提高種植的成活率。
2.3.5.2 遮蔭
二喬玉蘭發芽展葉后,如果遇到春夏高溫干旱,則需要適當遮蔭,減少太陽對樹體直射及防止樹體水分過度蒸騰,降低水分損失,保證樹體內水分代謝平衡,從而確保樹木能夠成活。
2.3.5.3 保護新芽
二喬玉蘭的花芽先萌發,開花后才抽枝展葉,因此在定植時要摘除大部分花芽,只留少數觀查品種與苗木長勢情況。
2.3.5.4 土壤通氣
做好中耕松土工作,以防土壤經反復澆水和降雨出現表層板結,要經常檢查土壤通氣裝置,以保持良好的通氣性能,為樹木根系復壯與須根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2.3.5.5 防病治蟲
二喬玉蘭的主要病蟲害有炭疽病和蚜蟲,一般在新種樹木上不會嚴重暴發,樹木成活期的養護以預防為主,根據樹種特性和病蟲害發展規律做好預防工作,一旦發生病蟲害,應及時防治。
2.3.5.6 施肥
苗木展葉后可以略施薄肥,以氮肥為主,待定植經過1個生長期后,每年秋冬花芽分化前施1次復合肥。
3 結語
大規格二喬玉蘭種植成活的關鍵,在于定植后的“保水控水”措施,起挖、包扎、吊裝及成活期養護則是保證樹木成活后長勢優良、保持原有樹形的重要環節。定植過程中的濾水層、控水觀察井是提高種植成活率的關鍵技術。通氣孔能夠為定植后的苗木根系恢復提供良好的呼吸環境。實踐表明,如果采用常規的種植方法,胸徑15 cm以上的二喬玉蘭能保持全冠成活率基本在60%~70%,如果土壤與氣候條件差,成活率可能會不足50%,部分大苗成活后,在雨季來臨時因為根系受淹或干旱季節缺水,會出現局部主枝枯死的現象,極大地影響了工程質量和景觀效果。采用“濾水層”“控水觀察井”與“通氣裝置”3個獨特工藝技術可以實現精準“保水控水”,大規格二喬玉蘭保持原有全冠樹形的成活率可達95%以上,為園林工程節約成本和提高工程品質提供了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 高安慧,姚宏,王艷利.豫北地區大規格廣玉蘭移栽技術[J].花卉,2019(10):71-72.
[2] 劉正華,段宏偉.豫南地區廣玉蘭栽植與繁育技術[J].現代園藝,2016(16):29.
[3] 李冠濤,崔乾,王亞.平頂山地區廣玉蘭大樹移植技術[J].現代園藝,2012(17):39-40.
[4] 劉建鳳.玉蘭大樹移栽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5):226.
[5] 王大興,胡惠根.大樹移栽成活率不高、生長勢不強的原因及其對策[J].上海農業科技,2005(5):117-118.
(責任編輯:趙中正)